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根究底
动人的平凡
——读《草房子》有感
初二(4)班张颖莹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使我困惑。当盛夏的阳光被窗外的枝叶剪成碎影时,一本《草房子》为我呈上了答案。
哗哗的翻书声和着树叶的摩擦声,一幅草房子生活画揉进我的心田。画里,金黄的草房子错落有致。桑桑、秃鹤、细马、杜小康都笑着、闹着,纸月皱着眉眺望远方。茅草把阳光折射成一片亮光,孩子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也恰是草房子平凡的故事,让泪水一次次溢满我的眼眶。我蓦地发现,自己竟许久不曾这么感动过了。
最先印在我心中的,是倔强的秦大奶奶。她,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农民。浓浓的土地情结让她倔强地守护油麻地小学这片土地,这片她曾付诸一切的土地;对生命的爱与善使她倔强地救起落水女孩,哪怕险些丧命;对油麻地小学的爱令她倔强地为了一个南瓜失足落水,只是为了把那南瓜扶到岸上,只是因为同学们把她当作油麻地小学的“奶奶”。她永远地睡去了,她的倔强却化为一缕清风长久地飘荡在墓旁的艾地上。感动之余,我发现,做一个倔强的人,是快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桑桑正是这样一个坚强无畏的少年。他的童年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把碗柜改成鸽笼,把蚊帐改成渔网……每个人都能在桑桑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而,悄然降临的病魔掳走了桑桑快乐的童年。一次次求医问药的失败熄灭了桑桑的希望之火,只剩下绝望与无助。但在小小的药寮中,他在温老师无词的歌声中成长起来,即使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死亡,桑桑身上也透出异乎常人的平静与沉着。他,已然是一个无畏的少年。也许是上天不愿伤害如此坚强的孩子,桑桑被奇迹般地治好了。
当我从感动中缓过神时,泪水已润湿了书角。小小的药寮里,无词的歌声中,勇敢的少年挣断了病魔的枷锁。蒙眬中,也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失去了什么?曾经那个无畏摔倒、无畏形单影只的身影是否已与我渐行渐远。桑桑的无畏深深触动了我。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曹文轩说过:“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的确,《草房子》中的文字并不华美,并不煽情,却总能让我潸然泪下。没有风花雪月,更无似锦繁花。有的只是一份平凡而动人的真情而已。即使是秦大奶奶、桑桑这些平凡的小人物,也能在简单的故事中放射出动人的人性光辉。真正使人感动的东西,往往是平凡的,往往是永恒的。这就是《草房子》给我的答案。
【点评】本文以设问句引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很巧妙。接着写了秦大奶奶和桑桑这两个人物的倔强与坚强给你带来的心灵冲击与感动,最后又以“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一设问句结尾,结构严谨。叙述与抒情有机融合,感悟深刻语言流畅,文笔细腻,恰当的景物描写与引用诗句又为文章增添了亮色,这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指导老师:贺秋珍)
孤独英雄
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切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初三(7)班具伟霞
只有把困难战胜,并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坚强的心态,这才是生活的胜利者。
——题记
望着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时,一个高大的形象时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而伟大的探险家——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海岛,初到海岛的他是绝望的,没有房子,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不是被野兽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但他却用自己智慧的脑子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这一切,以惊人的想象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国,顽强地生活了28年!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时,认真地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个问号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假如我是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可以做什么?劈柴?打猎?我会像他一样镇定自若吗?对生活充满希望吗?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因为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自力更生,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任性、桀骜、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的缺点,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而这些性格无疑是我致命的弱点。
越渴望自力更生,我对鲁滨逊的崇拜之情就与日剧增。因为我恰恰缺少鲁滨逊身上那熠熠放光的的精神。鲁滨逊强烈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既要有大无畏的凛然气概,又要有永不低头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敢于创造的求实态度。
生活本事丰富多样的,而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一切,做生活的胜利者,让生活愈来愈美!
再一次望着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漂流到了那座遥远的小岛上!
