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教育的利益、风险与挑战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国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受到政府削减经费的影响,不得不通过跨国教育服务来弥补经费的不足。菲罗兹·亚当(Firoz Adam)、夸姆如勒·亚当(Quamrul Adam)等人从跨国教育发展入手,对跨国教育的现状,特别是亚洲跨国教育的现状进行评述。文章编译自他们发表在《能源工程》(Procedia Engineering)上的题为“Transnational Education:Benefits, Threats and Challenges”一文。
  关键词:跨国教育; 课程;认证;区域中心
  一、导言
  跨国教育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为另一个国家的学生提供课程或项目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跨国教育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定义:“在任何形式的高等教育学习项目或系列学习课程或教育服务(包括远程教育服务)中,学习者所在的国家与为其提供教育的国家不是一个国家。”因此,跨国教育被看作是无国界的、非官方的高等教育,提供与输入国正规高等教育系统并行的和独立的所有形式的高等教育活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导向活动,旨在拓展学生多元文化与多样化的国际化视野。
  全球对教育、培训和研究的需求推动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人员流动,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移民、政治经济安全、商业贸易、就业、旅游、学习和研究。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正在改变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变化给21世纪带来了全球范围内多种新的跨国、跨文化的流动与网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变化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日益全球化,使得世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指数级增长。从1990年到2007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上升了128%(从6.69千万增至1.525亿)。学生的全球流动性日益提高,在过去30年内,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4倍,2007年为280万,2008年则达到330万。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20年,国际学生人数将增加到670万。
  目前,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个英语国家吸引了世界近一半的国际学生。2007年,有40%多的境外学生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全球国际学生过半数的国家多来自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印度和韩国。1999年至2007年,中国和印度的留学人数增长最快。在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南亚(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北亚(中国、菲律宾)、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中东(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也门)、北非(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南非和中非(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家,年轻人口迅速增长,使得国内教育系统产生较大的压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财政的限制,不能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的供给力,难以满足国内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过发达国家提供的跨国教育来满足本国高等教育系统无法满足的教育需求。到2020年,约300万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将走出国门,赴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接受高等教育。
  二、跨国教育模式
  跨国教育有五种常用模式:海外分校、特许经营或合作经营、衔接(articulation)或者双联(twinning)、远程或虚拟教育、出国学习。
  (一)海外分校
  在海外分校模式中,输出国(来源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输入国设立分校,向输入国的学生提供课程和项目服务。相比其他模式,这种模式使得输出国机构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这种模式任用当地工作人员,通过合同或委托代理的方式任用输出国的学术人员。海外分校提供课程的费用高昂,需要大学在财政方面做大量工作。目前,这种设置提供约5%的课程和项目。现在,海外分校这一模式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印度、巴基斯坦等限制性(restrictive)国家、中国和孟加拉国等适度限制性(moderately restrictive)国家,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阿联酋、卡塔尔等非控制性国家。
  (二)特许经营或合作经营
  输出国的教育机构授权输入国的机构或合作者提供课程与项目。证书由输出国机构颁授。教学、管理、评估、利润分配和学位授予皆依据输入国和输出国的法规、政策进行。在多数情况下,输出国机构的学术人员会到访输入国的合作机构,提供短期集中授课,教育质量和评估由输出机构的学术人员负责。通过这种模式,输入国提供90%多的课程与项目。这一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且具成本效益,但由于当地合作者在财务及其他方面上的缺陷,会带来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
  (三)衔接
  输出国机构承认输入国机构指定的课程或项目。这一模式要求输出国机构与输入国提供者合作制定衔接计划,允许学生在自己居住国的相关机构接受部分课程,以后将学分转入输出国机构学习项目中。一般来说,证书由输出国机构颁授。
  (四)远程/虚拟教育
  在远程/虚拟教育服务模式下,课程与项目将通过电视、收音机、计算机、互联网、视频会议、Skype、Lectopia、虚拟黑板、通信或国内外其他方式提供。所有学生可以直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在输出国机构注册学习。在这种服务模式下,有时还会通过区域研究或支持中心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集中授课/研讨会和其他支持。
  (五)出国留学
  在这种模式中,一个国家教育机构的学生在固定的一段时间里到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学习并获取学位。根据这一设置,学生在修完课程后,所完成的课程得到自己国家机构的认可。这种设置使学生能够接触和体验到不同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在亚洲的教育机构中,这种跨国教育模式不如在发达国家那么受欢迎。
