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将军杨业功,导弹司令和他的白发亲娘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业功同志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严以自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出色履行我军的神圣使命,为解决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谱写了一曲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乐章。
  ——胡锦涛
  
  2005年夏末秋初,一个英雄的名字——杨业功,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人。此后一年里,湖北省应城市通往杨岭镇蔡杨村那条弯曲的山路上,每天都有慕名者进村看望导弹司令杨业功的母亲宋幺芽。
  在宋妈妈家那间小房一侧的套间里,有宋幺芽为儿子杨业功设的灵堂。每天,宋幺芽都会来这里“看望”儿子。每次来,宋幺芽都要重新插上鲜花,摆上儿子生前最爱吃的花生、豆腐乳。然后坐下来,捧着儿子的遗像说说话。每当这位白发老人轻轻地抚摸儿子的照片时,她就会想起送儿子去当兵的那个早上……
  
  “我的功儿,自古忠孝难两全,妈让你为国尽忠”
  
  那是1963年8月的一个早晨,刚刚高中毕业的杨业功就要离开家去甘肃当兵了。妈妈送了一程又一程,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儿子一定安心在部队服役,将来好干一番大事业。杨业功走出好远,蓦然回首,看见母亲依然站在村口依依不舍地向自己招手,泪水顿时模糊了他的眼睛……
  带着对家庭的眷恋,杨业功步入了军营。但是,三个幼小的弟妹还不懂事;爷爷奶奶长年卧床;父亲在外地教书,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一人身上,这一切让远在他乡的业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乡的妈妈。
  有一次,杨业功听说妈妈病倒了,急得他连夜请假往家赶。当业功一路焦急、一路奔波地赶回家的时候,正赶上妈妈因为胃痛而昏迷,几个年幼的弟妹吓得哇哇直哭。杨业功顾不得旅途的疲倦,背起妈妈就往医院跑。当业功翻山越岭把妈妈送到杨岭医院的时候,自己也因为过度的疲劳和悲伤而昏厥过去……
  由于抢救及时,妈妈很快就脱离了危险。妈妈出院后,业功帮妈妈插秧打稻、犁地耕田,久久不肯归队。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对儿子说:“功儿,妈的胃病丢不了命,你不能顾妈妈顾丢了前途啊。男子汉就要去闯天下,就要去为国家出力,赖在家里有啥出息!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个理儿妈还懂,妈让你为国尽忠!你要是真为妈好,就走出这小村庄,去给妈干一番大事业,你的军功章就是对妈最大的孝顺啊!”
  在妈妈一再催促下,杨业功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为了妈妈的嘱托,业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国防事业中去;为了国防事业,业功走南闯北把青春全部献给了祖国,以至连续十多年也没有时间回趟家……
  随着杨业功事业的逐渐成熟,老妈妈也进入了古稀之年。在部队中担子越来越重的业功忙得越来越没有空回家了。他只能不断给妈妈寄钱、买彩电、买衣服,以此来补偿自己对老妈妈的愧疚。
  1999年10月1日,妈妈和村里的老姐妹在电视里看到,业功率领导弹方队,威风凛凛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央领导检阅。老妈妈高兴得老泪纵横。也许是太激动了,晚上老妈妈胃病发作,呕吐物中带着一团团血,人也进入了昏迷状态。二弟业平怕妈妈有个三长两短,想给大嫂杨玉珍打个电话,让她通知大哥回家。病床上的老妈妈隐隐听到后,挣扎着说:“业功在北京指挥阅兵,那么多人看着他,你们怎么这么不知深浅啊!”
