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熟悉麻醉手术后恢复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对并发症的观察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意外发生。方法:在麻醉恢复室经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后病人均神志清楚、肌张力、循环、呼吸恢复满意、氧饱和度度正常、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能安全平稳送往病房。
  关键词:麻醉手术后患者;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58-02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
  麻醉和手术虽然结束,但手术麻醉对病人的生理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在此期间,病人的呼吸及循环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保护性反射仍未完全恢复,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时[2] 。因此,麻醉恢复室的监护工作非常重要,复苏指标(肌力,神志,呼吸,循环,血氧饱和度)评分达标准后方可转出PACU。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麻醉恢复室共收治麻醉手术后患者2732例,其中气管插管全麻494例,住院静脉全麻411例,门诊静脉全麻1827例。
  1.2 方法: 患者术毕,神志清楚,已拔除气管导管,送往麻醉恢复室监护,巡回护士与PACU护士交班,交接内容有: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术中输血输液引流情况,PACU护士连接好监护仪,检查输血输液引流情况,监测血压、脈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并记录,对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收集统计。
  1.3 结果:249例患者在PACU出现并发症,其中疼痛132例(53%),恶心呕吐62例(25%),循环系统并发症21例(8.4%),呼吸系统并发症18例(7.2),寒颤12例(4.8%),躁动4例(1.6%)。
  2观察与护理
  2.1 术后疼痛
  2.1.1 评估:手术后疼痛的原因明确,疼痛部位具体。因此在PACU对疼痛的评估重点是评估疼痛的程度及对机体的影响,同时需对病人疼痛治疗药物和剂量、不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视觉模拟评分法;②口述疼痛评分法;③数字评分法;④面部表情评分法 。
  2.1.2 护理: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掌握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并发症的观察,应用镇痛药后应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出现。如曲马多镇痛可引起呕吐反应,阿片类镇痛药可引起呼吸抑制、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2.2 恶心呕吐
  2.2.1 恶心呕吐是麻醉术后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呕吐物可污染伤口,引起误吸,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不利,也会引起病人不良的情绪反应。恶心呕吐可能是某些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也可能是由于分泌物或血液刺激咽部,或吞入后刺激胃部所致。因此,对于高危患者(女性,既往术后恶心呕吐病史或晕动病史,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应采取预防措施,术前禁食禁饮,术后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积极去除诱发可能呕吐的原因,如疼痛、低血压、咽喉部血液或分泌物的刺激等。遵医嘱给予止吐药,一旦发生恶心、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的频次与呕吐物的性质与量,立即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给予心理安慰。
  2.3 循环系统并发症:
  在麻醉恢复期,血压容易波动,体位变化也可影响循环功能[3]
  2.3.1 高血压:血压升高超过麻醉前血压的20%或升高达160为高血压,是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 ,特别是术前存在高血压未经系统药物治疗[1],常见的原因有:原有高血压病史、疼痛、吸痰刺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膀胱膨胀、液体过量、寒颤等。护理:加强对血压及心电监护并记录,鉴别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排除可以纠正的原因,如轻柔吸痰,减轻刺激,控制输液量,吸氧纠正低氧血症,保暖,遵医嘱使用镇痛药、降血压药。
  2.3.2 低血压:血压下降超过麻醉前血压的30%或下降至80mmHg为低血压[1] ,常见原因有进行性出血,补液量不足,心肌收缩力减弱。低血压常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患者感头昏不适,多汗少尿。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注意血压及伤口引流情况,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了解病史和手术麻醉过程,判断低血压的原因,遵医嘱及时输血补液,必要时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应用血管收缩药或正性肌力药。
  2.3.3 术后心率失常:⑴ 窦性心动过速 既往健康的人发生心动过速(﹥100次∕分),与焦虑不安、疼痛、低血容量等有关,给予补充血容量、镇痛处理后可缓解。⑵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60次∕分,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用阿片类药物、颅内压增高、低温有关,遵医嘱给予阿托品药物处理,及时去除病因,观察和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⑶ 其它如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在本组资料中尚未发生,但也应警惕,应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2.4 呼吸系统并发症