  (六)雙学位/联合学位
  提供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是一种新现象。在这种模式中,不同国家的教育提供者以合作方式提供单学位项目或双学位项目,学生获得双方的学位证书或者联合学位。这一模式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尤为受欢迎。   三、跨国教育区域中心
  为了在当地能够接受到国外高等教育并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阿联酋和卡塔尔,颁布了法律政策吸引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的一流大学为当地学生及该区域内的学生提供教育项目。为了开发新兴的教育市场,西方大学已经通过设立分校或与当地合作者联合的方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阿联酋和卡塔尔开设了各种本科和研究生项目。目前,西方一流大学在这些地区开设了数百个本科及硕士项目。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一直利用这个机会为本国谋利,两国准许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知名大学在当地开设分校。
  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不同,中国内地政府和印度政府希望外国大学能够长期存在,同时希望外国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在阿联酋和卡塔尔,外国大学完全是商业化运作,没有费用、所有权和利润汇回(repatriation of profits)方面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外国大学集中在五个区域中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和香港,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卡塔尔,南非。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举办外国大学项目方面走在所有区域教育中心前列。由于历史和语言关系,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占据主要地位。目前,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提供了超过600个项目,包括本科、研究生(硕士和博士)项目。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北美大学也日益增多。大多数西方大学主要通过当地的私人合作方开展项目,任用当地的学术人员授课或聘用当地人员和西方大学的学术人员联合授课。
  中东、阿联酋和卡塔尔已成为跨国教育的区域中心。目前,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已有400多个本科和研究生项目,主要由美国、英国和法国大学提供。数所美国大学也设立分校,以打开中东地区新兴教育市场。阿联酋和卡塔尔在其主要城市为国外大学分校设立了特别教育区(如迪拜国际学术城和卡塔尔教育城)。
  2000年初,澳大利亚大学凭借地缘优势及历史和语言关系,获得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东亚(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教育市场最大份额。这一教育市场在2003年达到顶峰,拥有1569个项目。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借科伦坡计划(Colombo Plan)赢得先机,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些援助项目发展成为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机构的教育合作活动。由于教育提供者从提供教育援助转向教育贸易,东南亚教育市场的运营经验后来用于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市场。不过,澳大利亚大学正面临着英美大学的激烈竞争。为了巩固在输入国的市场份额,许多西方知名大学建立了成熟的地方分校。
  四、经济和社会影响
  跨国教育有助于当地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够减少资本外流、人才流失以及当地教育面临的压力。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为外国机构和当地机构提供竞争发展的机会,因而其质量将逐步得到提高。学生可以不离开本国或地区接受教育,因此可以减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由于跨国教育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许多输入国大学在招揽人才、研究和创新方面已成为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者。根据当前发展趋势、经济增长和地缘政治发展状况,尤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之间,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流出将与学生流入持平。现在,中国这一新兴超级大国接收的学生数多于送出国的学生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每年大约向海外送出40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印度紧随其后,约30万。2007年,中国的国际招生在世界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这表明中国在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也采取了同样的战略。
  跨国教育使职场人员有机会在工作期间通过当地的教育系统提高自身的学历,使其在不离开居住国和岗位的同时获取学历。但是,跨国教育也有其负面影响。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清楚表明了亚洲国家对走向更加国际化的强烈愿望。一些研究人员则表达了对亚洲本土文化、语言与传统的过度西化的担忧。为避免过度西化,亚洲大学需要通过亚洲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国际研究合作,重现亚洲的学术成就、独特的价值观、传统与文化。
  跨国教育开展伊始,许多项目尚未达到其输出国的水平。不过,由于外国大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输入国所采取的措施,大多数项目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各种专业机构定期审查并提供资格认证,确保了某些特定计划所需达到的最低标准。
  五、结语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将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学生流动。区域中心的出现将改变学生群的人口统计,区域中心的位置将影响课程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但潜在的危险是,如果输入国不根据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计划来制定长期的高等教育政策,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就会出现电子精英阶层(e-elite class),社会结构就会因此发生改变。