  一个月后,业功得知妈妈生病的消息,连忙寄回2000元钱。电话打到妈妈的床头,杨业功激动地说:“我多年没回家了,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啊,等妈妈病好点,我抽时间回家把您老人家接到部队,把我们母子憋了几十年的话说个够……”听到业功的声音,妈妈的病顿时好了一半,她连忙说:“妈是老毛病,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的,你莫分心,安心为公家做事儿要紧啊。”
  
  “功儿,妈不在乎你当将军当司令,只要你平安就好”
  
  2002年5月,杨业功指挥东南沿海导弹演习结束后,回到应城老家。他原打算在家住一个星期:先给爷爷奶奶上坟,看看村里乡亲,见见离别多年的同学和战友,然后把妈妈接到部队去长住。
  不料刚到家不久,还未来得及和老妈妈一起吃完一顿饭,就接到部队发来的要求紧急归队的电报。杨业功放下碗筷,心早已飞回到了部队,飞回到了那神圣的导弹试验场。然而,当他看到老妈妈泪花点点的时候,又犹豫起来。
  自己还是1996年回过家的,这一别就是六年。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椅子还没坐热又要走,杨业功感觉走不出这个门,无法向妈妈开口。他突然像孩子般对妈妈说:“今天天气这样晴朗,路又好走,途中走快点不会耽搁行程的。妈妈,我想陪您多说说话,还要吃您煮锅巴粥,吃您做的豆腐乳、咸辣椒。”老妈妈强忍着泪水扬扬手,说:“你去吧,公家的事要紧……”一边说,一边将业功喜欢吃的咸菜装进他的行李里。看到老妈妈眼泪汪汪的样子,杨业功心里难过极了,他拉着妈妈的手,内疚得不敢抬头向妈妈道别。
  7月15日,从试验场返回基地的杨业功连忙给二弟打电话:“我离家39年了,一直在为国防事业奔波,至今没给妈送口水,盛次饭,想起来心里就内疚,我现在有点空,请你把妈妈送到部队,让我好好尽尽孝心!”
  听说要去看儿子,老妈妈激动得像个孩子,她半夜里就爬起来为业功准备他最爱吃的煮菱角、炒花生和豆腐乳,还让孩子的姑姑帮她修脸、整发、选衣服。然后,由二儿子业平陪着,长途跋涉去业功的家。
  一进门,老妈妈里外瞅了一遍,看到已经成为将军的儿子家里居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桌子、柜子、书架、台灯罩都褪了颜色。业功睡的床,竟然是四个破箱子当床脚垫着的。老妈妈心里高兴:当了将军,儿子艰苦朴素的那股劲儿也没变啊。老妈妈跟儿子的心贴得更近了,话也更多了。
  杨业功握着老妈妈的手说:“您老人家第一次来部队,今天我请了假,先送您去检查身体,然后陪您去游黄山。”老妈妈乐得合不拢嘴。杨业功换上便服,带上点心和防风衣,兴致勃勃地准备去游黄山了。他笑着对老妈妈说:“我这么多年没有陪伴您了,今天就让我把您背上黄山吧,也好尽尽我的孝心啊。”
  就在这时,杨业功的手机响了。看到儿子接电话的神情,老妈妈什么都明白了,她主动对儿子说:“公家的事不能耽搁,你快去吧,有儿媳妇陪我就行了。”
  杨业功在外面一跑就是两三天,回家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脸色苍白,不停地揉胸口。即使累成这样,业功也不忘到妈妈的房间里陪妈妈说会儿话。老妈妈心疼地说:“儿啊,你累成这样,就不要陪妈说话了,快去休息吧!”
  业功依然坐在妈妈身边,深情地说:“看您老缝补的样子,我就想起家乡的纺线车。那格儿格儿的响声,从傍晚到黎明,从年头到岁尾,无休无止。那时,家里穷,点不起油灯,您就把点燃的木炭缠在车头,随着转动发出一缕光线,妈妈,你一辈子吃了多少苦啊……”
  妈妈也坠入回忆之中,正要打开话闸,却看到业功不时用手揉自己的胸口,脸色苍白,一副疲倦不堪的样子,她连忙收回思绪,再次催儿子休息。
  住到第三个星期,妈妈突然对业功说:“你这样累,还顾着妈,妈住得不踏实,想回老家。”想到离家快40年,妈妈第一次来部队,杨业功怎么也不让妈妈走。儿子执意挽留,妈妈的泪水就出来了,她说:“妈靠着你的争气,活到了八十,你还为妈操心,可你自己哩?你床头摆满药瓶,硬点的饭咽不下,顿顿喝面条汤,夜里睡不着在屋里打转转。功儿,你已是半个老人了,不能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啊。妈现在不在乎你干多大的事儿,也不在乎你当将军当司令,只要你能平安就好啊!”业功深情地说:“妈妈,这些年来无论工作多忙,您都是儿子心中的牵挂啊。但是,我是军人,我已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儿想天天在您身边孝敬您,可是为了国家,我身不由己啊……”
  送妈妈走时,杨业功想到妈妈年龄大身体差,来了这回不知有没有下回,他眼含热泪蹲在妈妈跟前说:“妈啊,给我一次机会,你就是走得动,我也要背你上车!”杨业功哭着安顿好妈妈,拉着妈妈的手久久不放松。列车开动了,杨业功追赶着向妈妈说再见:“妈妈啊,明年,儿子一定亲自回杨岭接您……”
  
  “我的功儿,你尽了孝,你为国尽忠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孝敬”
  
  2004年4月25日,老妈妈突然听说业功病了,心神不定地缠着业平说:“你大哥病到北京医院,是什么病啊?你打个电话问问,他好点了吗?”业平躲闪着不敢说实话,拿一些好话来安慰母亲。
  6月6日,老妈妈听说业平三兄妹要去北京看业功,顿时感觉到大儿子病得不轻,她哭着喊着非要一起去不可。二儿子业平劝道:“妈,您一大把年纪了,万一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让我大哥怎么能安心养病啊!”老妈妈哭着说:“自你们的大哥住院后,我的魂就不在身上了,你们带我去看他一眼吧!”
