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经常资助一些学业优秀的穷学生。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经济拮据萌生退学之意,胡适知道后,深表同情。他立即找到这个学生,开导鼓励他,答应开学时资助100元钱,帮他完成学业。就在这一段时间里,胡适因为有些事情外出,他就把这件事郑重地向妻子江冬秀作了交代。
  从外地回来,胡适以为妻子已经把事情办妥,就没有过问。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适在街头与那位学生相遇。正是上课的时间,可那学生竟然还在到处游逛,令胡适大为生气。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那个学生,批评他不抓住大好时光认真学习。那位学生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接受老师的训斥。“你这样做,至少对不起资助你的老师。”胡适气呼呼地说。那学生只是低着头,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训斥了很长的时间,胡适不知是累了还是感到不妥当,就问学生好好的为什么要逃学,那位学生吞吞吐吐,不愿以实情相告,只说自己已经就业了。好不容易胡适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妻子江东秀并没有把资助这个学生的钱拿出来。胡适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他向学生道歉后,赶回家中,向江冬秀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提出离婚。江冬秀自知理屈,不敢分辩,只好请族中长辈来调解。在长辈的极力劝解之下,胡适不再坚持离婚,但却向妻子提出一个条件:“今后我要给哪个学生30元,你就付30元;要给50元,你不准付49元。我要用全部家当资助谁,你也不准说个‘不’字!”江冬秀见事情有所转机,便满口答应下来。
  湖畔诗人汪静之当年在杭州读书,家里没钱寄给他。这时的大诗人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甚至两三顿都没饭吃。这种情况下,有人介绍他认识了胡适,他就把自己写的诗拿给胡适看。那时,胡适正在搞新文化运动,他一目十行地看了汪静之的诗,大声叫好,于是就到处联系帮汪静之出版诗集。此时,汪静之和胡适嘴里谈着诗,可肚子却饿得“咕咕”叫。实在没有办法,他也顾不上对面这人是什么文化泰斗了,便斗胆开口向他借钱。胡适一听汪静之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饱饭了,忙把他带到一家馆子,先让他填饱肚子再说。然后,问他需要多少,立即满足了他。
  胡适回京后,汪静之以为大师好说话,就借钱借上了瘾,三天两头向胡适开口借,一次也不多,就十块八块的,可日积月累,不经意间达到一百多。对胡适来说,只要汪静之张口,他照借不误。在胡适的悉心关照下,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终于出版了。这诗集一炮打响,轰动了文坛,让汪静之迅速成名。可诗集的稿费才150元,连还胡适的借款都不够。最终,汪静之还是没有还上这一笔借款。可当时的胡适太高兴了,他为自己发现了一匹千里马而高兴,早就把帮助别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1919年,林语堂带着新婚妻子廖翠凤到美国留学。林语堂是一个穷牧师的儿子,家里实在无法对他提供帮助,再加上他又是半公费生,在美国的生活相当拮据。偏偏在哈佛大学专心求学时,他的半公费奖学金突然被停。可这时更要命的是,廖翠凤两次住院做手术。这时的林语堂连死的想法都有了——他想回国都不行,因为没有回家的路费。走投无路时,他想到了胡适。
  林语堂原本是清华学校的教员。在北大的胡适非常欣赏林语堂的才华,他想方设法要把林语堂挖到北大,就在林语堂临出国的时候,他和林语堂达成了一项君子协定:在林语堂留学美国期间,北大每月资助他40美元,而他学成回国后必须到北大任教。当时的林语堂和胡适只是相识而已,并没有太多的交往。林语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给胡适拍电报,请他代向北大校方申请预支1000美元,以解燃眉之急。林语堂此举可谓病急乱投医,他自己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可是时间不长,钱竟然寄来了。后来,林语堂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通过胡适向北大借了1000美元。
  1923年9月,林语堂学成回国,如约到北大任教,并向蒋梦麟校长归还2000美元借款,感谢他们在自己危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这时,蒋梦麟校长却感到莫名其妙。那时,胡适正在南方养病,蒋梦麟联系了胡适后,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那2000美元都是胡适自己的钱。这时蒋梦麟不觉哈哈大笑,而林语堂早已潸然泪下。
  20世纪70年代,林语堂回台湾定居后,在胡适墓前向世人公布了他与胡适的友谊,泪流满面地讲述胡适在他困难时对他无私资助的故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慈悲。一个人有了慈悲之心,他才能对一切苦难充满了同情,才能对需要自己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才能有高尚的灵魂,一代大师胡适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编辑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其他文献
