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迷”中“遂”字作何解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一句“遂迷,不复得路”,其中的“遂”字,教科书上解释为“终于”。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句话的翻译为“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显然,在这里是把“遂”解释为“竟,竟然”了。“终于”与“竟然”意思截然不同,那这里的“遂”到底该作何解呢?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试图找到答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遂”的注解中有“⑥终,竟,终于”。原来这里的“遂”解释成“竟”或“终于”都可以,但两者意思不同啊,“竟”表示出乎意料之外,而“终于”却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的情况。到底哪个更恰当一些呢?
  结合课文内容来看,陶渊明写的这篇文章是他对现实的不满,从而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而当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时“遂迷”,这似乎让人想不通,沿着自己做的标记,居然会找不到,出乎读者的意料。所以在这里把“遂”字翻译成为“竟”,突出“意料之外”,显得十分符合逻辑。这出乎意料,就会让人想起这桃花源是否真有此境,还是作者虚构的,这与陶渊明虚构出来的桃花源是相符合的。
  那把“遂”解释为“终于”可以这样理解吗?“终于迷路了”表明渔人和太守派去的人经过了种种努力,去寻找桃花源的路,却最终也没有找到。这样翻译的话,突出了渔人和太守派去的人经过了种种努力,最终却依然没有结果,这结果不仅包含了“意料之外”,还能突出桃花源的可遇而不可求,更能表明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
  因此,笔者最终认为,此处的“遂”翻译为“终于”比较恰当一些。
其他文献
从世纪之交的汽车工业之发展趋势,结合一些典型汽车铸件和几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出发,阐述了我国汽车铸造业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实施
(1)假若把青山喻为一道翠屏,太湖比作一片明镜,那么,陶都就应该是一位美轮美奂的靓女,她正在这里聚精会神地为艺术作着奉献。(杨国民《有缘是陶都》,《人民日报》1992年5月18日)  (2)水不仅多而且好,无论多深总能清澈见底。阳光折射出层层涟漪细细碎碎,美轮美奂。(《水的情怀 故乡的水》,《人民日报》2001年9月6日)  (3)《芝加哥》巧妙地在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戏剧框架中制作了一道美轮美奂的视
“绿色作文”,是从“绿色食品”里借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灰色作文”而言它反对矫情假大空,无种种清规戒律,追求真实趣让学生的心情和思想从笔尖流淌出来,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情感流露,使他们的作文充满勃勃生机!  “绿色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深陷“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的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
社会诚信危机的出现,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了矛盾、诚信理想与诚信实践出现了脱节,大学生失信现象日趋严重。分析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具有针
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桥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依据CDIO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