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碧湖边梨园村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天的雨。滇西进入了繁忙的雨季。
  在雨中从茈碧湖坐快艇去梨园古村,快艇开在白茫茫的大水中,在雾濛濛的细雨中,恍似江南,但风有些凉,这里海拔毕竟过了两千米。茈碧湖也是洱海源头之一,与三岔河、海西海一起,洱海70%的水来自于此,这里是真正的一类水质,可以直饮。
  梨园古村的大地名叫大河头,是一个隐匿湖边的山谷,明嘉靖年间世袭邓川土知州阿氏的后人,阿迁乔带着两个儿子阿筱聪、阿林聪以及一些族人,来到这湖边的原始森林中,种植梨树,代代只种不伐,形成了如今的梨园村。
  梨园古村,有500年树龄的7480棵巨大古梨树,最古老的有千年历史,说云弄峰下的西湖是世外桃源,此处则是世外梨园。现在新老梨树达数万棵,三月梨花开时,村庄笼罩在梨花浓香中,人神欲狂,蜜蜂撞脸,这海拔两千米之地,哪儿来的这么多蜜蜂呢?
  村口就在湖边,登上古岸,有一个世外梨园导览图廊牌,两旁有一副对联:“远道而来莫辜负湖光山色鸢飞鱼跃近期归去应难忘美俗淳风气爽文香”。
  鸢飞鱼跃,气爽文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有了。村落里很多苍苔满身的古树,都挂上了牌子,介绍品目,往树上看,青果累累,树干如此皱老,怪模怪样,曲虬乱扭,在村里霸占了阳光、地盘,雨水没有落地,全停歇在枝叶上,使得这里有神秘氛围。但白族人家的白墙黑瓦,墙上的图画,又有温馨之情,仿佛真是我们遗忘千年的老家。有牛在村里徜徉,没人牵它。有狗在路上蹓跶,也不惹人,兀自逍遥。路是石板路,条条干净,加上雨后,路上亮晶晶的,像是被人擦拭过。村里的房子飞檐斗拱,龙沟凤滴,没有一家不是精心建造的,没有一家有破损,每个院落的墙上都是画幅,一直逶迤至古梨树尽头。而且家家门前都是花盆,里面的花琳琅满目,五彩缤纷。雨中在村里漫步,就像忽归古代,恍兮惚兮的穿越感油然而生,心中早已是唐宋魏晋。
  我们走进一家客栈,院子里有各种盆花,有几个鸟笼———白族爱养鸟,院子里要有响亮的鸟叫。老板娘把我们迎进去,十分热情。因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村里民宿餐厅大多歇业,污水进入网管,五证齐全才可开业。阿福客栈是还在营业的极少农家。我们在这里碰到几个外地老者,有男有女,是从重庆来这儿避暑的。他们说,每年夏天他们都来这儿,像候鸟一样,在此长住至少三个月。重庆游客说,梨园村有好山好水有古梨树,夏天凉爽,在这里生活赛过神仙,来这里避暑者全国各地的都有。
  我们爬上客栈的楼顶,竟是一个楼顶花园,白族人园艺水平都很高,各种盆栽造型别致,青枝绿叶,每盆都修葺得清清爽爽。往村中看,白族人家房舍都在梨树之中,树荫之下,整个村庄掩映其中,隐隐青果挂满村庄。到了梨子成熟的季节,来吃鲜梨的游客挤满村庄,但村里有一个规矩,凡摘吃梨子的,不收钱,想吃多少吃多少,装进肚子的,免费;带走的,付钱。
  这就是古风。
  白族人亲善自然,村庄在霭霭祥云中,无争斗,无恶语,无红尘,只有鸟鸣山幽,人行花径,茈碧湖如此洁净,则是人心外化。千年古梨,苍苔满身,石斛寄生,却又年年新果,圆溜如一樹稚儿,这祖先种树的荫庇,让白族世代活在甜日子里。
  梨园村在茈碧湖北岸,是省级民族文化生态村,100多户白族人家,又有古梨园,又有茈碧湖,种树,捕鱼。白墙青瓦,鸡鸣狗吠,碧波尽处,炊烟袅袅。家家梨树浓荫下,户户梨花飘窗中。极好的水,极香的空气,极美的人,与世无争,与花果为伴,如何能不长寿?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二十多位,最长者已有105岁,因此梨园村还是云南美名远扬的长寿村。
  白族人温和地对待大自然一草一木。世世代代以来,梨园村都有一道不成文的乡规民约,不准损害和砍伐树木,这是一道道德和信仰高墙,不可逾越。改革开放后,集体的果林分给私人承包,土地开发和使用由村里统一规划,不允许在梨树林周围开垦土地,于是保护了古梨林这祖先留下的遗产。