有一位智者,号称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  一个流浪汉不相信大家对他的评价,认为太过夸张。于是他和别人打赌说:“信不信,我能骗到他的马?”  定好赌资后,流浪汉就来到了智者每天骑马必经的路上,然后躺在路边装死。  智者路过这里时,看到了躺在路边的流浪汉,便急忙跳下马去查看。这时流浪汉乘机跳起来,跨上智者的马,哈哈大笑着说:“大家都说你是智者,世上最聪明的人,我看也不过如此。”  智者急忙拉住他,说: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在维吉尼亚遇见一位中国厨师。他刚刚从医院看病出来,左手腕缠着厚厚的绷带,很客气地对我说:“听说您代表国内出来做文化工作,按说应该做几道好菜请你品尝,偏偏手受了伤,医生说以后很难拿重的东西了!”我问他受伤的原因,他说是因为自己不注意,常用一只手端很重的炒菜锅,长时间下来,手腕关节变了形。   当我为他叹息时,他苦笑说,比起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境遇,他的情况算好的了。我问怎么回事,他说那
普丽西拉太想摘得这次“利比·卢”俱乐部作文比赛的桂冠了,前往纽约的机票、迪斯尼门票、汉娜·蒙塔纳的签名CD,这次大赛头奖几乎是完全按照普丽西拉的梦想设计的。  “残阳如血,一阵风吹过,裹起的沙子从地平线上腾空而起,给整个天空拉上了一个天幕。”普丽西拉坐在自己的房间,神情专注地编写着作文。“忽然,炸弹一声巨响,殷红的血给残阳增添了别样的红。父亲高大的身躯重重地栽倒,栽倒在这块他妻女从未见过的伊拉克的
杨业功同志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严以自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出色履行我军的神圣使命,为解决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谱写了一曲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乐章。  ——胡锦涛    2005年夏末秋初,一个英雄的名字——杨业功,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期间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本来就不善言谈,再加上不会说普通话,就更不敢开口跟人交流了,整个人被自卑笼罩着。很自然,他的朋友不多。但有两个朋友俞敏洪是主动结交的,这两个朋友就是王强和包凡一。就是这两个朋友,影响和改变了俞敏洪,帮助他缔造了新东方的传奇。    王强,一个酷爱读书的朋友    与王强成为好朋友,是因为书的缘故。王强酷爱读书,他
加强肌肉力量 老年人须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肌肉,提高平衡力。还应多在能力范围内快走、慢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防跌还应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不足会导致人前倾、后仰或左右失衡,增加跌倒风险。老年人可以通过臀桥、靠墙下蹲、抬起脚后跟等动作提升腰腹部和臀腿部力量,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也可以尝试平板支撑。  此外,经常打太极拳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升,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从而减少
2005年,英国《经济学人》依据国民收入、健康、失业率、气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别平等、自由、家庭和小区生活等指标,选出全球最适合居住国家,北欧的挪威、瑞典、丹麦、冰岛都入围前十名,芬兰排名第十二,无论是在自然环境、公共建设、社会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辛苦劳碌的中国人还是输给了北欧人。北欧的国民所得、国家竞争力,在全球榜上都有名,北欧人堪称是地球上最懂得生活的一群人。  北欧人的高效率是出了名的,这
三峡库区忠县善广乡雨台村有个地方叫“母猪林”,山高坡陡,乱石林立,河床狭窄,人迹稀少。山里的天气瞬息万变,那天,本来是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就被一块黑云笼罩了。  眼见要下大雨,村民黄永明慌忙丢下手里的活,匆匆赶往“母猪林”去接割牛草的12岁女儿和5岁孙女。女儿是他36岁时才有的,中年得女,他常常喜欢得梦里都在笑;孙女是他继子的孩子,继子和儿媳都在深圳打工,孙女出生两个月后就被抱回他身边,是他用奶粉
茅侃侃出生于1983年。24岁的他只有初中文凭,而他现在的“名片”是MaJoy的总裁、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首席运营官。茅侃侃成了中国最年轻的CEO和亿万富翁之一。  他小的时候,喜欢任性而为,因此被很多人看成是个叛逆少年,都习惯称他是“混世魔娃”,原因是他在中学创造了一项被称作“百年不遇”的尴尬纪录,他上高一时,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也没有通过,按国家当时的政策,他是没有资格报考大学的,据说
旅居澳洲的朋友回国,相聚时,她聊起在澳洲的感受,觉得澳洲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我们大异。  朋友大学毕业后进入澳洲最大的钢铁公司的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她的顶头上司是一位高大且健壮的澳洲男人。然而,他的耐心和细心却与他的外表大相径庭。上班第一天,这位上司带她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并很郑重地告诉她实验室大楼的安全出口在哪里,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应该从哪里逃生。实验室的仪器价格不菲,但上司特意告诉她如果发生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