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中村改造中的文化整合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zy3106ji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中村改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必然趋势,但在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存在一个为改造而改造的倾向,而城中村的改造不应仅仅局限在建筑层面,还应考虑居民角色的改变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以达到城中村改造的最优化。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城市化 文化冲融
  
  狭义上的"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的结果,根源在于土地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中村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空间的概念,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城中村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的问题、社会文化的问题。城中村改造往往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美化城市形象为目的,在重视城市利益的同时还应警惕居民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
  1、城中村发展功能演进机制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事体力或低技能的工作,他们属于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因此对廉租房的需求迫切。而政府财力有限往往无法满足这种需要,市场因微利也不愿介入其中。城中村市区耕地的村民利用耕地补偿金建筑房屋用于出租,这样既满足了大量流动人口对廉租房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村民的生存问题。城中村承担了城市政府所不能市场所不愿的经济职能。另外城中村为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外来人口的复杂性使得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在城中村中相互交流碰撞,最终融合。在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城市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日渐冷漠,而城中村给人们提供适应现代文化的缓冲区。城中村作为"乡--城"链式发展中的一个居住空间结节点,已经成为弱势阶层提升空间的一个过滤器。
  2、城中村改造文化透析
  2.1 "城中村"村民的文化透析
  "城中村"在乡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村民的社会特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相对农村而言,他们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是城里人;对于城市而言,他们从事低层次、非正式的体力劳动,或是无业者,是乡下人,他们住在农村和城市的交错地带,形成了所谓的"边缘群体"。他们的行为中处处留有乡村文化的烙印,一方面他们渴望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城市问题敬而远之,这种尴尬而困难的境地使得他们成为亦乡亦城的"边缘人"。
  "城中村"村民由于土地的丧失,在就业上被迫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但是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与土地、出租屋经济收益,使一些村民成为无业的食利阶层――"二世祖",而许多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较低只能从事修理、搬运等服务或体力工作,另外,由于就业和传统观念的差别,村民无论在交往对象或范围上都极其有限,无法迅速融入城市环境、分享城市文明,由此可见,村民的非正常收入、就业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被动城市化过程中很难在文化层面上快速城市化。
  2.2"城中村"城市居民的文化透析
  城市建设迅速向"城中村"扩展,许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工商业、居住小区在"城中村"范围内开发建设,居住功能向"城中村"的转移导致了许多城市人口流入,"城中村"的市区导入人口一般看中的是"城中村"附近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美的居住小区环境,或者是想避开拥挤喧哗的旧城区,他们对"城中村"本身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层次一般比较高,在住房、劳保、医疗等各方面比"城中村"村民优越,享受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文明,是真正的"城里人",他们虽然在"城中村"范围之中,享受的是城市或小区的文化娱乐设施及物业管理,但他们排斥"城中村"脏乱差的局面,保持"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极少参与、关心"城中村"的公共事务,与"城中村"村民来往联系很少,基本处于隔离状态,但是,他们现代化的生活娱乐方式对"城中村"村民还是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3"城中村"外来人口的文化透析
  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城中村"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在此聚居,在这里居住以来可以减轻经济负担,二来这里交通便捷,利于居住和谋生之间的联系和转换,三是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上较容易融入。此外,"城中村"管理比较松懈也是他们选择"城中村"的原因之一。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流动人口一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为了生计早出晚归,"城中村"对他们来说只是夜间居住休息的地方而已,同时,村里居住环境日益恶化,也使得外来流动人口虽然住在"城中村"但又十分希望能搬出"城中村"。另外,村委会一般对外来流动人口采取防范式而非服务式的管理,使得外来流动人口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外来人口居住的暂时性、过度性、及缺乏交流沟通,使得他们对"城中村"没有任何归属感,这就造成"城中村"社区环境恶化、社会问题滋生。
  3、城中村改造文化有效整合途径
  对于"城中村"合理城市化而言,其实质就是实现村民、外来流动人口城市社会化,使他们融入城市文化、享受城市文明,实现城市、村民、外来流动人口的文化整合和发展。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需要全方面的物质、制度、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持和社会文化的传播引导。
  3.1全面推进农民市民化
  城中村改造之后意味着村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房屋,由于他们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大都没有一技之长,城中村改造之后村民无法融入社会,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因而极易产生抵制改造的情绪。通过改变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的途径是村民在参与、享受城市文明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向城里人的转变。另外要求政府建立以劳动力素质为主要标准的就业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同等条件下,用地单位应优先吸收被征地农民就业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2积极营造繁荣的社区文化
  城中村改造中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社区文化机构。有了机构组织,才可以有效地开展本地区的社区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发本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设备和挖掘本地区的文化人才,使其成为社区不同艺术门类的活动带头人。同时应建立良好宣传体系,增强活动的参与性。社区应该多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力争使一些活动人人皆知,多多鼓舞居民溶入活动之中。
  3.3外来人口利益不可忽略
  改造城中村使外来务工人员可能需要搬离原来的地区,这就意味着就业与居住地距离的增加,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原有文化渗透的紊乱,有部分人可能因此而不得不放弃工作。政府部门应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和农民工、新就业人员区域分布、流动趋向等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建设。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及新就业人员的住房需求以及其工作流动性的特点,研究出台合理的分配管理办法。
  3.4改造中寻找文化共性
  城中村改造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充分考虑到城中村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定的社区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合理利用。在注重社区文化的教育建设和现代化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城乡文化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王兴中,曾献军等著,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J],现代城市研究 , 2009年 06期
  【2】郭燕; 许春玲; 刘秋鸽著;文化视阈下城中村改造模式探索 [J],中北大学学报,2010年 03期
  【3】张路峰著,从城中村到城中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居问题[C],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香港,2005年11月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8.3-),女,山西晋中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本科,专业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1个对照品,同步计算测定解热消炎胶囊多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测定解热消炎胶囊的指纹图谱,以黄芩苷峰为基准峰,分别计算绿原酸及栀子苷与其的相对校正因
本文对国产和进口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的家兔血流动力学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注射液0.5和1.Omg/kg i·v后SBP、DBP、mAP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邓寿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日益引起各国产业界、科技界和政府的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主体是企业,创新活动
药检科技成果档案是药品、生物制品质量检定、标准化及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荣获国家、省(部)级奖的档案。它是药检档案中的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果档案本身的重要性,同
针对逐渐兴起和快速发展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简单介绍其防水问题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常用外墙防水做法、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在之后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以此为这种
1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我国守军猛烈还击。经过两个多月的抵抗,日军死伤惨重,正面进攻失利。于是日军改变进攻方向,绕道金山卫登陆,包抄我军后路。10月27日,驻
目的:为指导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调查不同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趋势。方法:陆机抽取湖北省6所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等级医院1996年、1997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数据,按消耗金额
车柱环──精通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沈仪琳在韩国,若是提到中国文学研究专家车柱环,在文化圈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方面,车柱环在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可以说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不大一样,唱歌时的气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Breathing in singing is not the same as
患者女,22岁。因间歇性下腹痛8个月,抗炎治疗无效入院。肛肠检查:子宫右侧可触及6cm×5cm大小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辅助检查:CA-12526.36U/ml,抗子宫内膜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