【点评】小作者开门见山,将她对鲁滨逊的印象展现了出来,接着对鲁滨逊的个性进行点评并概括情节内容,又联系自身,反问自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自己又能活几天?对比鲁滨逊,想到自己的性格缺点,进而惊醒,意识到要有鲁滨逊永不低头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敢于创造的求实态度,做生活的胜利者。全文一气呵成,对作品、人物、自身的思考较深入。
(指导老师:赖思)
身殘志坚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初三(9)班张心怡
一口气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深深地被海伦·凯勒乐观坚强的精神给震撼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疾病让她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从此她便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中。但命运之神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在她6岁时,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引导他走向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考入了哈佛大学,并顺利完成了学业。此后,虽然不断遭遇各种人生挫折,但海伦总是迎难而上,在回馈社会的努力中绽放个人的风采。 当合上这本书,我不禁为海伦的坚强喝彩。在我看来,她是那样痛苦,永远都只能在黑暗和沉寂中挣扎,整日也只能在枯燥无味的盲文中度过。但她却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努力去绽放生命之花,一鸣惊人。怪不得连马克·吐温都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拿破仑,一个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
同时,我也受益匪浅!俗话说得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遇到像海伦·凯勒这样的遭遇,也许很多人都只会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可这又有什么用呢?眼泪、火气又不能当饭吃。可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海伦也不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更不会有这样的辉煌战绩。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也来到了一个冲刺阶段——九年级。九年级是一个试卷满天飞的繁重时期,各种各样的试题,千奇百怪的方法,惨不忍睹的体能训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曾有几次我都想放弃,可是每每想起海伦的那种精神,我觉得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放松自己。记得那八百米测试,我感触颇深,八百米,对于我这个体能不好的人来说,就像万丈深渊一般。我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态开跑,跑到第二圈时我已体力不支,浑身像散了架一般,感觉有把火在我的喉咙里猛烈地燃烧,肚子以下全都失去了知觉,我初次品尝到了窒息的味道。腿也开始不听使唤,像灌了铅一般,跑得异常的慢。可看着每一个从我身旁擦身而过的同学,让我想起海伦身上的那种不服输、乐观坚持的信念。凭什么他们可以坚持,而我不能,我不能输给自己!能量瞬间爆发,我咬紧牙关,手握拳头,使出了全部的力气跑向了终点线。看着手心里的那一条条被指甲掐出的印痕,站在终点线上,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在逆境之中才会茁壮成长,才会懂得更多的世间道理,才会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才會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我们不可以向困难低头,意志,不可以被摧毁;思想,不允许败落;人,不能输。
到最后,让我们向人类的骄傲、人类的榜样、人类的热血英雄战士——海伦·凯勒致敬吧!
【点评】小作者采用写读后感规范的“引”“议”“联”“结”的思路进行写作。先简单介绍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后转入议论。不仅联系引述海伦的过人事迹,还能引经据典,尤其是联系自身生活的实际,很有说服力地阐述了海伦的杰出品质,使海伦·凯勒的动人形象栩栩如生。
(指导老师:林丽双)
迎难而上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初三(10)班曾晓妮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本书,诠释的是一个世界。
——题记
一不小心看见了你,一不小心遇见你,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你。你是笛福笔下的一个英国青年,你从小就喜欢航海,也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第四次你流落荒岛,并在那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你知不知道,在我心中,你的名字——鲁滨逊早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而你也早就是英雄。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你那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你在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孤身一人,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例如:你在缺乏建筑工具的情况下,建好了你的小木栅;你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动力,盖起了房子,收获了谷物,驯养了山羊,用兽皮做了衣服;你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你总在行动,在追求,凭着毅力和热情,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令我最喜悦的,就是跟着你去探寻自然的奥秘,“看到”生活中难以发现的美,学到生活中所稀罕特殊的生存技能。跟着你走,我在赏景的同时,也在学习。
令我最欣赏的,当然要数你那重情义、知恩图报的美德。你的一生经历坎坷,历尽磨难。好不容易走出困境,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你却没有肆意挥霍,而是想到了在落难时,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并和他们分享你的财富。你知不知道,你的身上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芒。
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精神;看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看到了不畏艰难、勇于冒险、追求自由、顽强坚忍的时代精神。你特别的经历,给了我一段特别的收获与回忆。