  6月8日,老妈妈颤巍巍跟着三个孩子来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她走进杨业功的病房,看到离别两年的业功躺在病床上瘦得变了人形,心里难过极了,床头监护器跳动的曲线和医生不安的神色更是令她心碎。她什么也不顾了,扑到病床前哭喊:“业功,我的儿,你怎么啦!妈看你来了!”
  身患胃癌已到晚期的杨业功睁开疲倦的眼睛,嘴唇翕动着想跟妈妈说话,可他的语言表达已经很困难了,已经不能跟妈妈叙家常了。他望着老泪纵横的妈妈,艰难地把一个个单字凑成句子:“妈——妈,您老人家82岁了,还来京看我,我不要紧的。我没陪您看黄山,没尽一点孝,等我好了,我搀您去看长城,看故宫,陪您说话……我不能老说话不算数啊……”
  杨业功拉着妈妈干枯的手,挣扎着想坐起来,可他的身子没支起,又瘫倒在床上。妈妈把他的双手捧在怀里,一字一泪地说,“我的功儿!你尽了孝,你为国尽忠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孝敬,妈哪里也不去了,再多话也不说了。妈就守在这里,要看着你好起来!”
  6月10日,老妈妈看到业功又一次昏迷,顿时觉得天塌地陷。她揪着医生的衣服哭道:“我的业功从小受了很多苦,是吃萝卜白菜长大的。我们母子分离四十多年,心里很多话没说完啊!医生,我不能没有业功,求你们救救他,救救我的业功啊!”医生连忙扶住老人:“杨司令是我军顶级导弹人才,军委首长嘱咐不惜一切代价治他的病,老妈妈,我们会尽全力的!”
  病魔仍在无情地吞噬着导弹将军的生命,他昏迷的次数更多了。老妈妈整天像疯了似的缠着医生打听业功的病情。她不吃不喝,虚弱得只能扶着墙走路。想着大哥病重,又担心妈妈出意外,业平决定把母亲送回应城老家。可妈妈死活不走,业平含泪哄妈妈说:“我们走了,医生才能安心给大哥做手术啊……”
  妈妈信了二儿子的话。老妈妈临走时,杨业功正好醒过来,他知道这是和妈妈最后一次告别了,他拉着妈妈的手久久不放松。多想再喊一声妈妈啊,可他再也喊不出来了,只有哗哗流淌的泪水,只有生离死别的恋恋目光……
  杨业平把妈妈送回应城,叮嘱妻子,不能把实情告诉妈妈。然后,急匆匆搭车返回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天一大早,妈妈果然把电话打到业平的家,她见二媳妇支支吾吾,急得在电话里大声哭叫:“业平到底去了哪里?我心里像刀绞一样,叫他给北京打电话,问你大哥好转了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让老妈妈急得像风中的一片树叶,她抱着老伴的遗像大哭:“老爷子,我该怎么办!你要保佑业功平安啊!”
