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本特点 注重读写结合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阅读是吸收,是作文的基础,好像蜜蜂采花;写作是倾吐,好像蜜蜂酿蜜。学生只有理解了才会表达,反过来,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吸收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训练学生的读写结合,应该依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读写结合
  课前读写结合,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捕捉对文本的第一感觉,可以有以下几种模式:
  课前看,猜题促说。这是最常见而又易行的方式,相当于集体预习。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有意境、新颖的课文。如教《爱如茉莉》一课,可先抓住课题设疑: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窗口,聪明的你,透过这个窗口猜想一下文章可能写什么呢?学生的猜想实际上就是一次不落笔的练写。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再打开课本,走进文本,学生的猜想就会与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和共鸣。
  课前读,有感而写。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易束缚学生的思想。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读后感提到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自由地写感受,不求长短,只求真情表达。这样便于老师摸清学情,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学生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这种形式适合于《秋天的怀念》《藏羚羊》等感人的文章和《中彩那天》《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富含哲理的文章。
  课前写,对比评赏。这种方式适合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选编的《猫》《白鹅》《母鸡》《白公鹅》等以动物为主题的课文。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写一写观察到的小动物。再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在对比中再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课中读写结合
  课中的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拓展读写的空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会读书、乐动笔。
  在阅读课中,一定要选择好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可以是文本中的动情处。如《鲁本的秘密》一文中,当鲁本把千辛万苦买到的胸针在母亲节那天送给妈妈时,母子都很激动,只是拥抱着。老师读到此处点拨:“此时,他们内心一定有很多想法,但由于太激动而无以言表,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如果说出来,一定是一段感人的对白。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写一写这段感人的对白吧!”这样的小练笔很自然地完成了由读激写、由写提升读的过程。
  可以是文段的生动有趣处。如《猫》一文,老舍先生写道:小猫在院子里玩耍总是弄得枝折花落,多么有趣呀!读到此处,老师就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小猫在院子里是如何贪玩的。通过这个小练笔,学生对小猫的感受会更加具体、形象。
  可以是文本的思维发散处。如《黄鹤楼送别》一文的开头写李白和孟浩然两位大诗人在临别之际赏景,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读到此处,老师随机点拨:“ 一个藏字背后满含着深情,大家想一想那藏的是什么呢?我想一定是一段深情的告白,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并写下来。”这样既是一次深入的品词析句,又是一次有关人物内心活动和對话的练写。
  可以是文段的优美处。如《索溪峪的野》一文写山野,写到山旁逸斜出,形态万千,有的像窈窕淑女,有的像恋人等。老师此时设疑:“我们常说观山三分靠看,七分靠想,你尽情地想象一下,山可能还有什么形态呢?”这是让学生在品美的基础上,再来写美,不失为读写的一次巧妙结合。
  三、课后读写结合
  “课后读写”是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后,再引导学生练笔,是对读的延伸,有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课后练笔指导起来并不难,关键在如何激发学生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求异。如:学了峻青的《第一场雪》后,引导学生仿写雨景、雾景或自己眼中的雪景。学了《爱之恋》后,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了话剧后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学了古诗让学生扩写,学了小说可以让学生缩写等。这些都是对原文的重建、加工,学生只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才会顺畅表达,达到对读的升华。
  总之,读写结合之法千万种。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读的乐趣,就会想写、多写,最终妙笔生花。
  (责 编 东 方)
其他文献
当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同伴互助存在着“亚状态”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拉郎配组合:快速解体。类似“包办婚姻”——嫁你没商量。可以说,是一种“没恋爱就要结婚”的强权教研互助。其结果是,来得快离得更快,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不欢而散。二是默认式组合:冷暖自知。类似“介绍婚姻”——凑合着过。经上级介绍和指派,同学科组是最常见的形式。大家既是同行又是同学科,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于是教研中
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桩筏刚接与桩筏分离、筏板底部铺设垫层两种基础形式的竖向受力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两个算例,主要从筏板沉降、桩身轴力、荷载传递机理以及垫层对基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基坑开挖顺序对基坑阳角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基于昆明地铁文化宫站基坑实测数据,进行了FLAC3D数值仿真。对比深浅区域不同开挖顺序下建筑物沉降及围护墙体变形
好的班级应该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不仅仅追求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理能力。班级管理,不应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发挥主人翁作用,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和师生关系。这就需要实现班级管理的“法制化”。  一、“有法可依”——规范班级制度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首先让学
在班主任生涯中,有两件事我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发生在5年前,邻班一名学生因口角闯入我班,掐住一名女生的脖子几乎令她窒息。我听说后非常愤怒,便找到那名学生狠狠地踹了他几脚。自此以后,那名被打的学生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他伙同邻班几名学生,偷偷扎烂我的电动车车胎,接二连三地打我班的学生,还在上下学的路上索要我班学生的钱物。现在想想,当时那个学生的错误性质确实比较严重,但我作为一名老师用不理智的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