雄鹰一次又一次地落入山谷,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伸展双翅,翱翔蓝天;河蚌一回又一回地吞吐巨浪,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炼就珍珠,闪耀光芒;你一天又一天地忍受孤独,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走出困境,重获自由。你的毅力、你的善良、你的知恩图报,最终成就了集一体的优秀的你。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而书中的你便是主角,演绎着一切光辉。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勇往直前,小心地回忆你,在我走进这个世界的路途中……
【点评】小作者擅长以“题记”形式提纲挈领,与一般读后感不同。她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主人公鲁滨逊,像与朋友倾心交谈一般,欣赏了这位朋友身上的种种闪光之处,涵盖面较广,赏析得细致、全面。文末总结时呼应题记中的“世界”二字,又能做到留有余味,引人思索,催人奋进。
(指导老师:李丹雨)
青春之歌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浅析田晓霞形象
初三(1)班张 悦
田晓霞是《平凡的世界》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一个典型的现代知识女青年。她出生于高干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同为知识青年的姐姐相比,她更洒脱、开朗和勇敢。与其他女性相比,她有更坚强独立的人格,对生活对爱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农村的落后愚昧没有禁锢她的思想,反而促使她一直走在思想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非常要强的女性。在她当记者的时候,她不辞辛苦下基层,报道最真实的新闻反馈给大家。她还跟随省领导去灾区视察洪水灾情,义无反顾地跳下水去救落水儿童,因此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她大可不必这样做,像她这样出身的人完全可以每天坐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吃空饷。但是田晓霞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干活,所以她是一个自强自信的新女性。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田晓霞和孙少平之间没有结局的爱情。在那个时代社会身份巨大差异的爱情无疑是现代思想与传统道德观念的战争。很显然,最后还是传统道德赢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现代思想不够成熟,还没被众人所接纳,这就酿造了无数女性悲剧的爱情。虽然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不断壮大,作者还是无法冲破《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的这一基调,所以,以田晓霞的死作为故事的结局是再好不过了。因为田晓霞死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便不了了之。即使她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未来也同样难以预测,或许又将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他们会因为双方家长的反对和外界的流言蜚语而难以维持这段爱情,就像抹了苦药的甘蔗。
只是不知道,属于他们的那段尘缘,下一世还会不会倚在旧日的门前。爱情败给命运总比败给世俗的好。一段对世俗妥协却又感人的、纯洁而又凄美的爱情,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
【点评】《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深深地打动了小作者,促使他走进了这个故事,对田晓霞这个人物做了深入的剖析,见解独特。小作者眼里的田晓霞——敢想、敢说、敢做,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存在,但这朵生命之花在最应该绚烂绽放的时候却悄然凋落。《平凡的世界》让千千万万读者黯然泪下、扼腕叹息,这就是其成功之处,小作者深深体会了这一点。
(指导老师:詹秋萍)
动人的平凡
——读《草房子》有感
初二(4)班张颖莹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使我困惑。当盛夏的阳光被窗外的枝叶剪成碎影时,一本《草房子》为我呈上了答案。
哗哗的翻书声和着树叶的摩擦声,一幅草房子生活画揉进我的心田。画里,金黄的草房子错落有致。桑桑、秃鹤、细马、杜小康都笑着、闹着,纸月皱着眉眺望远方。茅草把阳光折射成一片亮光,孩子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也恰是草房子平凡的故事,让泪水一次次溢满我的眼眶。我蓦地发现,自己竟许久不曾这么感动过了。
最先印在我心中的,是倔强的秦大奶奶。她,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农民。浓浓的土地情结让她倔强地守护油麻地小学这片土地,这片她曾付诸一切的土地;对生命的爱与善使她倔强地救起落水女孩,哪怕险些丧命;对油麻地小学的爱令她倔强地为了一个南瓜失足落水,只是为了把那南瓜扶到岸上,只是因为同学们把她当作油麻地小学的“奶奶”。她永远地睡去了,她的倔强却化为一缕清风长久地飘荡在墓旁的艾地上。感动之余,我发现,做一个倔强的人,是快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桑桑正是这样一个坚强无畏的少年。他的童年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把碗柜改成鸽笼,把蚊帐改成渔网……每个人都能在桑桑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而,悄然降临的病魔掳走了桑桑快乐的童年。一次次求医问药的失败熄灭了桑桑的希望之火,只剩下绝望与无助。但在小小的药寮中,他在温老师无词的歌声中成长起来,即使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死亡,桑桑身上也透出异乎常人的平静与沉着。他,已然是一个无畏的少年。也许是上天不愿伤害如此坚强的孩子,桑桑被奇迹般地治好了。
当我从感动中缓过神时,泪水已润湿了书角。小小的药寮里,无词的歌声中,勇敢的少年挣断了病魔的枷锁。蒙眬中,也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失去了什么?曾经那个无畏摔倒、无畏形单影只的身影是否已与我渐行渐远。桑桑的无畏深深触动了我。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曹文轩说过:“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的确,《草房子》中的文字并不华美,并不煽情,却总能让我潸然泪下。没有风花雪月,更无似锦繁花。有的只是一份平凡而动人的真情而已。即使是秦大奶奶、桑桑这些平凡的小人物,也能在简单的故事中放射出动人的人性光辉。真正使人感动的东西,往往是平凡的,往往是永恒的。这就是《草房子》给我的答案。
【点评】本文以设问句引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很巧妙。接着写了秦大奶奶和桑桑这两个人物的倔强与坚强给你带来的心灵冲击与感动,最后又以“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一设问句结尾,结构严谨。叙述与抒情有机融合,感悟深刻语言流畅,文笔细腻,恰当的景物描写与引用诗句又为文章增添了亮色,这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指导老师:贺秋珍)