  7月2日凌晨1时,老妈妈突然感觉身子一阵巨痛,像刀子在割她身上的肉,她慌忙爬起来,敲醒住在隔壁的三儿媳说:“妈最疼你,你也最孝顺妈,求你给北京拨个电话,问问你大哥的情况,我做噩梦,心里堵得慌。”
  此时此刻,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杨业功将军已到了弥留之际。他示意妻子要见妈妈,要跟妈妈说话,妻子玉珍抱着他大哭着说:“业功,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对得起妈妈,你为妈妈争了光,妈妈为你自豪,亲人为你自豪,妈妈有我们照料,你别为她担心了!”凌晨2时,导弹司令杨业功将军,带着对国防事业深深的眷念,带着对母亲对亲人无尽的深情,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我的功儿,你用忠诚感动中国,你是妈永远的骄傲!”
  
  7月8日,业平三兄妹把哥哥的骨灰护送到八宝山。在返回应城的路上,大家都默默不语,他们不知怎样把大哥逝世的噩耗告诉妈妈。车到郑州,业平就给他的两个姑姑打电话,让她们提前去做好安抚妈妈的工作。
  有所预感的老妈妈全身冰凉,四肢发抖,但她仍相信业平说的是真话,业功的病能治好,能挺过去,能站起来。当业平三兄妹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疯一般地抓着业平说:“你给妈说实话,你们的大哥到底怎么样啊!”业平三兄妹一齐跪到她的跟前,业平悲痛地说:“妈妈,大哥走了,大哥走了啊!”
  天旋地转,一切变得模模糊糊,一切变得晃晃荡荡,老妈妈不相信,怎么也不相信,她心爱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她,永远离开了她,她昏了过去……
  好久好久,老妈妈从悲痛中回过神来,她整天瞅着一个静止的地方发呆,然后把业功的所有照片翻出来,全部摆在床上,每一张照片都引起她一段痛苦的回忆。老妈妈哭哭啼啼地缠着业平说:“你大哥是净身出门的,他人是国家的,身子应该是妈妈的,你们回家时,怎么不把骨灰弄回家啊!”业平哭着说了大哥火化和部队隆重把他安葬在八宝山的经过。妈妈伤心地说:“八宝山在哪里啊!离家那样远,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多孤单多冷清,我要设灵堂,你们去弄回他的骨灰。”三兄妹只好按妈妈的意思,在老人房间的一侧,挂上大哥的遗像,点香燃烛,买回白幡冥纸……
  从此,老妈妈整天守在灵堂里。自从儿子离开自己,去当兵报国,已经41年没有和老妈妈安安稳稳地说说话了!“我的功儿,你活着时没时间陪妈妈说话,现在妈妈哭干了,说哑了,你应一声啊!”
  业平哭着劝妈妈说:“大哥临走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您,他说今生尽忠没尽孝,来生再做您的儿子,可您守过了五七,守过了百日,守得只剩下一把老骨架。您老这样悲伤,老守着灵堂说话,大哥在八宝山也不安神啊!”
  这一天,老妈妈在电视里又看到了儿子的英姿。听到胡总书记夸业功是全国全军的典范,是共产党员杰出的代表,妈妈这才知道,业功多年资助贫困孩子读书;大阅兵后,他就安了心脏起搏器;患绝症痛得大汗淋漓,拒绝使用杜冷丁止痛,他怕损害大脑,怕忘了绝密数据,忘了祖国的嘱咐;每次都按时发射,成功指挥了系列新型导弹试射……
  看到这里,老妈妈想通了:儿子原来承担着更多的嘱托,有许多她不曾听说的事。他们母子的感情,只是儿子感情深处的一部分,杨业功不但是自己的儿子,他还是全中国人民的儿子。他靠顽强的毅力展示着军人风采,用无限忠诚感动着中国!
