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能有效提升教育的质量水平,需要在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丰富德育的内容,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小学德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和问题加以阐述,然后就融入的路径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在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学习,教师在教学模式的优化应用方面要充分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方式,才能真正为德育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和问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重要性
   小学德育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学习素质提升,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转变方面要充分重视,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中,对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再者,德育教学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效丰富德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从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家国情怀教育的活动开展,对学生理想信念以及爱国情怀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社会关爱教育的实施对学生关爱之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的落实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人格修养教育工作的落实下,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以及文明修养,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
   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没有及时转变创新,出现了相应问题。
   (1)教学资源开发不充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比较小,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工作得以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这是丰富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但从实际德育资源开发的现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教师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不充足,资源开发有限,这必然会对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资源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一基础环节没有加强完善,这对实际教学工作的良好推进也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科学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教学观念认识不完善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科学融入,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而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由于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和新课改教学要求没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措施
   德育教学中科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以下几点教学措施的实施加强重视。
   1.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在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教学资源有效挖掘,利用好资源才能促进教学活动有效推进。小学阶段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科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深入研究,为学生学习理解打下基础。教师在德育教学中通过为学生传授《弟子规》的相关内容,注重对学生启蒙以及训诫,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成优美韵律以及通俗易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高效化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作为方向,和德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好资源,才能上好德育课程。
   2.创新德育教学的方法
   德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科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德育教学的方式比较丰富,教师只有科学选择,将德育教学和相应的方式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德育教学的方法包含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教育法等,教师要能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教学的内容,采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化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在德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中要能结合具体的文化表现形态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教学方法的积极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例如,德育教学中教师在采用说理教学方法的时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发展,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说理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为学生讲述《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教子》等传统故事,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生动地讲给学生听,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或者是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通过为学生树立典型人物事例,如通过《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孝道教育,这对德育教学效果良好呈现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3.课程过程中的渗透融入
   德育教学过程中为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紧密結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德育课程紧密融合,注重全过程融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全过程渗透,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能有序以及分阶段的实施,和教学的要求相结合,如小学低年级段通过将《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内容融入,而对于高年级的德育教学将《千字文》《千家诗》等作为融入的内容,促进小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更多的了解认识,从而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
   4.传统礼仪教学提高素质
   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融入,如开展礼仪活动的方式,对学生文明礼仪素养进行培养,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水平。德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礼仪是比较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体现,也是对社会规范的重要体现,教师可通过以礼仪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对古代的礼仪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增加对古典礼仪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修养。
   三、结语
   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为能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能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学生学习素养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8):128-130.
   [2]赖善莉.“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职业,2018(15):95-97.
   [3]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基于无锡市7所小学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9(5):199-200.
   [4]罗国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5):88-89.
   [5]梁钟艺,张馨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25,65.
   [6]杨啸.道德观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4):64-67.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房出血贵州省湄潭县医院(564100)艾大连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症状,也是造成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92年~1993年治疗48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48例中,男性43例,女性5例。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新的教育时代也对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将基于问题的教学引入教学
在现代教育形式下,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标对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教育技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综合性强、变数多,若没有科学的方法,学习起来难度会很大.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习方法和答题
新时期下,教师凭借先进理念审视以往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其中不足,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有方向的改进,旨在营造出愉悦且民主的气氛,使学生饱含热情地参与其中,释放出自身
初中生物教学是在小学生物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掌握能力.初中生物作为中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
摘 要:微课是随着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的水平,让微课为音乐教学服务。从微课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出发,认识到微课对教师专业提高、学生学业发展、区域学科引领的实践意义,对比微课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优势,阐述微课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及具体录制过程。   关键词:微课;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2012年恰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陈云到延安75周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四保临江战役胜利65周年等等,学术界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结合陈云生平思想
政治认同素养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青少年的政治认同素养,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发展政治认同素养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本文阐述了平庄煤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对盆地各可采煤层进行了厚度、可采点、面积等进行了论述。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gional geology of Pingzhuang Basin. Th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