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教师如何将德育和语文融为一体,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呢?“文以载道,道在其中。”我认为只要充分的解读教材,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德育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在阐明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例如:在《丰碑》一课教学时,刚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碑”是什么?“石碑”学生回答。“是用来干什么的?”“纪念去世的人”“这篇文章是纪念谁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文章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着课文,寻找着答案,几分钟后便争先恐后地回答“军需处长在严寒的冬天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其他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为战士心中永久的纪念”,“他为革命战争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中心,通过层层深入的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在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品味重点词句中渗透德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例如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上课开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我先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汇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喜欢颐和国吗?为什么?”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我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使他们沉浸在“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的遐想之中。
  四、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如讲《黄山奇石》,我先播放配乐朗读,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再通过多媒体播放黄山风景,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风景中领略黄山奇石的“奇”,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又如教《一片树叶》时.通过分角色表演表现了小猴、小熊、小猪等动物虽然嘴里说着“爱护小树”,却纷纷摘下一片片椿树叶,最后椿树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了。由此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五、在朗读感悟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围绕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确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部分构成的课程体系。将活动课列入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小课题研究”是活动课教学形式的一个分支,它以学生自主确立课题,主动探索课题为基本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调查研究等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期达到弥补学科教学的先天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活动课程 创新精神  
目的:探讨KL-6粘蛋白在乳腺肿瘤病人的血浆、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同临床病理指标及ER、PR、HER-2等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40例乳腺癌病人、70例乳腺纤维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就业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一个班级的好与坏,全靠班主任的耐心教育和引导得当.魏书生老师
正规化模糊神经网络(NFNN)具有结构复杂,学习时间长等缺点。针对NFNN的缺点,本文应用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IFNN)预测市场清算电价(MCP)。该模型结构简单,只需通过k-mean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如能做到爱生如子,赏识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又严格要求学生,就会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爱 学生 赏识  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班集体最需要什么呢?我认为是一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师生
摘要: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行,因为人品好,才可以对社会有贡献,才可以为这个社会服务。人品不好,损人害己,成绩再好水平再高都无处可用。我们教育学生的品行要三个方面的配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都做好了,我们的接班人就可以成为国家栋梁。  关键词:好人品 璀璨的流星 潺潺的溪水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育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有修养人品好的学生。  一个
摘要:在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班主任也应将“和谐”理念引入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上来,代写职称论文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班主任应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呢?  關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协调性  一、协调好班主任自身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若存在一种亲密无间、形同鱼水的关系,班级的一切工作便会顺理成章,一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教学大纲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等。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讲授好思想政治课,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积极地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时代性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摘要: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现在初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蜜罐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粉尘复杂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于是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够真正从政治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予解答,并且希望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政治课的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然后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