  这一切都成了老妈妈永远的骄傲……
其他文献
有朋友从日本归来,给我讲了在那里的见闻,他“吃生鸡蛋”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朋友住在日本的一家酒店。那里的服务井然有序、细致入微,虽然没有感到酒店即家,但也并没有觉得生疏,羁留的日子还是很愉快的。 第一天,在这家酒店用日式早餐,朋友很想尝尝鲜。他熟悉日本的偶像剧,以往在剧中看到那些制作精致、颜色清爽、造型独特的日本料理,总是让人有些心驰神往。日本酒店的女服务员将朋友的早餐送过来时,他不
2006年8月5日晚8时,宋祖英独唱音乐会在深圳体育馆隆重举行,这位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的第一人,一出现在舞台上,如潮的掌声就轰然响起,久久不息。演唱中间,歌声每每被掌声所淹没,充分表达了观众对她发自内心的欢迎和喜爱。当她最后一首歌曲还没唱完,观众就纷纷手捧花束和花篮走上舞台,她的前边立刻出现了一片花海。  在向观众告别时,宋祖英泪流满面,动情地说:“感谢大家,谢谢对我的厚爱。在这里
杨淑亭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命运悲歌,“截瘫女”在消沉中崛起   1991年,杨淑亭出生在湖南邵阳城步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位美丽善良的苗族姑娘,2009年大专毕业后,18岁的她进入医院成为一名护士。正当杨淑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砸得粉碎。  那是2011年4月的一天晚上,杨淑亭骑的电动车前灯突然熄灭,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电动车撞上了路边的护栏,她连人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的价格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并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
编者按:看到姚明出席美国电视脱口秀的节目,流利的英语回答,让主持人都显逊色。这里整理了他的三段答记者问,有悟性,有幽默,有智慧,从中或许能看到一个运动天才的魅力所在。    1    记者:五年,你觉得最开心最苦难的时刻是什么?  姚明:最开心是每次赢了比赛的时候,最困难的是每次输了比赛的时候。  记者:据说易建联在雄鹿第一个主场被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第一个进场,被晾在场上两分钟,然后他的队友才先
“一天一杯牛奶,结石一代中国人。”短短的几天内,这句话成了网络流行语。  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一周的时间内,丑闻与危机已经扩展到整个乳制品行业,随着相关乳业责任人相继被批捕、拘留,相关国家部委、省市主管官员引咎辞职。随着全国的食品安全大检查。大半的全国知名乳制品品牌上了“毒榜”,老百姓心中关于乳制品安全的最后防线被彻底击溃,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线垮塌。  我们惊讶看到的是中国乳制品行业集体良知的泯
我们曾经是懂得羞涩的。  单位来了新单身女同事,我们自我介绍并与其握手时会心跳加快;公众场合被朋友推举为代表讲几句有分量的话,我们会推辞再三;犯了错误,当众检讨会低头沉默半天……这些情况都可以弄得我们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甚至手心里浸满了汗,脚都无处放。这之中也许有一丝胆怯,但它还说明: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单纯的;我们那美好的心扉、圣洁的情愫,已朦朦胧胧地涌起波澜;我们质朴天真的心灵产生了紧张与激
有一位智者,号称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  一个流浪汉不相信大家对他的评价,认为太过夸张。于是他和别人打赌说:“信不信,我能骗到他的马?”  定好赌资后,流浪汉就来到了智者每天骑马必经的路上,然后躺在路边装死。  智者路过这里时,看到了躺在路边的流浪汉,便急忙跳下马去查看。这时流浪汉乘机跳起来,跨上智者的马,哈哈大笑着说:“大家都说你是智者,世上最聪明的人,我看也不过如此。”  智者急忙拉住他,说: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在维吉尼亚遇见一位中国厨师。他刚刚从医院看病出来,左手腕缠着厚厚的绷带,很客气地对我说:“听说您代表国内出来做文化工作,按说应该做几道好菜请你品尝,偏偏手受了伤,医生说以后很难拿重的东西了!”我问他受伤的原因,他说是因为自己不注意,常用一只手端很重的炒菜锅,长时间下来,手腕关节变了形。   当我为他叹息时,他苦笑说,比起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境遇,他的情况算好的了。我问怎么回事,他说那
普丽西拉太想摘得这次“利比·卢”俱乐部作文比赛的桂冠了,前往纽约的机票、迪斯尼门票、汉娜·蒙塔纳的签名CD,这次大赛头奖几乎是完全按照普丽西拉的梦想设计的。  “残阳如血,一阵风吹过,裹起的沙子从地平线上腾空而起,给整个天空拉上了一个天幕。”普丽西拉坐在自己的房间,神情专注地编写着作文。“忽然,炸弹一声巨响,殷红的血给残阳增添了别样的红。父亲高大的身躯重重地栽倒,栽倒在这块他妻女从未见过的伊拉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