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阅读成为一段寻美之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从文本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入手,为学生创设扎实的寻美旅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调动思维,在质疑中探索文本的思路之美;通过多种感知,在朗读中欣赏文本的情韵之美;通过拓展联想,在研读中探寻文本的形式之美;通过辨析联系,在品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之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寻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5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诚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就如同一泓清泉,流淌着浓郁的诗情和审美元素。教师应从文本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入手,为学生创设扎实的寻美旅程。笔者以《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调动思维,在质疑中探索文本的思路之美


  教材中的文本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之间有着一定的落差,课文中所蕴藏的美学元素,很多学生单凭纯粹地阅读难以真正体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大胆质疑的方式让自己的思维意识潜入文本深处,在探究、思索中感知文本的独特之美。
  《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的课题就充满了灵动之美,初次阅读就给我们带来了丝丝凉爽。教师板书课题之后引领学生进行质疑探究:(1)为什么要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片叶子与普通的叶子有着怎样的不同?(2)这片叶子究竟美在哪里呢?文章的课题中就蕴藏着“美”的字样,将鲜明的美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文本的描写都围绕着美来展开。学生的质疑也紧扣题目中的“美”展开,“为何要做美的叶子”“这样的叶片究竟美在何处”等问题,道出了学生对文本内在美的向往与憧憬,一种迫切想探究庐山真面目的热情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蠢蠢欲动。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将蕴藏着独特美感的题目作为学生感知与质疑的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大胆质疑。这样的问题不仅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播下了美的种子,更为学生深入地探寻文本之美点燃了激情,一次精彩而奇特的寻美之旅即将在这样的质疑下启程。

二、多种感知,在朗读中欣赏文本的情韵之美


  语文核心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體现。其中,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语言、体悟文本情韵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在抑扬顿挫的品析中,才能真正将思维和情感聚焦在文本的内蕴中,体悟出文本的内在之美。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么关注语调的把握,要么关注情感的处理,让学生的朗读时而激情昂扬,时而娓娓道来。
  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教师先运用温和委婉的语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春天的叶片,嫩绿光亮;夏天的叶片,肥美浓密;秋天逐渐变黄;到了冬天整日飘零。你喜欢那个季节的叶片呢?”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叶片:有的喜欢春天的叶片,他们的朗读柔美、入情;有的喜欢夏天的叶片,他们的朗读动感、激情;有的喜欢秋天的叶片,他们的朗读热情、奔放;有的喜欢冬日的叶片,他们的朗读悲怆、惋惜……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分别进行对应性的评价,最后以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小结,引领学生对描写不同季节叶片的语句进行了赏析性的集体朗读。
  教师的朗读正确、流利且富有深情,并用自己的示范引领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美妙的境界。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之下,一边朗读,一边欣赏着叶片在四季轮回中的变化。那美妙的树叶成了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朗读的声音成了文本语言外显的最佳方式,朗读的过程就是欣赏语言、感知文字魅力的寻美之旅。

三、拓展联想,在研读中探寻文本的形式之美


  一般情况下,教材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揭示的主题,都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之上。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整体性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并不能立刻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进行深入理解,文本中所蕴藏的独特之美学生也很难真正感受到。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思维,他们才能在研究性阅读中发现文本的内在之美。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诗,文本语言的内容之美和形式之美贯穿于整篇课文中。教师组织学生在仔细默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语句,并将自己的阅读感知与体会进行随手批注。这样的方式就将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重新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研读的过程中,不时地圈圈画画、读读写写。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聚焦“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句话,体会到作者所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的独特性,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比喻对展现树木的无穷活力以及树木的色彩之美、形态之美、动态之美和生命之美所形成的表达作用。在洞察其表达效果的基础上,教师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着力引领学生细致朗读这句话,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对这一蕴藏着丰富美学资源的语句进行全方位的感知。有的学生从“绿云”的色彩独特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了自己想象到的情景;有的学生从“绿云飘浮在蓝天中”的状态入手,想象这些绿叶组成的云不断变化的过程……
  有人曾经将读书过程中的深入揣摩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浇灌的过程。只有将自己的内在意识全身心地浸润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之中,才能真正揣摩其意、体悟其趣、感知其神。学生在这样的研究性阅读中真正感受到了大树清新脱俗的独特之美,更感知了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高超技巧。