  2.4.1 气道阻塞:气道梗阻在麻醉后恢复的早期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病人深睡状态、鼻鼾声、吸气困难,三凹征明显,甚至只见很浅的呼吸,SPO2明显降低,常见的原因有:
  ⑴ 舌后坠 此时调整病人头的位置,头后仰或倾向一侧,或者牵出舌头置入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或双手托起下颌角,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梗阻还不能解除,应报告医生置入喉罩或重新插入气管导管。
  ⑵ 喉痉挛 常见的原因由分泌物刺激引起,也可能是口咽通气道的原因,护理为吸除分泌物,若使用口咽通气道者,应调整口咽通气道位置或移出,如果梗阻还不能解除,病人已明显缺氧,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面罩加压吸100%氧气,一般喉痉挛能解除。   总之,术后病人常规给氧,一旦发生气道梗阻,迅速将下颌托起,放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清除咽部分泌物和异物;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如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3]
  2.4.2 低氧血症 手术麻醉后的低氧血症可由许多因素引起:⑴ 麻醉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导致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常需通气支持;⑵ 手术创口疼痛(尤其是颈胸部及上肢手术),可限制病人呼吸,可给以镇痛药缓解疼痛利于呼吸;⑶ 胸腹手术部位伤口包扎过紧,限制呼吸,应调整敷料松紧度。
  2.5 躁动: 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 。疼痛、气管導管刺激、切口疼痛、膀胱充盈、麻醉药残余副作用等,尤其是在麻醉状态下插导尿管,当麻醉苏醒时,手术病人因插导尿管极度不适,难以忍受。应加强沟通护理,拉好床栏防坠床,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分析引起躁动的原因,积极做好对症处理,譬如和医生沟通,在不影响病情和排尿情况下,考虑拔除导尿管,减少刺激;协助排尿,减轻膀胱过度充盈;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缓解疼痛。
  2.6 寒颤: 见于年老体弱、失血性休克、手术时间长〉3h的患者,术中大量输液或体腔用大量低温生理盐水冲洗带走身体热量,手术室室温低等因素。因此在PACU要注意加被保暖,调节好温湿度,一般室温控制在24-28℃为宜,湿度40-60%,常规测体温一次,当患者腋温低于36℃,输血输液必须经加温器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防寒颤的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等。
  3 小结
  手术麻醉后早期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期,因此PACU的监护非常重要,PACU内急救药品、设备须齐全,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熟悉麻醉药、肌松药和常用镇痛药、镇静药的药理学,熟悉掌握各种急救设备操作和心肺复苏技术操作。严密监测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对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确保患者达到转出标准后方可送返病房。
  参考文献
  [1] 王明安 王明德.麻醉后恢复期病人的评估与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4
  [2] 陈孝平 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1
  [3] 李乐之 路潜.外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
其他文献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易遗留神经痛。几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21例,疗效甚佳。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涉及的部位包括房室结、传导附加柬、心房和窦房结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在不同患者中有很大变异,同时患者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动脉硬度增加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无论是猝死、心肌梗死、还是脑卒中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终末期”人群。随着动脉粥样硬
<正> 鼻腔(nasao cavity)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被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鼻前庭位于鼻腔最前
期刊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
无色宝石戒面的鉴定邹泽李彭明生在市面上,常见无色的宝石戒面主要有钻石、锆石、蓝宝石、尖晶石、黄玉、绿柱石、电气石、水晶、榍石、翠榴石、萤石、磷灰石、方柱石、玻璃等
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现代整体医疗的理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实行医患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带状疱疹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逐渐增多。患处皮肤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部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高血压、冠心病史15年。于2004年10月9日13时突感胸闷、憋气,自服速效救心丸8粒,症状无缓解。随后出现心跳加快、抽搐、呼吸困难,但意识清醒,无胸痛,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