  当前,关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争论主要基于社会发展政策的视角。在国际教育讨论中,尚没有慎重考虑过经济的变化、全球交流的不斷深化、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的愿望,以及作为经济发展手段创造社会和人力资本的需要。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来理解和系统地解决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
  编辑 李广平 校对 吕伊雯
其他文献
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官网2018年7月26日消息,德国新培训年(New Training Year)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启动,除了双元制范围内州政府认可的全部职业外,还重新调整了电子商务管理助理、信息通信系统电子技师、船舶及设备建造师等25个新职业。这25个新职业的培训章程自2018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数十万签订培训合同的学徒将通过双元制培训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  BI
据全英教师工会(NUT)网站2017年7月27日消息,近日,全英教師工会教育主任罗莎蒙德·麦克尼尔(Rosamund McNeil)在评论英国工党统计的最新数据时表示,英国目前有超过100万小学生所在班级人数达到了36人以上。  多数学校不得不增加班级学生人数,而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学校资金不足。然而,英国教育部在试图对资金不足带来的不利后果进行研究时,将班级人数增加这一现象描述为“高效”。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2020年5月15日消息,基于5月14日修订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对策的基本应对方针》,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疫情下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方向性对策。  在开展教学工作方面,学校对于返校学生,要采取错峰上下学等措施;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要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并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此外,学校应遵循新《学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18年11月23日消息,UNESCO德黑蘭多国办事处(UNESCO Tehran Cluster Office)与伊朗的UNESCO全国委员会、应用科技大学、信息通信技术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合作于2018年10月24-25日在德黑兰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天的信息通信技术(
据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官网2020年2月11日消息,为进一步推动技术辅助式学习(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的慕课(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的发展,COL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共同开发了一种新的课程——混合学习实践MOOC。  该课程为期四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的M.克利夫兰—英尼斯(M.Cleveland-Innes)教授和丹·威尔顿(Dan Wilton)
2020年6月4日,德国执政联盟委员会通过了总额达1300亿欧元的提振经济一揽子计划。其中近一半资金,即超过600亿欧元将用于教育、研究和创新。未来几年,政府将投资130亿欧元用于氢经济、加强量子技术和扩展人工智能,保障德国在这些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此外,推进疫苗研发、确保不断增长的医疗市场的自主权、加大教育和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职业教育补助等也是此次计划资助的
战“疫”时期,在线学习成为学生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类教育机构也要以新的方式开展教学,解决各种新的专业、技术与管理问题。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教育部门如何科学管理?这些问题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联合13个经济体,依托亚太经合组织(APEC)教育网络平台,实施了一项在线教育质量保障项目。该项目在亚太地区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在线学习
作者简介:迈克尔·艾伯曼,美国农民、作家、摄影家、地方食物体系的倡导者。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艾伯曼一直致力于有机农耕,是全球有机农耕和都市农耕运动的先行者。获得《健康饮食》(Eating Well)杂志“粮食英雄”奖(Food Hero Award)、生态农耕协会(Ecological Farming Association)“可持续农业好管家”奖(SUSTIE Award)等。  我做农民
据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OfS)網站2018年4月30日消息,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发布了高等教育领域战略规划。该战略概述了4个目标:支持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成功和发展;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术经验;学生在就业、继续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发展,其接受高等教育所获得的价值将受益终生;使学生接受的高等教育物有所值。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英国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满足
编者按:约瑟夫·洛·比安科(Joseph Lo Bianco)教授现任教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院,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研究专家。1987年,他主持编写了澳大利亚第一部国家语言政策文件;此后,为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制定语言政策;2002年前一直担任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教育委员会主席;2010年被选为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长,获得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杰出成就奖。此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