孤独英雄
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切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初三(7)班具伟霞
只有把困难战胜,并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坚强的心态,这才是生活的胜利者。
——题记
望着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时,一个高大的形象时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而伟大的探险家——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海岛,初到海岛的他是绝望的,没有房子,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不是被野兽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但他却用自己智慧的脑子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这一切,以惊人的想象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国,顽强地生活了28年!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时,认真地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个问号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假如我是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可以做什么?劈柴?打猎?我会像他一样镇定自若吗?对生活充满希望吗?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因为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自力更生,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任性、桀骜、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的缺点,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而这些性格无疑是我致命的弱点。
越渴望自力更生,我对鲁滨逊的崇拜之情就与日剧增。因为我恰恰缺少鲁滨逊身上那熠熠放光的的精神。鲁滨逊强烈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既要有大无畏的凛然气概,又要有永不低头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敢于创造的求实态度。
生活本事丰富多样的,而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一切,做生活的胜利者,让生活愈来愈美!
再一次望着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漂流到了那座遥远的小岛上!
【点评】小作者开门见山,将她对鲁滨逊的印象展现了出来,接着对鲁滨逊的个性进行点评并概括情节内容,又联系自身,反问自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自己又能活几天?对比鲁滨逊,想到自己的性格缺点,进而惊醒,意识到要有鲁滨逊永不低头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敢于创造的求实态度,做生活的胜利者。全文一气呵成,对作品、人物、自身的思考较深入。
(指导老师:赖思)
身殘志坚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初三(9)班张心怡
一口气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深深地被海伦·凯勒乐观坚强的精神给震撼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疾病让她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从此她便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中。但命运之神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在她6岁时,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引导他走向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考入了哈佛大学,并顺利完成了学业。此后,虽然不断遭遇各种人生挫折,但海伦总是迎难而上,在回馈社会的努力中绽放个人的风采。 当合上这本书,我不禁为海伦的坚强喝彩。在我看来,她是那样痛苦,永远都只能在黑暗和沉寂中挣扎,整日也只能在枯燥无味的盲文中度过。但她却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努力去绽放生命之花,一鸣惊人。怪不得连马克·吐温都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拿破仑,一个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
同时,我也受益匪浅!俗话说得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遇到像海伦·凯勒这样的遭遇,也许很多人都只会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可这又有什么用呢?眼泪、火气又不能当饭吃。可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海伦也不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更不会有这样的辉煌战绩。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也来到了一个冲刺阶段——九年级。九年级是一个试卷满天飞的繁重时期,各种各样的试题,千奇百怪的方法,惨不忍睹的体能训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曾有几次我都想放弃,可是每每想起海伦的那种精神,我觉得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放松自己。记得那八百米测试,我感触颇深,八百米,对于我这个体能不好的人来说,就像万丈深渊一般。我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态开跑,跑到第二圈时我已体力不支,浑身像散了架一般,感觉有把火在我的喉咙里猛烈地燃烧,肚子以下全都失去了知觉,我初次品尝到了窒息的味道。腿也开始不听使唤,像灌了铅一般,跑得异常的慢。可看着每一个从我身旁擦身而过的同学,让我想起海伦身上的那种不服输、乐观坚持的信念。凭什么他们可以坚持,而我不能,我不能输给自己!能量瞬间爆发,我咬紧牙关,手握拳头,使出了全部的力气跑向了终点线。看着手心里的那一条条被指甲掐出的印痕,站在终点线上,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只有在逆境之中才会茁壮成长,才会懂得更多的世间道理,才会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才會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我们不可以向困难低头,意志,不可以被摧毁;思想,不允许败落;人,不能输。
到最后,让我们向人类的骄傲、人类的榜样、人类的热血英雄战士——海伦·凯勒致敬吧!