  古梨树保存了,但梨子不值钱,因为太多太多,每年结出的果子却没有市场,只有掉地下烂掉。不过都知道的另一原因是,这地方离外界太远,没人知晓。这古梨树上结的果,运出去成本也太高。过去村里出去的唯一通道,就是坐船过茈碧湖到对岸。这个村子,外人只是听说,跟传说一样,很难进来。后来洱海保护,建设茈碧湖环湖“万亩湿地”工程,茈碧湖的名气起来了,周围环境也漂亮了。茈碧湖东、西岸湖滨带及西岸缓冲带的湿地像花园一样,相邻的官营、海口两个湿地和西岸滩涂地湖滨带生态修复后,吸引了游人,梨园村古梨树群的名声就慢慢传扬开去了。村民开始办农家乐,水上游船,每年春天梨花开时,游人无数,香风迷雾中,人们陶醉于此,必留宿一晚,梦中梨花的清香令人脱俗去秽,不忍归去。
  农家乐在这里乐的是山高水远,有自己养的土鸡、有大理白族人爱吃的生皮(半生的猪肉蘸佐料)、乳扇(一种奶酪)、地参、菌子等。村里有大量的狗,却不吠叫唬人,到任何家里串门,狗先摇尾巴,主人必热情接待,院子中一坐,就有梨子和好茶端上桌来款待你。这里民风淳朴,真如桃花源。现在这里每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二十来户农家乐和民宿,14艘游船,让人乐而忘返。
  自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开始,梨园村所有经营户必须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不许污染洱海水源茈碧湖。
  现在梨园村的污水能够悉数收集,村里建了一座日处理2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采用硅藻精土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标,然后利用闲置的130亩鱼塘进行深度处理,将鱼塘改造为四级表流湿地,搭配有观赏性的挺水、沉水植物,对富营养水体进行吸附,出水水质可达四类水标准。对处理过的中水全部利用,灌溉梨园村北侧230亩干旱的果园,做到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茈碧湖。
  我们在雨中上船离开梨园村,那些生长了千年的、庇佑着一个村庄的梨树群,渐渐消失在水天处,这大水中的村庄,这静如山水的村庄,仍将在山水深处优雅着。
  选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写散文是说话。说人话,说实话,说中肯的话。  说人话,不要说神话,除非你是老天爷。不要说鬼话,除非你是无常。也不要说官话,就是个官,也要去掉官气,官气在官场流通,在文章里要清除。也不要说梦话,文章千古事,要清醒着写文章。  说正常人的话,说健康人的话,说有良心的话,如果再有点良知,差不多就齐活了。  说实话,实这个字里有结实、果实、现实等内涵。结实是磁实,不虚枉,有实质内容。果实是结果,好文章都是
自古“无友不如己者”,此亦符合人性习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些知识的人,多不屑与劳动者交往,阶层不同。但也有与工农打成一片的例外,这与阶级立场无关,与性格有关,与个人的魅力有关。  苏轼便是一位。其一生不为富贵相,交友也广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皆可入流,“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乌台诗案后,其入大狱后,此中一狱卒以前乃苏轼旧认识,此狱卒每晚给苏轼热浴搓洗,消弭不悦,算是
我很小的时候,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跟着我爸爸去他的学校。路上经过一片水域,就是现在的柳荫公园,当年觉得那片水很辽阔,对岸都是模糊的,现在看就是一个小池塘。我爸爸的同事亲切地称呼他为“瞎子”,他得了一种病叫“视网膜萎缩”,要用放大镜看报纸,他还有一种很大的笔记本,在上面写的字歪歪扭扭。所以,他应该很早就失去了阅读的乐趣。1975年,社会上在批判《水浒传》,我爸就让我妈读《水浒传》给他听,我对鲁智深倒拔
