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灰遮蔽下的荒诞真情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与社会是人类绕不过的话题,历经十年思考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脚踏进来,先是将其割裂,然后全部碾碎,《小偷家族》就这么诞生了。
  影片不动声色地讲述着一个家庭聚散的故事,其结构、气蕴、不事张扬的镜头语言和所有琐碎细致的呈现,大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味道。
  人物关系复杂。奶奶初枝因被儿子儿媳抛弃,而将收养来的一对男女使用了儿子和儿媳柴田治和信代的名字,以填补一个孤独老人对正常家庭温暖的向往。所谓的信代则是因不能生育受到开酒馆丈夫的虐待,而与常到酒馆来喝酒的柴田治产生私情,并因私情被发现后的正当防卫而失手杀人,两人因为私奔与奶奶走到了一起。妹妹亚纪是奶奶前夫的大孙女,是奶奶在参加前夫葬礼时认识,并发现其不受家庭待见而将其带回的。柴田治与信代在某次行窃时敲碎汽车玻璃,却意外捡回了被主人遗忘或遗留在车里的祥太。而之所以取名祥太,恰是因为这或许正是柴田治自己本来的名字。柴田治与祥太偷盗时顺手又捡回了虽有家庭却靠在社区流浪度日的小不点由里。这样的一个六口之家,人人都有故事,但人人的故事又都是片断呈现,然后与另一个人或其他人交叉。奶奶初枝去游戏厅时会孩子般偷拿别人的游戏币;柴田治会耐心地指导和掩护祥太的偷盗,祥太也把娴熟的偷盗技艺传授给小不点由里;亚纪原生家庭的妹妹纱香因是父母的宠儿,所以她在援交接客时,一直盗用着妹妹纱香的名字;信代在洗衣店打零工,会刻意翻找客人遗留在衣服里的物品并据为己有。这是一个不靠血缘而靠共同的偷盗建立起来的一个奇异家庭组合。
  细节传神生动。如《红楼梦》全靠细节支撑一样,《小偷家族》也貌似一本无主题的流水帐。破旧逼仄的房屋拥挤凌乱,一早起床的柴田治会提着脏旧的裤子找不到腰带。亚纪会很坦然地与奶奶探讨自己的援交工作,也会公开质疑柴田治和信代如何过夫妻生活。奶奶极力袒护着由里的尿床,并认真地为她缝制新衣。奶奶还时常关心着亚纪的脚凉脚热,信代也从由里那里体会着做母亲的温暖。祥太接纳了身体孱弱目光怯懦的由里,由里也从一个跟屁虫开始产生了对祥太“哥哥”的感情。叔叔柴田治不仅把祥太培养成了一个娴熟的偷手,而且也父亲般指导着祥太的青春启蒙和性的成长。他们的对话朴实,富有情趣,但也不乏突兀,而所有的细节和不经意,都成为了后面的伏笔。
  悲凉之气凝重。一家六口主要指望奶奶的社保度日,因此偷盗貌似成为必然。面对从超市偷来的乱七八糟的食品,虽然七炖八烩之后已经不成样子,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却吃得津津有味,有说有笑,热气腾腾。他们曾一起看绚烂绽放的烟花,虽然没有出现烟花的画面,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却都绽放出了烟花般的笑容。他们曾一起去看大海,蓝天白云,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忘我嬉水。看上去,他们比一切正常的家庭仿佛更充满亲情,比所有幸福的家庭仿佛有着更多的温馨。这一切因祥太带由里常去偷盗的一个老年店主的一句话“不要再让你妹妹做这样的事了”而引起变化,一方面说明他们自以为高明的偷盗,在别人眼里都不过是大白天下,或许只是看破而不说破而已,另一方面不光彩的偷盗行为,毕竟难以成为终生的职业。这个奇异而“幸福”家庭的反思,首先从少年祥太开始了。他故意从先前的暗偷而改为明拿,然后因为被追逐而跳桥,并因此进入了警察的视野。祥太出事,一家人准备逃离,当警察的探灯聚焦到他们每个人的嘴脸上时,一个被导演刻意割裂和封闭的奇异家庭,便与外面的社会接上了轨。与外面社会的接轨,带来的显然不是更加弥合,而是迅速瓦解。信代全盘承担了对奶奶的遗尸罪责而入狱,柴田治独自租住在光棍宿舍,祥太入福利機构后再次被领养,亚纪重回那个自己感受不到亲情和关爱的家庭,由里也重回了那个遗弃她的原生家庭,继续少言寡语———每个人的命运仿佛瞬间都被打回了原形。奶奶在大限将至时,在海边发出了“这一切都会过去”的感慨,并由衷地感谢她的每一位家庭成员。信代告知了祥太的出身隐秘,并向狱警发出了“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的质问。祥太在看望柴田治后返回的公交车上,面对追跑汽车的柴田治,从心底里第一次轻声喊出了“爸爸”。由里一个人在阳台上孤独地玩着玻璃球,而亚纪却悄悄推开了那扇人去楼空的破旧大门。
  留下思考多多。这是一出生活之灰遮蔽下的荒诞真情。从里面看,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但从外面看,却是我们一起偷,偷来平安和温情。每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似乎都不高,他们好像只为追求那份真情,满足内心爱的慰藉。尽管亚纪在援交时即使面对聋哑客人,也极力奉献着自己的美丽和温柔,但荒诞终究包不住外面世界的冰冷。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发生在东京的故事,每个社会都有灰,落在任何人头上都会形成阴霾。关注社会边缘人,关注底层,让生活少一些离奇和荒诞,这或许是每个社会都必须下力气要做的事。这正是影片的思想所指,也是其意义所在。
