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om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二十一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变得更全面化。而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始终存在“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学生在学了几年的英语后,在日常交流中还是听不懂英语,也说不出英语。在高一的英语教学中,我就发现了学生的这一弱点,于是,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把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高一教学的突破点。在英语的语言学习中,“听”是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是输入;而“说”是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输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达到了一定量的听力材料的输入与沉淀,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的输出,即口头传达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加强听说训练,特别是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当今对外语人才需要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在高一阶段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加以强化是必要的呢?
  其一,高一学生经过了初中的基本功训练之后,有了输入语言的能力和基础。他们对语言的接受已经不是初级陌生阶段,很容易对听力材料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其二,高一和高二的教材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warming up和speaking里对pair work及group work的任务。如果没有听的能力,则听不懂老师的要求;说不出英语,则不能跟老师和同学直接交流。正如马克思所说“需要是科学化的动力。”只有体验到听不懂说不出的苦处之后,学生才会知道“能听会说”的好处。因此,学生会珍惜高一课堂训练口语和听力的机会,努力练好自己的听力和口语。
  其三,应试效应对学生听力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无论平时的考试还是高考,都把听力列为考试内容,学生对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渴求性。这犹如待灌的春笋,英语老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战机,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疏通。
  二
  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是我高一一年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通过实践,我觉得应该从听说两方面入手: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一)听的能力的提高
  学生听的困难往往来自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语言方面的,包括语音、语调及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等;二是听的技能方面的,如文段大意和细节、中心思想的确立、人物关系的理解、作者意图的推测等;三是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如天文地理、社会常识、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为此,针对这三方面的难题,我在听力教学中不只是局限在放一两遍录音上,而是注重语音、听力技能和文化背景方面的细节介绍上,具体做法如下:
  1.我以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为指导,以高考听力目标为准绳,在语音课上点播操练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录音机这一媒体的传播作用。无论是词汇教学,还是课文教学,尽量使用录音原文,培养听音的语感,强化听力技能。
  2.在开展听力活动时,我采用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post-listening三个步骤的训练形式,对学生进行听能的培养和提高。听前先给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清楚听的目的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听时抓住主题,围绕目的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听听力材料,听后完成听力测试任务。
  3.增加听力的辅助材料。如放英文电影,听原版小说,接收英语新闻,在音乐的旋律中听出英文歌曲,这些都不失为培养听力的有效途径。
  4.搞好听力验收。针对高考听力题型,除了平时大量的听力训练外,还要掌握测试要点,指导和帮助学生把握中心思想,听清主题句,弄清时态,明确时间、地点和人物。在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种答题方法:
  (1)弄清听力材料中谈论的是what,出现的人物是who,事态是how发展的,故事发生在when and where,听清了这五个疑问点,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难题。
  (2)对于时间、数字题,要听清数字并正确地加以计算。
  (3)对于细节题要吃透题干,浏览选项,主动出击。
  (4)对于建议行动计划题,抓住关键,对症下药。
  (5)对于主题内容实体,要理解主旨要义及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从而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对各类题型有了充分的了解,做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如此训练后,一年下来,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听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口语的改进。
  (二)说的能力的培养
  口头语言也是教英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在口语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努力营造英语气氛,无论是warming,speaking还是reading,我都结合每个单元中各部分的语言素材和情景,让学生组织相应的语言材料,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活动。虽然教参中提供了一些口语范例,我尽量不交给学生去背现成的对话,而是让他们自己整理想法,发散思维,标新立异。
  2.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口头作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在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英语的能力。课余时间创建英语角,让学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谈。
  3.在开展“说”的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
  (1)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表达的内容,要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别人的信息。
  (2)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日常交际用语和常用结构,将学习过的表达方法和新的表达方法结合使用,重新组织语言表达思想。
  (3)观察与模仿范例中的语言,注意语法结构、词语的准确性,尽量模仿与记忆整块的语言(chunksoflanguage)。
  (4)注意语言的得体性,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表达方法,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懂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并注意观察英语国家习惯的体态语言,以增强表达能力。
  总之,增加“输入”,多听、多看英语录像、电视节目,扩大学习资源,使学生理解和增加大量的输入渠道是发展口语“输出”的主要条件之一。
  经过一年的大胆尝试,学生能听懂了,也敢张嘴了,出口可以流利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以上是我在高一一学年的教学中,在听说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实践证明,收效还是很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要由单一的“知识型”向全能的“交际型”转变。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做更多的文章,使学生逐步形成口头上自如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以及听力上灵活感悟英语的输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本世纪发展的外语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必须不断改进目前的教学方式,从而改进高中生群体的学习方式,形成更具生命力的师生互动英语教学模式,提倡互动型师生关系已愈来愈受到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实施英语互动教学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 学习主动性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推进高中英课堂互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使课堂真正成为发挥学生的主
在分析我国锡矿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矿床特点,介绍了对砂锡矿和脉锡矿的开采方法。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n deposits in our country, a
摘 要: 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做到五点。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 落实措施  目前英语教学已经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
棉花肥可促进棉株生长,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提高棉花单产,对棉纤维影响小。 Cotton fertilizer can promote cotton plant growth,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
摘 要: 促使校园文化形成、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教育阵地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很多部分组成,其中科学信仰、教学规范、人文价值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文化进行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构建出好的、积极的课堂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课堂教学科目中,英语是一门相对特殊的课程,它是一门语言学习课程,与传统的母语学习不同的是,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
露天矿开采对土地的占用与破坏是我国土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调查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露天采矿中人们各种活动造成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情况以及给人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沉闷的、僵硬的英语课堂已经被活跃的、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取代,只有构建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建构和谐的课堂呢?  一、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主体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应“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组
脂肪肝病是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一大难题。目前,奶牛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葛根和决明子联合应用处理奶牛肝细胞,通过
时事编辑要育有政治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时事编辑头脑里政治观念这根弦往往容易放松。很容易走入以下三种误区:1.时事新闻是上级新闻单位发来的,我们只要“来什么稿子编
黑龙江省从80年代应用水稻旱育稀植灌溉、栽培技术以来,单产提高幅度较大,某些田块亩产超千斤,但是生产成本过高,增产不增收现象非常明显,出现了生产成本一次性投入过大,农户负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