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814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环境下,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学习过程更加自主。在创新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语法词汇和模板技巧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语言创新意识。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 教学”的多样优势,充实写作素材,完善互相评价,使学生能在趣味、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自主查找创作话题,真正享受写作过程,重构写作教学模式。该文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出发,结合“互联网 教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积极影响,从而提出重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享受过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044(2019)34-0126-02
  1 概述
  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来说,评价学生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是语言应用的连贯性。因此,写作课应该是培养学生写作水平,进行词汇讲解和语法应用的创作课程。在应用互联网资源,创新写作教学模式时,让学生享受过程,既是让学生享受教学过程,也让学生享受写作的过程。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多种优势,使学生创作出有个性、有独立思想的作文。
  2 趣味不足、形式单一、评价不完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现阶段大学英语考核时,写作板块所占的比重不大,多数师生缺乏对写作的重视。因此,英语写作出现了语言词汇输入不足,套用模板和过多依赖技巧等多种问题,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1 缺乏写作学习兴趣:动力不足
  当前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写作技巧与方法,由于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学生由于对写作素材缺乏个人独立思考和思维认知,主要依赖“模板”和技巧来写作,写作缺乏应有的新意和创新性。由于学生对写作教学缺乏源自内心的认同感,影响了学生参与英语写作的内动力,“被动”写作教学体系极大限制了学生写作探索的学习空间[1]。
  2.2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活力不足
  现阶段,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以技巧和方法教学为主,教学形式更多停留在“课堂”教学,教学主要强调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应用。学生在写作时,主要以“优美句型”模仿为主,缺乏对写作题材的个性化思考,写作课堂的教学活力明显不足。此外,由于老师主要使用“板书”的方式来开展写作教学,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有效挖掘,教学形式不够生动,学生无法以英语应用思维来表达写作逻辑。写作教学与口语实践、阅读教学之间的融合性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堂活力。
  2.3 考评机制不够全面:效力不足
  写作是动态(dynamic)活动,想要实现写作教学的理想效果,就需要构建指标全面、方法完善的考评体系。目前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情况时,主要从文章框架、拼写错误和语法应用等角度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写作意识和文化理念的有效评价,影响了学生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关注点。在写作考评时,由老师主导评价过程,未能将学生纳入评价机制,老师无法对学生写作进行细致考核,学生也很难对其他学生的写作“亮点”进行借鉴学习。
  3 享受写作、融入写作、共同写作:“互联网 教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 教学”重构英语写作模式过程中,教学环境更加开放,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篇连贯水平。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实践性优势,从而讓学生的写作过程更加“情景化”和“趣味化”。因此,应用互联网开展写作教学,将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水平。
  3.1 享受写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
  在利用互联网资源重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时,学生不用再顾及写作分数或者成绩,完全依据学生自身兴趣和写作意向来选择创作素材,有效满足了不同写作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融入写作过程,享受写作过程。基于“互联网 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水平,完善学生的语言应用思维,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享受英语写作过程,实现个人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2]。
  3.2 融入写作,引导学生创作出有内涵、有个性的作品
  在“互联网 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寻找写作话题,充实了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写作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立足学生的语言应用状况和写作能力构建“大数据”教学平台,构建生活化、内涵化的作品创作环境,为学生打造自主实用和文化创新的教学网络,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水平,使学生走出封闭的创作环境,创作出更有个性、更有生机的作品。
  3.3 共同写作,有效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互联网 ”为学生提供了高效沟通、全面互动和开放共享的英语写作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中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与心得感受。一方面,使用互联网资源,有效消除了以往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依赖模板创作,缺少创作素材的问题。另一方面,发挥平台开放共享的优势,使师生沟通交流更加便捷,便于学生及时解决写作过程中的疑惑。通过构建共同写作模式,分享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经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3]。
  4 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重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策略
  “互联网 教学”所带来的多样优势,打破了以往教学活动的诸多限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随时自由参与教学互动,增加了教学趣味性,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过程。在使用互联网重构写作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聚焦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
  4.1 丰富选题降低写作难度,引导学生“发现”写作
  应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英语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备选的写作选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状况,选择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选题素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写作兴趣和准备情况灵活选择写作题目,有效减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此外,在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写作时,老师通过对选题素材进行“视频 图片”等动态化展示,大大活跃了写作课堂,加深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更加明确参与写作教学的目标,使学生以“发现性”视角更好开展英语写作[4]。   4.2 丰富形式指导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热爱”写作
  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老师更多从句型、词汇和语法等角度对讲解写作,不仅使写作教学较为枯燥,也无法真正诠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当前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时,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生动性和立体化优势,为学生提供趣味性教学指导,让学生“热爱”写作。老师要使用互联网平台以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法、词汇和句型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写作重点的关注力。老师在使用互联网重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时,也必须融入时代环境,切实提升个人语言实践技能。要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使用“在线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在写作学习、创作等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收集,针对性调整英语写作教学方案。使用“在线留言”的方式收集学生对写作教学过程中意见与感悟,构建高效互动的写作教学机制。使用“统计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写作成绩进行实时记录和动态分析,构建智慧写作教学机制。老师还要及时补充新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能,丰富个人写作知识储备。通过发挥“互联网 ”的应用优势提高老师写作技能,有效引导学生“热爱”写作。