【点评】小作者采用写读后感规范的“引”“议”“联”“结”的思路进行写作。先简单介绍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后转入议论。不仅联系引述海伦的过人事迹,还能引经据典,尤其是联系自身生活的实际,很有说服力地阐述了海伦的杰出品质,使海伦·凯勒的动人形象栩栩如生。
(指导老师:林丽双)
迎难而上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初三(10)班曾晓妮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本书,诠释的是一个世界。
——题记
一不小心看见了你,一不小心遇见你,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你。你是笛福笔下的一个英国青年,你从小就喜欢航海,也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第四次你流落荒岛,并在那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你知不知道,在我心中,你的名字——鲁滨逊早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而你也早就是英雄。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你那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你在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孤身一人,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例如:你在缺乏建筑工具的情况下,建好了你的小木栅;你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动力,盖起了房子,收获了谷物,驯养了山羊,用兽皮做了衣服;你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你总在行动,在追求,凭着毅力和热情,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令我最喜悦的,就是跟着你去探寻自然的奥秘,“看到”生活中难以发现的美,学到生活中所稀罕特殊的生存技能。跟着你走,我在赏景的同时,也在学习。
令我最欣赏的,当然要数你那重情义、知恩图报的美德。你的一生经历坎坷,历尽磨难。好不容易走出困境,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你却没有肆意挥霍,而是想到了在落难时,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并和他们分享你的财富。你知不知道,你的身上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芒。
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精神;看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看到了不畏艰难、勇于冒险、追求自由、顽强坚忍的时代精神。你特别的经历,给了我一段特别的收获与回忆。
雄鹰一次又一次地落入山谷,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伸展双翅,翱翔蓝天;河蚌一回又一回地吞吐巨浪,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炼就珍珠,闪耀光芒;你一天又一天地忍受孤独,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走出困境,重获自由。你的毅力、你的善良、你的知恩图报,最终成就了集一体的优秀的你。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而书中的你便是主角,演绎着一切光辉。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勇往直前,小心地回忆你,在我走进这个世界的路途中……
【点评】小作者擅长以“题记”形式提纲挈领,与一般读后感不同。她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主人公鲁滨逊,像与朋友倾心交谈一般,欣赏了这位朋友身上的种种闪光之处,涵盖面较广,赏析得细致、全面。文末总结时呼应题记中的“世界”二字,又能做到留有余味,引人思索,催人奋进。
(指导老师:李丹雨)
青春之歌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浅析田晓霞形象
初三(1)班张 悦
田晓霞是《平凡的世界》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一个典型的现代知识女青年。她出生于高干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同为知识青年的姐姐相比,她更洒脱、开朗和勇敢。与其他女性相比,她有更坚强独立的人格,对生活对爱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农村的落后愚昧没有禁锢她的思想,反而促使她一直走在思想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非常要强的女性。在她当记者的时候,她不辞辛苦下基层,报道最真实的新闻反馈给大家。她还跟随省领导去灾区视察洪水灾情,义无反顾地跳下水去救落水儿童,因此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她大可不必这样做,像她这样出身的人完全可以每天坐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吃空饷。但是田晓霞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干活,所以她是一个自强自信的新女性。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田晓霞和孙少平之间没有结局的爱情。在那个时代社会身份巨大差异的爱情无疑是现代思想与传统道德观念的战争。很显然,最后还是传统道德赢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现代思想不够成熟,还没被众人所接纳,这就酿造了无数女性悲剧的爱情。虽然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不断壮大,作者还是无法冲破《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的这一基调,所以,以田晓霞的死作为故事的结局是再好不过了。因为田晓霞死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便不了了之。即使她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未来也同样难以预测,或许又将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他们会因为双方家长的反对和外界的流言蜚语而难以维持这段爱情,就像抹了苦药的甘蔗。
只是不知道,属于他们的那段尘缘,下一世还会不会倚在旧日的门前。爱情败给命运总比败给世俗的好。一段对世俗妥协却又感人的、纯洁而又凄美的爱情,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
【点评】《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深深地打动了小作者,促使他走进了这个故事,对田晓霞这个人物做了深入的剖析,见解独特。小作者眼里的田晓霞——敢想、敢说、敢做,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存在,但这朵生命之花在最应该绚烂绽放的时候却悄然凋落。《平凡的世界》让千千万万读者黯然泪下、扼腕叹息,这就是其成功之处,小作者深深体会了这一点。
(指导老师:詹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