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自身的意志力、自控能力等也处于薄弱状态。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倾向于观赏性强的以及较为新鲜的事物,对于其他事物则缺乏兴趣,再加上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性格上略显粗枝大叶等,使得他们的观察效果较差,最终无法培养起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并善于采取多器官参与、创设疑问和情境、进行对比以及组织实践等多样化的观察手段,从而激发小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升他们本身的品质与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观察能力;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提升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在激发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品味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际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也较为浅薄,需要借助课本上的间接经验来丰富自身的生活。而观察能力是小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语文教材中新鲜有趣的事物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从而能使他们感受到观察的乐趣。总体来说,观察能力可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他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使得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调动起小学生的视觉,还需要他们进行想象与思考,这样才能捕捉到每一个小细节,才能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观察效果。由于小学生脑海中经常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也较为与众不同,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这种独特的观察能力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可升华小学生的思想,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经历生活锻炼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和观察生活,以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部分内容时,文章讲述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毛主席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小学生并没有经历过贫穷年代,通过学习和观察,能促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生活的幸福美满,从而可使他们对生活产生更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总之,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热爱生活,可升华他们的思想,夯实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多种器官观察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并不善于运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常常以视觉代替其他感官活动。在使用视觉器官辨识的过程中,也存在著观察过于片面和笼统等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偏低。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器官,以促使他们全方位的感知所学知识,实现他们观察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学习《小蝌蚪找妈妈》部分内容时,这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对话浅显易懂,深受低年级小学生的喜爱。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声音呈现课文内容,即小蝌蚪有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等,调动起小学生的视觉、听觉,促使他们对小蝌蚪的外貌和形态有更深刻的认识。当小学生具备了基本知识之后,教师还可组织他们去到池塘边,实地观察小蝌蚪,并自主参与到帮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以帮助小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主动探究等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运用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是全面深刻观察的前提,也是小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步骤。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法,以使小学生观察的更准确,对课文的理解更到位等,最终实现他们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带着疑问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这样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使小学生明确通过观察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唤起他们脑海中有关的旧知识,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爬山虎的脚》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积累相关的好词好句,以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拍照,并提出如下问题:(1)该植物的名字是什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它的哪些特点呢?(2)该植物根茎叶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的?大家猜一下它会有什么样的味道呢?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会在教师的安排下,积极参与到校园实地观察活动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可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
  总之,带着疑问进行观察,能使小学生获得丰富而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使观察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三)在情境中观察
  小学生只有入情入境,才能做到有感而发。这样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创设有趣的情境,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进行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学习《掌声》部分内容时,文章讲述的是身患残疾性格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的故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小学生主动关心爱护他人,就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促使他们在情境中观察,从而构建起高效课堂。即每个班级内都有性格较为内向、很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小明同学为例,小明同学原先非常活泼开朗,但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变得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了,大家应该如何去帮助他呢?在具体的情境下,小学生的情感更加充沛,尊重和呵护他人的欲望也更强烈,这能促使他们对班级内的同学多一些观察,能在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   总之,通过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可使他们观察的兴致更高,教学效果也更好。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乐学、爱学,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
  (四)在对比中观察
  对比是指从差异中找相似,从相似中找差异,以发现事物的特征,并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概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观察,往往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对同一事物各个阶段的对比观察,又能帮助小学生掌握事物的全貌,可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对比观察,发展小学生的大脑技能,培养起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以使小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牛和鹅》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抓住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仔细观察作者对鹅和牛的不同态度,以在两者对比中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布置小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观察,仔细品味牛的忠厚老实、鹅的目中无人等特点,并在观察中对作者的行为进行评价。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鹅和牛,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牛确实好欺负,但体型小巧的鹅则高傲的很,让人不敢接近,这也是作者为什么欺负牛而不敢欺负鹅的原因。通过对比观察,小学生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鹅和牛说,此时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抒发自身的情感,可实现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在对比中进行观察,可促使小学生产生更多的感触,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在实践中观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去观察和实践,以帮助小学生总结观察对象的结构规律,从而促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学习第六单元的《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等内容时,由于都与景物描写相关,且习作练习也是以《这儿真美》为主题的,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组织实践活动,以引导小学生有侧重地进行实地观察,并从观察中获得更多的潜在知识。即教师可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带领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到当地的风景区进行实地旅游和观察,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参与实践活动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不同的事物所吸引,较易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事物,这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在实践中观察,既满足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个性特点,又能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灵感,这在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中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学好语文要求小学生有良好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养成又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的,因此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处处留心皆學问”的理念,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表达,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实现他们观察能力的不断进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珍.漫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3):141-142.
  [2]杨春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读写算,2020(18):80.
  [3]王政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观察能力提升问题的探讨[J].中华少年,2020(15):281-282.
  作者简介:陈爱琴,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做到习惯养成教育和学科融合,并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并需要家长密切的配合
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教学模式,将之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欲望,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之中,用心理解文章内容,领悟
摘 要:阅读理解程度是评估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群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方式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急需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构成愈加符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办法,以实现激起小学生课内外的阅读热情,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探索。  关键词:群文阅读兴趣;积极引导;鼓励表扬  一、 引言  培养学习能力不是一时的事,而是需要长时间坚持不
Until 1980s,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s(MSCSs)had been thought as odd exception and not important.However,MSCSs are quite common in the modern and t
中国少年先锋队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加强少先队建设,成为引领队员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加强少先队建设的途径及措施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主题,本篇文章就是依此展开.
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表述之中,而小学科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学生去探究、归纳、总结、发现、发明、创造,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其间
在小学习作有效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融合美学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指向,促进学生在“美”的召唤下,打开欣赏的心门,发现美、观察美、捕捉美、创造美,以达到丰富审美经验之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