四、辨析联系,在品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之美


  精美的文字如同一杯醇香的茶,需要坐下来慢慢地品,才能真正体悟到文本语言的内在精髓。很多时候,文本语言中所蕴藏的美并不能一眼看穿,也不是靠肤浅的阅读就能洞察的,而需要给予学生广阔自由的认知空间,让其在品味中感知文本的独特之美。
  如在教学课文“借景阐理”板块时,教师从文本内容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的叶片做着相同的工作,究竟是一些什么工作呢?”学生从作者描述的内涵入手,意识到树叶的价值就是要将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随后,教师紧扣“奉献”一词,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生活场景中,让其回忆在生活中哪些人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在奉献?学生纷纷罗列出不辞劳苦的妈妈、呕心沥血的老师、救死扶伤的医生、打扫马路的清洁工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总结: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各种行业的人都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给予是快乐的,这就与大树上的每一片叶子一样美丽,他们都因懂得奉献,人生才拥有价值,他们的生命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品味性的朗读中感受着每一段文字内在的意蕴,学生也相机洞察了文本的丰富内涵,更明白了美丽人生的真正含义。这种获取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生硬理解,也不仅仅是对文本言语形式的觉察体悟,而是对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冲击与提升。只有在这种调动原始思维状态的品读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才能规避文本解读的肤浅,才能让精神更加愉悦,从而在思维认知上达到茅塞顿开的明朗。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内容是丰富的,体裁是多样的,有的在歌颂伟大的品质和人物,有的在赞美平凡的人物与事迹,有的在传递善良,有的在再现纯真……但无论如何,都寄托了作者丰富的审美情感。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穿越文本语言的樊篱,将教学的归宿聚焦于文本之美,从而真正走进文本的内核之中,提升对文本的解读效益。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写景状物类文本。教学这一类文本,不仅要与文本对话,更需要与作者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作者信息、揣摩作者用意、体悟作者情韵,使学生和作者进行对话,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写景状物;作者;文本;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因而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然而,脑卒中急性期的高血压降不降,降多少,怎么降,却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整日忙于工作的人,像上了弦的发条,对于自己身体时常出现的异常情况,往往熟视无睹。于是,健康被忽略,脂肪肝、高血压也找上了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可以降压去脂的保健茶——芹菜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为疾病所致。但除了疾病之外,还可能是生理性和药物性造成的,现简述如下
问:我今年31岁,腹中孕育的宝贝已50多天了。朋友提醒说,像我这年龄初次怀孕,在孕期需做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请问有必要做这种筛查吗?在什么时间做好呢?
喉癌是人体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5-3.4/10万人,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喉癌的发生有种族和地区的差异。全世界喉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为西班牙、法国、意
盘式蚊香主要成分是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化学品,只要经过国家监测,符合标准,应该说是安全的。但这种盘式蚊香燃烧后会产生超细小的粉尘颗粒。对盘式蚊香燃烧产生烟尘过敏者或
[摘 要]“适合的教育”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延伸扩展,将“生”从学生集体概念转变为每一个具体的、个性的、充满活力的学生。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阶段,学生需要得到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将关怀送到每个学生身边,让“适合”在每个学生身上都看得见。  [关键词]适合教育;管理建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数感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周围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学生数感的培养应在认识数的一开始就进行,并在学习数的运算、问题解决、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建立数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运算技能,从而更好地走进生活中的数学。  [关键词]数感;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什么是数感?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氧化铝生产设备》是铝冶炼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这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理论课程,包括破碎与粉磨设备、固体输送设备、煅烧设备、流体输送设备、湿法设备、环保设备等六章的内容,设备特点是“容器多,结构杂,易腐蚀,易结垢,仪表多,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与其他专业课一样,它的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要求学生能理解、会应用、会基本操作。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技校生来说学习困难可想而知,对上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