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ura病一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3岁.患者于2002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重,同时双下肢出现不规则红斑、瘙痒.在外院就诊,血常规:Hb 153g/L,WBC 12.7×109/L,BPC221×109/L,杆状核嗜酸粒细胞0.05,分叶核嗜酸粒细胞0.14,嗜酸粒细胞绝对值2.4×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0.570,红系占0.260;粒系原始、早幼粒细胞不增多,嗜酸粒细胞0.120,其中中幼嗜酸粒细胞0.010,晚幼嗜酸粒细胞0.030,杆状核嗜酸粒细胞0.060,分叶核嗜酸粒细胞0.020;巨核细胞101个/片。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裸鼠体内NB4/VEGF-C细胞种植瘤模型,探索VEGF-C及其受体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性状影响.方法 每组9只4~5周龄的BALB/c裸鼠,经4 Gy60Co照射后腋窝皮下分别接种1×107个NB4/VEGF-C、NB4/pcDNA3.1细胞(对照组),观察成瘤性,3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NB4/VEGF-C细胞组种植瘤组织切片微血管密度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B4/VE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1(FOXP1)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7年71例初发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HRP-EnVision TM)观察患者肿瘤组织标本FOXP1和Cyclin E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对两者在P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和高度异质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好发于中老年人.大多诊断时处于Ⅲ~Ⅳ期,广泛累及淋巴结、骨髓、脾和外周血.大多数MCL具有特征性的t(11;14)(q13;q32),导致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过表达,启动最初的MCL发生,而随后的多次遗传"打击"又增强了cylcin D1的致瘤作
期刊
期刊
目的 通过对服用伊马替尼(IM)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甲状腺、性腺、肾上腺三种腺体激素水平的测定,探讨IM对患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69例CML患者测定86例次,测定指标包括外周静脉血三碘甲状腺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总量(TT4)、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孕酮、雌二醇、晨8:00-10:00时血清总皮质醇.同时按不同用药时间、血药浓度及临床症状分组比较,分析内分泌激素水平
粒细胞肉瘤(GS)是一种未成熟粒细胞在髓外增生和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包块[1],其最常侵犯的部位为皮肤、淋巴结、软组织、骨及骨膜.GS较多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患者并发GS的比例为3%~8%[1].t(8;21)核型是GS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我们报道1例伴有inv(16)及t(6;17)染色体核型异常,初诊时合并腹腔GS的AML-M2型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期刊
目的 体外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以及T细胞分泌IL-2、IFN-γ、IL-4、IL-10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采用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正常人及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细胞中CD4+CD25T细胞比例;MSC经丝裂霉素(MMC)处理
期刊
期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循环血中抗血小板抗体增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树突细胞(DC)功能的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我们研究了ITP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功能状态,以阐明DC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