  4.3 优化互动改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享受”写作
  在重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做好师生互动,完善交流机制,提高学生的创作成就感,使学生真正“享受”写作过程,实现从语言写作向语言应用的成功“升级”。学校要设计趣味性英语写作平台,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提交写作内容,老师使用互联网及时修改学生的写作内容,并提出相关反馈意见,实现及时、高效互动。要利用互联网的分享优势,对学生所创作的优秀范文进行交流互动,赋予学生相应的成就感。同时,在对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评价时,除了老师评价,也要增加学生互评环节,学生通过批改他人提交的作业,借鉴写作经验,有效规避写作的问题。通过构建开放、互动的写作评价方式,让学生以主动性心态参与写作教学,享受从选题到点评的写作“全流程”翻。
  5 结束语
  在借助“互联网 ”重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时,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选题建议,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和压力。通过丰富写作教學形式,激发学生英语写作兴趣,通过使用数据分析、智能技术等多种优势,升级写作教学课堂,实现从传统教育向智能教育的全面升级。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活化的英语写作建议,有效消除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枯燥性,降低写作难度,为学生带来美好的写作感受,使学生真正享受写作。
  参考文献:
  [1]龙晓华,张莉,李一李,等.“互联网 ”环境下以POA为指导的CBI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英语广场,2019(:6):109-110.
  [2]冯洁,王理,姬京彤.英语专业“技术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内蒙古工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4-87.
  [3]屈宇清.面向应用型本科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卓越师资班的话题型立体式写作教学实践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9):70-71.
  [4]赵华芹,张秀芳.“对分课堂 同伴互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青岛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9):30-35.
  [5]高瑞洁,郭文川.基于大数据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证究——对“动态跟踪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及研究[J].海外英语,2019(8):150-151.
  【通联编辑:梁书】
  收稿日期:2019-10-20
  作者简介:李林钰(1982-),女,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要:碎片化移动学习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学生,面对工学矛盾的情况下,除了通过传统模式下获取的学习资源外,可以灵活使用多种媒体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而移动学习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学习资源,目前比较常见的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资源就是微课程,如何进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具体课程为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微课程教学设计 。  关键词:碎片化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应用开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然而对于这一新型的课程,现阶段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都柏林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解读,从中获得启示,对国内应用型高等学校的物联网应用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针对物联网应用开发课程的特点,在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思维成为职业学校学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Excel中的图表与美化》教学过程中,以光明日报社联合腾讯公司和京东集团推出首款大数据《从阅读指数看城市气质》为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建立图表,从而发现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挖掘出数据新的价值,体现了大数据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三个层次的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Excel中的图表与美化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慕课化网络教学平台,从在线活动、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模式构建,探索开放在线课程和传统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推进《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慕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在全国推动该计划的落地生根。成都市万春小学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规模薄弱学校。为了推动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们从学习方式、课程系统、空间布局、信息管理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期找到符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校本实践;信息素养;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微课程设计模式为高职微课程开发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依据。以高职《C#程序设计》微课程开发为例,通过课程分析,系统化地划分了课程主题和知识点,以“for语句”知识点为例,从教学活动设计(微教案设计、微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微学案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活动设计(微反思设计、微反馈设计)等方面对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高职微课程开发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职;微课程;设计;实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创新转型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城市都在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内涵提升和城市品牌打造。该文指出,成都要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应着力打造富有个性的文化创意产业,藉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助推城市文化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信息枢纽和资源整合的作用。本
摘要:该文针对机器博弈中常见的技术和各种优化方法以六于棋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棋盘表示、走法生成、博弈树与搜索算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从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出发,为机器博弈新思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机器博弈;六子棋;博弈树;搜索算法;蒙特卡罗树;剪枝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172-02  机器博弈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富挑战性的项目之
摘要: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日益增长的后勤服务需求,为提供更加科学的个性化服务,提升食堂管理水平,本文以H技师学院为例进行了实地调研,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priori算法理念的数据挖掘技术的膳食服务信息化系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膳食服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4-0072-05  开放科学(资源
摘要: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它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领域的难题,虽然现今还没有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但3D打印这个星星之火在不久的将来,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形成燎原之势。3D打印笔作为3D打印学习的初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就犹如学习写字要从用笔写字学起,学习绘画要从笔作画开始一样。铅笔是书写和绘画的基础,也是电脑打字和手绘板画画绕不开的前提。那么如何在3D打印笔制作过程中同时体现3D的功用性和创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