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鲜、台湾经济发展战略的三次重大“转轨”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ryt40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从“输血经济”到“替代进口”经济开发战略的转变。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南朝鲜、台湾的援助和贷款所起的“输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南朝鲜经过1945年到1953年的战时经济时期后,经济恢复比较快,从1953年到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到4.9%;
其他文献
<正> 《世界经济史》第1、2卷书稿审定会不久前在辽宁兴城举行。参加审定会的有樊亢、宋则行,以及其他部分撰稿人。会议就书稿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史实和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会上,同志们反复强调了撰写《世界经济史》的重要意义。首先,《资本论》和《帝国主
<正> 一、证券是商业银行借贷资本的发展和延伸 商业银行的借贷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即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和期限一定程度上受存款者的货币数量、期限以及银行法定准备金比例的限制。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筹集长期、稳定和数量上相对巨大的资本。
<正> 南斯拉夫经济界称70年代以后的经济为“契约经济”。实行“契约经济”一是期望借助于签定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的契约,使企业和部门乃至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经济活动联成一体,协调前进,从而达到扭转60年代中期改革所造成的分散局面;二是想利用契约的相互制约性,制止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实践表明,“契约经济”并未解脱南60年代中期以来所出现的困难,尤其令人不能满意的是,
<正> 一、马克思的股票理论 (一)股票的实质及股票的二重性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股票实质上是一种具有欺诈性的、本身没有价值的虚拟资本,“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 股票,这种“商品”虽然在股票市场上随意买卖,但它并不像一般商品那样,具有商品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而它却具有其独特的二重性。股票的二重性表现为:一方面,
<正> 由王怀宁、黄苏合著的新书《国际资本简论》,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发展,从三种资本
<正> 对资本主义再认识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一下,大致有四类: 一、把资本主义与并非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一些经济现象、经济机制区分开来,也就是剔除对资本主义的附加物。这主要是对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再认识。就是说,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也是社会化大生产,也是商品经济。
<正> 一、部门需求反应弹性的差异对产业结构变动 的影响。经济周期之所以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其直观原因是部门需求反应幅度与方向的差异。部门间之所以有不同的需求反应弹性,原因有这样几个: (1)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由于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当收入伴随着经济周期而出现波动
<正> 西方经济学界从宏观控制出发,先后对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提出种种设想。 (一)综合所得税方案。综合所得税将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大大扩展,使之包括所有形式的收益:不论来自劳动所得还是来自资本或意外所得,不论
<正> 一、军火贸易增长速度减缓,但规模很大 二次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几经波折、风风雨雨,唯独世界军火贸易欣欣向荣、发展迅速,尤其70年代,由于世界局部冲突日益增多,以及1973年石油价格猛涨,许多第三世界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从大幅度涨价中得到巨额收入,购买能力持续增长,70年代成为世界军火贸易大繁荣年代。据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统计,按当年美元值计算,1963年全世界军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