  选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
“米格”如同“卡拉”,也是一条狗。二十年前的初夏,我逛离宫,在宫墙根下的花鸟鱼虫市场,见到卖大小狗的,一时喜欢,花二百元买了一只。我怕小狗难养,买的是只半大狗,应该是被人养过的。卖者说这是俄罗斯的,叫米格。往下,我也就喊它米格了。米格短毛,通体纯白,短耳耸立,体格健壮,极其好动。只是一开始没理会,后来看别的狗摇尾巴,说米格怎么不摇?仔细一看,天哪!米格没尾巴!或者说也有,但只有个小尾锥,跟没有也差
那天深夜,大雪纷飞。改日转晴,天空居然蓝得那么透彻。上午接到快递小哥通知,让到小区大门外取件。北京城疫情渐紧后,所有小区管理加急加严。凡是有几个出入口的都只留下一个口子供住户进出。其余的全封闭。外卖、快递人员更是一律不许进小区。物件只能存放在小区大門外,由业主去自取。业主本人也只能凭盖了红章子的出入证才得以进出。  已经记不得那天到底是谁寄了什么来———那一阵,小区里家家户户几乎都靠快递、外卖过日
前几天,父亲的工资卡出了问题,需要去银行办理。  因特殊时期,父亲知道银行还没有正常营业,便先跑到银行门口把营业时间记下来后,才跟我联系。他的电话很长,因为他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叙说一遍,有的重点内容,他还会说上两遍,一边说一边解释,唯恐我理解不了。最后,在他自认为叙述清楚后,转而问我是不是有时间跟他一起去。我说可以。他又问,工作能安排得开吗,孩子需要照顾吗……确认没有别的事情吧?为了让他彻底安心,
许多年以前在一个朋友间的聚会上,我听见一位女孩这样评价我的一个寡言少语的朋友:他懂得沉默。女孩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熠熠发亮,你可以从那种眼神中轻易地发现她对沉默的欣赏和褒奖,对于一个青年男子来说,那是一个多大的暗示。男人们总是格外重视来自异性的种种暗示,并以此来鉴别自己的行为。我亦如此,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从那次聚会开始,我似乎不再为自己的性格自卑。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自由地顺从了自己的
写散文是说话。说人话,说实话,说中肯的话。  说人话,不要说神话,除非你是老天爷。不要说鬼话,除非你是无常。也不要说官话,就是个官,也要去掉官气,官气在官场流通,在文章里要清除。也不要说梦话,文章千古事,要清醒着写文章。  说正常人的话,说健康人的话,说有良心的话,如果再有点良知,差不多就齐活了。  说实话,实这个字里有结实、果实、现实等内涵。结实是磁实,不虚枉,有实质内容。果实是结果,好文章都是
自古“无友不如己者”,此亦符合人性习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些知识的人,多不屑与劳动者交往,阶层不同。但也有与工农打成一片的例外,这与阶级立场无关,与性格有关,与个人的魅力有关。  苏轼便是一位。其一生不为富贵相,交友也广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皆可入流,“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乌台诗案后,其入大狱后,此中一狱卒以前乃苏轼旧认识,此狱卒每晚给苏轼热浴搓洗,消弭不悦,算是
我很小的时候,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跟着我爸爸去他的学校。路上经过一片水域,就是现在的柳荫公园,当年觉得那片水很辽阔,对岸都是模糊的,现在看就是一个小池塘。我爸爸的同事亲切地称呼他为“瞎子”,他得了一种病叫“视网膜萎缩”,要用放大镜看报纸,他还有一种很大的笔记本,在上面写的字歪歪扭扭。所以,他应该很早就失去了阅读的乐趣。1975年,社会上在批判《水浒传》,我爸就让我妈读《水浒传》给他听,我对鲁智深倒拔
茶人数到宋代,不可不说到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著名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又是杰出的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还是一位茶艺家。  黄庭坚聪颖早慧,据说小时候读书一目五行俱下,读几遍就能记住。当时一位宰相叫富弼,听说他的声名,就和他见了面。谁知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富弼就对别人说:“还以为黄庭坚有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他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江苏人。他本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圣叹是他的别号和评书时用的笔名。金圣叹幼年生活比较优裕,“拈书弄笔三时懒,扑蝶寻虫百事宜”。然而父母去世早,家道中落。他10岁入塾,少有才名,“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未发”。清兵南下时,曾遭丧乱困顿之苦,明亡,绝意仕进,直到晚年境况无多改善。他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