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魅力课堂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s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就此,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第一,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功能,合理利用图表。在讲完《侵略与抗争》时,我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时间、签约人、签约地点、背景、条款、影响等相关内容制成表格,让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从这些不平等条约看中国是怎么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它的章节如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新文化运动、三大战役等等,我均让学生把这些章节的要点制成各式的表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又便于学生复习记忆。
  第二,充分利用课本中有关的地图、图片、思考题以及到互联网上搜寻一些图片来辅助教学。这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加强了学生的识图、读图的能力,也增加了学习历史的乐趣。
  第三,善于运用对联、诗歌、成语典故来丰富历史教学的文学涵养,使历史课成为神采飞扬的文学课堂。如左宗棠的“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光绪帝挽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黑旗军的“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宋庆龄挽孙中山“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伟大领袖毛主席自投身革命以来,写了大量壮美的诗篇,这些诗篇如史诗般与近现代历史相关联着的,如《西江月·秋收起义》与秋收起义,《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与长征,《沁园春·雪》与重庆谈判,《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渡江战役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用成语典故,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只有这样,才能使陈年老酒般的历史鲜活起来,才能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成精神酿蜜的百花园、思考的磁场和陶冶情操的音乐晚会。
  二、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将军,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又如讲西安事变时,我先从介绍张学良开始,并指出:当张在美国逝世后,江泽民称赞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然后我再详细叙述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其间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事变前,中国的局势是怎么样?事变后,又该如何处理蒋介石?接着,我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中国的政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团结抗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适时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蒋介石被扣后,中国各党各派的态度(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民主人士、张杨等)。随着材料的引入,学生的眼界进一步拓宽,思维更加活跃,师生在热烈讨论之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明白了不杀蒋介石的道理,也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事变所作出的努力和深明大义、不计前嫌、以民族大局为重的品格。这时,学生明了西安事变前前后后张的言行,也就深刻地理解了江泽民对他的评价。再如讲重庆谈判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蒋介石连续发了三封电报给毛泽东,“盛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是: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去”与“不去”的理由各是什么?学生对于这种探索性的认知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并相应地作了阐述。最后,由我作了总结。这样,学生真正地明白了重庆谈判的真相。一言以譬之,讨论是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思维的冲撞中往往产生思想的火花,在教学中有目的引用史料和观点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讨论,鼓励争论,可以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知识和锻炼思维。
  三、要培养情感,唤起热情,激发学习动因
  第一,教师要把上课当作艺术来看待,对教学投入自己的情感。如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其间有主权的丧失和人民的苦难,也有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历史教师在讲述这段历史时,一定要满怀激情和爱国之心,语言要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用典型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如讲完抗日战争时,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师生共唱国歌来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唱国歌中,大家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感情得到了升华,爱国之情得到了张扬,这样,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功效也得到了发挥。第二,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告诉你他们心中的苦闷和困惑。有一次,有个学生告诉我她的苦恼──她们宿舍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和误会。针对这一情况,我给她们介绍了“杨度与孙中山的永乐园誓约”、“孙中山与陶恩沛一笑泯怨”的故事。讲完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开导,说:我们学习历史,听伟人的故事,并不要求我们人人成为伟人,而是要学习伟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我们同学如果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彼此间互相交流沟通,就可以消除隔阂和摩擦,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宿舍。事后,据同学反馈,她和她的同学都进行了反思,同学间更加和睦了。我想这样,读史也就可以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各类历史人物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还历史人物之真实面目,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洞察力
  整幅历史画卷就是由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构成的,离开了历史人物,历史就会黯然失色、暗淡无光。如讲洋务运动时,我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关李鸿章的史实,让学生各抒己见,要求学生对李鸿章进行评价,他们虽然意见不一,但均能从某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最后,我引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的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并对之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对李鸿章做全面、客观的评价。再举一例,我讲辛亥革命时,也相应地对孙中山进行评价。我不仅仅介绍孙中山对中国历史的伟大功绩,还介绍一些关于孙中山私人生活的事实,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并指出孙中山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在介绍历史人物事迹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倾注感情,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历史学得轻松、愉快,才能使历史教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载体。新时期下,传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将结合英语专业对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形势下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措施,旨在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校企
摘 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健全的人格首先需要良好的品德,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德育的同时是在有效推进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可行性 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培养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在关于道德的情感
A 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9月10日自杀,媒体上公布了他生前的最后声明,其中提到了他与前妻翟某的离婚协议.根据苏享茂的最后声明,翟某以苏享茂有漏税行为和WePhone有网络电话功
期刊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相关期刊、报刊等参考文献资料,对近三年有关我国篮球运动理论研究的文章进行分类和分析,总结出我国近三年篮球运动理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为我国篮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  Abstract: inquiry teaching as a new way of teaching, promoting the teacher in the process of
那个深冬的下午,空中层层的黑云摇摇欲坠,我冒着寒风顶着大雪,去与我家相距不远的姐姐家中补习功课。夜色渐浓,还剩几道题没有讲完。热情的伯母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牛奶给我们驱寒。我放下笔,捧着热乎乎的杯子。伯母劝道:“天太晚了,风那么大,还下着雪,让你回去我不放心,今晚就在我们家住下吧?”看着窗外浓郁的墨色,听着寒风猛烈地敲击玻璃,我打了一个冷战,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点头应道:“好,我给妈妈打个电话。”电话
期刊
假期,我去内蒙古旅游,带团的孔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他跟我以前见过的导游有些不一样。穿着一件蓝白格子的衬衫和一条简洁的牛仔裤,搭配得干净又耐看。瘦瘦高高的,眼睛不大,却非常有神,鼻子高挺,吐气清爽。整个人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一点也不像走南闯北的导游。  没想到看着斯斯文文的孔导,竟然歌唱得非常好,而且是用很专业的美声唱法哦!那一回,当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在苍茫草原上,孔导怕我们一路感
期刊
李立国rn2月8日,中共中央纪委对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民政部原党组书记、部长李立国和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窦玉沛严重失职失责问题立案审查.经查,李立国同志作为民政部党组
期刊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  1.强化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靠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学段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