茶人数到宋代,不可不说到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著名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又是杰出的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还是一位茶艺家。  黄庭坚聪颖早慧,据说小时候读书一目五行俱下,读几遍就能记住。当时一位宰相叫富弼,听说他的声名,就和他见了面。谁知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富弼就对别人说:“还以为黄庭坚有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他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江苏人。他本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圣叹是他的别号和评书时用的笔名。金圣叹幼年生活比较优裕,“拈书弄笔三时懒,扑蝶寻虫百事宜”。然而父母去世早,家道中落。他10岁入塾,少有才名,“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未发”。清兵南下时,曾遭丧乱困顿之苦,明亡,绝意仕进,直到晚年境况无多改善。他喜欢
家庭与社会是人类绕不过的话题,历经十年思考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脚踏进来,先是将其割裂,然后全部碾碎,《小偷家族》就这么诞生了。  影片不动声色地讲述着一个家庭聚散的故事,其结构、气蕴、不事张扬的镜头语言和所有琐碎细致的呈现,大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味道。  人物关系复杂。奶奶初枝因被儿子儿媳抛弃,而将收养来的一对男女使用了儿子和儿媳柴田治和信代的名字,以填补一个孤独老人对正常家庭温暖的向往。所
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事的关键。倘使当时没有这一战,或者虽有这一战而曹操又胜了,天下就成为统一之局而不会三分了。所以这一战,实在是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  要知道赤壁之战的真相,先要知道当时曹、刘、孙三方面的形势。  刘备是个有领袖欲的人,他是不甘心坐第二把交椅的。所以当他和曹操联合破灭吕布之后,他很可以依附曹操,做一个资深望重的大员了。他却不肯甘心,又和董承勾结,反叛曹操。到被曹操打败了,则始而投奔
《资治通鉴》开篇第一个故事,就很神奇。迎面三个大字,昭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话说,有一天,处斩了一个大官,河东郡守,他的名字叫做王稽。罪名呢,是与诸侯勾结,谋权篡位。这个人的死,对一个人触动很大,整日郁郁寡欢。他叫做范睢,非常的不简单,可以说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鄂州黄鹤楼。郡守王山民宴请湖北转运使刘立之。看着楼外滚滚长江,点点白帆,吟诵前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江风吹过,神清气爽,非常惬意。已经喝了好几天了,刘省长对王市长说:“我就呆在这儿,暂时不走了。我儿子正参加考试,发榜的消息过来再说。这一次我儿子一定夺魁,天下第一!”  王市长不以为然:“四海之内,多少才俊!公子虽然了不起,这个状元之位嘛,只怕是预料不到的!”  刘省长笑道
年少时,我总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给自己打"牙祭",能吃上平时见不到的食物,能穿上平时没有的新衣服。那时的年,被清淡而又热闹的氛围笼罩。和小伙伴们,一大早,挨家沿户去拜年。一把瓜子,一粒糖果,总能让我们欢呼不已。甚至,梦境中,也渗透着糖果的甜香味道。  年轻时,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我读的是师范类院校,享受着国家每月五十六元的伙食补助,既为家里减轻了负担,也还能填饱肚子。那时,学校每月给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