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型活动课程,是学生德育的必修课,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重要途径。但现在的教学形式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赫尔特指出:“兴趣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兴趣中,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生活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創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并且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如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规则》一课时,一开始用游戏来揭题,让孩子们玩一个“吹气球”的游戏,比一比谁吹得大,吹得多。”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了,全班同学都嚷嚷“我来、我来”。在吹的过程中,男生组规定5秒钟停止,女生组规定10秒停止。结果女生组获胜。当时,男生组同学都说不公平。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不公平。同学有的说:“这个游戏没有制定规则。”这时,我总结说:“没有规则,我们连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我们游戏中一定要有规则。那么还有哪些地方有规则?”由此,引入本课《生活中的规则》一课主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恰当的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让他们充分享受画面美,听觉美。此外,多媒体中出现的一些画面,图片,动画,本身就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然也就更能吸引他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社区生活》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孩子们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让孩子们通过对不同社区的对比,体会不同社区的不同特色,畅谈对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建议,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感情。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参与的乐趣。
  品德与生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适宜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常用的活动形式有: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表演及游戏。
  1.讨论与交流。通过讨论与交流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即锻炼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与观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调查与研究。调查与研究是品德与社会课中常用的教学形式,既可组织学生到熟悉的环境进行观察、交流、体验,又可让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如: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饮食中的科学》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分组查找资料,然后进行“食品营养”知识竞赛,通过讨论交流,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课后,布置学生走访家长或饮食方面有研究的人,了解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第二课时,进行“饮食中的科学”知识竞赛,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激励了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热情。
  3.表演及游戏。表演是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获得某些身临其境的机会去学习,从中得到体验,从中受到教育。如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邻里之间》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怎样做才能不打扰邻居时,我让学生分组表演其中的几个场景,并且要表演得逼真,表演之后,学生都懂得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及怎样做到和睦相处。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品德与生活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生活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学习,当然,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本人只是把自己已经做过的,且具有一定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与同行分享。教学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词语是这门艺术中最基本的组织,它直接关系到句段篇的架构,是语文这座大厦的基础。目前,不少教师忽视词语教学,往往是读读写写,不少学生对词语的了解停留在会写阶段,词语理解不够深入、准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强化语文意识,基于语用的视角不断优化词语教学,夯实学生语言基础。  关键词:   一、构建语境,让词语立体起来   词语教学相对单调、枯燥,
期刊
摘要:我在教坛上已度过三十个春秋,在这三十年中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当一名班主任责任重大,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容易,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每天面对几十个学生,什么亊情都能遇得到,再加上学生的思想、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工作起来就更加复杂了。二十多年来自己倾一腔热血,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只要履行好班主任职责,用“爱”去激励学生,去滋润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体现,针对高考化学实验部分需要制定精细的备考策略。要回归教材,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教材典型实验的拓展和延伸,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答题指导,规范学生语言表达。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 备考策略  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体现,历年来,实验题在高考所占分数一直在15-22分之间。实验部分大题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道独立的大题(一般都是26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文化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感受具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教学是基础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要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是具有难度的一件事,应用情景化课堂识字教学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汉字学习之后对于学习的内容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的建立,需要教师应用不同的实际条件进行,本
期刊
数学知识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而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个别同学计算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那么,什么是数学思维能力呢?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特定的思维,它是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脑力活动形式。数
期刊
伴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关于学校发展与创新逐步得到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倡导管理理念创新,谋求学校科学发展,需要教育教学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搭建现代教育平台,提升学校教育品位,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人文校园。  一、学校管理创新的新理念  学校发展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将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学校管理创新,必须要求校长与领导班子理念领先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个问题是很主要的。  在传统教育中,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为主,在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后,运用较为繁琐的数学思维以及相关的数学理念进行解析,这种教育方式显得教育乏味,使学生失去对数学教育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其主要是为了各项数学计算,数学
期刊
摘要: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为根基,选取一则多模态环保海报为语料,探讨隐喻性和转喻性多模态海报语篇中整体意义的构建机制。通过细节分析发现,施喻者为体现婉转之意,使用从低等级源域向高等级目标域的隐喻且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在转喻的使用中,部分代指整体的手法使用频繁,以达到在有限的篇幅内实现意义最大化的效果。  关键词:转喻,隐喻,多模态,海报  1. 引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数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作文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教师也习惯与用作文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否学好语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作文渐渐地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从我国如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看,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和难点,所以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与难点来提出相应的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引入健身课程有助于贯彻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进一步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可持续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训练式教学模式给予项目,通常是田径、球类等传统项目为主。这些体育项目过于枯燥乏味,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本文探究如何将健身课程引入高中体育课程中,并提出具体的体育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