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隐喻的浅析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传统上被看成是形象化的语言,属于修辞格的一种.亚里士多德给隐喻定义为:把属于一种事物的字用到另一事物之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处处可见它的影子,它甚至与人类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现代,隐喻已经成为众多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哲学、心理学、翻译学、符号学、认知科学等的研究对象.隐喻在人类认知社会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临床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绩效考核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做出客观评价,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参照依据。方法:根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枯燥、机械、乏味。下面我将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与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设计一节计算的复习课。  原教材的第一部分为:  1. 口算下面各题。  800÷2 280÷7 690÷3 300÷6  320÷8 500÷5 440÷4 460÷2  2. 369÷3 423÷3 672÷6  3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其中,完成任务的活动是核心部分,任务的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巧”设任务,让英语学习者真正能够在任务中“学中用,用中学”呢?笔者谈几点体会,以求同仁指教。  一、任务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学习活动强调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重课堂的开头(导入),忽视课堂的结尾(结课),造成课堂教学虎头蛇尾。临近下课时,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效率下降。而体育学校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为好动。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些现象进行足够的反思和探讨,这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更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结课环节。“结课”是教师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
以外藩入继大统,改变商王朝兄终弟及继位制的武丁,为解决内忧外患,从社会底层中提拔与任用傅说和祖己.接受傅说的"学于古训"、"师古"--继承成汤伊尹文化传统,接受祖己关于祭
一个六年级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她拿来一道习题向我请教。(下文中习题及其解答均已改变表达形式)
期刊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