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考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出独特的的文化内涵。与其它类型的舞蹈相比,民间舞蹈可以更好地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大众精神面貌。然而,近年来,国际交往逐渐深入,一些西方文化观念被引入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和发展收到抑制,慢慢步入低估,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关注也越来越少。面对这种不利情况,加强各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普及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成为保护中国传统文明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73-01
  1.民族民间舞的生存现状
  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发展中创造的一种舞蹈形式。中国由56个各具特色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形式。民间舞蹈就是基于这样的环境。目前,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类:非传统派民间舞蹈,自娱自乐派民间舞蹈,学术派民间舞蹈和表演派民间舞蹈。
  2.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出现的问题
  2.1 艺术材料的匮乏
  顾名思义,民族民间舞蹈属于民間艺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多样,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文化差异性明显。这恰好为民间舞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艺术灵感。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地域同化越来越明显,地域特色特色变得越来越模糊,许多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方式逐渐被冷落、遗忘直至消失,艺术素材不断减少。舞蹈创作者只能反复分割和重组类似的民间舞蹈材料,从而扭曲了舞蹈作品的内涵,失去了内在的民族特色。
  2.2 创新意识的缺乏
  目前,一些权威的舞蹈艺术家思想陈旧,观念老化,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同时又不愿深入民间,实地采访,了解民间舞蹈在时代变迁中发生的悄然变革。因而,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就显得肤浅,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理解会削弱舞蹈艺术家的艺术传承能力,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中显得才华不足。另一方面,思想上的陈旧不可避免地带来行动上的滞后。当前,许多舞蹈创作者坚持传统并遵循旧方法创作民间舞蹈艺术,拒绝或者排斥不合陈规的新生事物的出现,尽管它们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形式。
  2.3 商业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不可避免地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一些投机者发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商机,将很多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民族文化方式存在当地舞蹈形式包装成为表演性质的舞蹈,以吸引外地游客,赚取大量利润。投机者为了实现其经济利益,对民族民间舞蹈过度包装、篡改,使得舞蹈艺术失去了活的灵魂。
  2.4 舞蹈语言的缺失
  对于任何一种舞蹈形式,舞蹈语言都是表达其灵魂的象征符号,都是影响舞蹈艺术表达力的重要元素,都是决定舞蹈艺术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一些舞蹈创作者急功近利,在编舞技巧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并没有专注于如何准确合理地使用民族舞蹈语言来创作民间舞蹈。从长远来看,缺乏舞蹈语言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舞蹈创作者过度重复使用现成的技巧来拼凑作品,导致作品艺术质量不高。
  3.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新思路
  面对民族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前车之鉴,吸取教训,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使得民族民间舞蹈能够良性的循环发展。
  3.1 保护非遗产民族民间舞蹈
  保护民间舞蹈有两个方面:第一,应当以立法的形式,采取多种手段,保护具有原始生态性的民间舞蹈。即对于一些逐渐消失的民间舞蹈,应当求助于政府,借助官方力量格外加以保护,使其免于灭绝的处境。对于一些缺乏创新性的民间舞蹈,应当给予其新的发展空间,为其更换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3.2 引导娱乐民间舞蹈的创作与发展
  舞蹈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不能过度关注娱乐性而失去了它的本质。一些舞蹈艺术为了迎合观众,不断降低创作标准,突破创作底线,这是对舞蹈艺术的挑战和亵渎。民族风缺失,庸俗风大涨,这样的创作环境严重损害了民间舞蹈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引导舞蹈创作者要在保证民间舞蹈娱乐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赋予舞蹈艺术更多的文化气息,让其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3.3 控制学术民间舞蹈的变化程度
  学术民间舞蹈既不能复制原生态民间舞蹈,也不能篡改民间舞蹈。舞蹈创作者应在发展的基础上参考和了解大量民间舞蹈信息,取其精华,创造性地促进民间舞蹈的发展。
  3.4 立足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本质
  艺术的本质是文化,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感染人、熏陶人,已达到教育的目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舞蹈艺术,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发挥艺术的巨大力量,通过生动的表现手法和多元的表现形式,反映生活,引发思考,唤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激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既能娱乐身心,又能有所思有所悟,体现浓厚的人文气息,以文化人。
  4.结语
  总之,舞蹈的创造性思维来自生活,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也是人民群众生活习俗的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旧事物交替上演,带来各民族生活习俗和精神特征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使民族民间舞蹈能够抵挡住文化演变的冲击,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对民间舞蹈的传统形式进行改进和开创,思索新的创作方向和方式,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进程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诚.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09):120-121.
  [2]朱莹.民族舞蹈创作如何保持风格特色[J].大众文艺,2017(11):165.
  [3]王红亮.当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研究辑要梳拾[J].齐鲁艺苑,2016(06):41-43.
其他文献
阐述了以城市污泥,黄土和膨润土烧制轻质污泥陶粒,分析了孔隙结构对污泥陶粒的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适合烧制轻质陶粒的原料配合比(干重):污泥30%,膨润土20%,预
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与高效性备受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旨在建构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提升学生们
按照绿洲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思想,提出绿洲稳定性的理论框架。以模糊综合方法为基础,建立现代绿洲稳定性评价的模型。按照机制性与表征性统一、景观与功能统一和系统耦合原则,
目的探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Pneumatic Tube System,PTS)对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每位抽取桡动脉血液标本分为3份编入对照组、低速组、高速组,分别以就地检
北京的四合院改造探索经历了从菊儿胡同式的大拆大建模式,到南池子式的部分新建模式,再到烟袋斜街式的微循环模式,改造模式与方法也基本趋于稳定和完善。本文结合北京基于微
要想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就必须把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品质、教师自身素质方面重视起来。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在课堂上能够去“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教学的要求之一。随着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行,对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要意识到学生阅读能
把艺术对象生命化,在中国艺术中首先是将“质有而趣灵”(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生命化、人格化。早在传为王维所作的《山水论》中,作者就把山岭之间的关系比拟成一种人际关系:“
预应力密肋棱盖作为“丸五”期间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之一,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这项技术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结构刚度大、空间大、在同样高度下能增加层数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缺乏较全面、合理、高效评价方法的问题,以如何能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实验室安全水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