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突变,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一期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促凝活性(FⅧ∶C、FⅨ∶C、FⅪ∶C、FⅫ∶C);ELISA法检测FⅫ抗原(FⅫ∶Ag);DNA测序分析患者F12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MegAlign、PYMOL等平台或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物种保守性和蛋白质构象改变。
结果两家系先证者均表现为APTT明显延长,FⅫ∶C、FⅫ∶Ag明显降低,分别为126.3 s、2%、10%和122.0 s、1%、11%。对两个家系的成员进行基因分析,共发现4种突变,其中3种为未报道的突变,包括第5内含子3′端的g.5972G>A(IVS5-1 G>A)剪接突变、第14外显子g.8810_8814del GTCTA的小片段缺失、以及第7外显子g.6259G>A(p.Pro182Leu)。此外IVS13-1G>A为已报道突变。
结论两个家系成员中发现4种基因突变,可能与这两个家系FⅫ缺陷有关,其中3种(g.5972G>A、g.8810_8814 del GTCTA及g.6259G>A)为尚未见报道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