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钢院和北科,一根钢筋串起我们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首钢还是要首都
  从北京天安门沿长安街一路向西17公里,就是首钢旧址所在地,从1919年~2010年,这个地方不仅是北京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工业发展史和中国冶铁史的重要代表。近100年中关注过、莅临过这个地方的大人物不可胜记。
  首钢由原来的龙烟铁矿、石景山炼厂、石景山钢铁厂等嬗递而来,它因资源、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而生,也因资源、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而变。
  1914年夏,龙关地区(位于现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北部赤城县西南)被探明有储量很大的赤铁矿,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铁需求大涨,段祺瑞择定在石景山以东地方建立炼厂,以其铁砂可由京绥北来、煤焦可由京汉南来、石灰石可采之附近之将军岭、用水可汲之于永定河,炼成之铁可由京奉(铁路)运至天津出口,而制出之副产物又可得售之于京津等处。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石景山地区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主城区之一,首钢1994年的钢产量已突破800万吨。与之相较的是,由于铁矿石缺乏,首钢老厂区大量依赖从澳大利亚等地运来的矿石;由于运铁矿石和煤导致北京货运交通一直很紧张;由于炼钢每年需要消耗8000万吨水——相当于300万北京居民一年的用水总和;更不要提由于设备陈旧而造成的污染问题。2011年7月徐聚民和同学们在首钢旧址实地调查时采访的一位受访者回忆:那时候附近的居民不敢在户外乘凉,不敢在户外吃饭,不敢在户外晾衣服,只要一晚上,白衣服就变成黑衣服了。如果当时监测空气质量有“PM2.5”这一项,那恐怕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数据。
  国家经济的调整、城市职能的要求、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之申奥成功的催促,首钢老厂区终于被推到了“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舆论浪尖。
  但首钢搬迁不仅仅是挪个地方那么简单,其中最让人担心的恐怕是工人问题。至2001年底,首钢北京和迁钢地区在职职工12.04万人,另有离退休人员5.5万人,首钢迁出石景山区后,有6万多在职职工将变为富余人员,而这6万多人背后是6万多个家庭。
  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是徐聚民和同学们调查的着重点,“富余职工如何分流、如何补贴、照顾?面临退休的老职工如何安置?年轻职工如何再就业?”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前往石景山首钢旧厂区和居民区做了一对一访谈。
  同学们了解到,首钢对富余职工采用分批安置的策略和多种方向的安置方式。从2005开始,在首钢内部统计的60700名需要安置的人员的安置工作就已经展开。这些人员的分流和安置主要面向首钢这几年快速发展的非钢产业,比如首钢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首钢的矿产资源业在全国各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员,于是6万多人中的4万多人首钢通过各种办法,安置在这些产业的公司或者发展其他项目再就业。以中老年为主的部分职工,安置方式主要有提前退休、买断工龄、介绍到路政、社区服务等其他单位岗位等多种形式。绝大多数的人员对于政府与首钢的安置都是表示满意与接受的。
  现已离职的老首钢职工概况
  当然,数万人面临着失业和岗位变动,无论政府和企业想什么办法去安置,总归很难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同时也存在所给金额标准不一、单一技术职工无法继续从事自己擅长工作的情况。还有很多北京的职工离家到外面工作,对家庭产生了影响。
  调查中同学们接触的对生活现状不太满意的职工中,有一些因工作留下了一些伤病至今未愈,而他们的医保和退休金又无法完全满足治疗,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还有一部分职工要面对“被淘汰”的心理压力,他们并不是因为技术不好、工作能力不强而面临失业,而是企业转型加诸于个人的“代价”。
  首钢搬迁伴随着企业转型,很多旧有的设备和技术已无法适应新型的钢铁产业链,而新型的设备和技术自动化程度很高,对人力的依赖相对较小,部分职工就被富余了下来。比如徐聚民访问过的一位老首钢工人,师傅对徐聚民说,他以前是老首钢的一名冷轧车间工人,如今却在非钢产业中获得了一个陌生的新工作,这种落差不仅体现在收入上,更体现在职业感情上。
  同学们从亲身调查总结,首钢的安置善后总体来说还是很得人心的。
  和校友同感“首钢情节”与“首钢责任”
  “找工作”虽然是现在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工作”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只是工作,包括调查小组的组长徐聚民,在调查“首钢搬迁”前,他觉得工作只是用劳力获得报酬的一种方式。这次调查让他逐渐明白:“人是有工作热情和工作信仰的,像这些老一辈普通技术工人,他们已经把自身当作了国家的一根钢筋,一块铁板,不管在岗与否,他们始终对这份职业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在调查中,同学们还遇到了老学长——北京科技大学59级老校友(当时学校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改为现名)。老人是冶金系炼铁专业学生,毕业后就到了首钢工作,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到高级工程师。他跟同学们聊了整整三个小时,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首钢历史、搬迁原因和如今首钢发展的状况。
  对老校友的访谈不仅为调查增添了宝贵的数据,也让同学们对老职工的“首钢情节”有了感性的认识,更让同学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首钢责任”。
  参与调查的15位同学均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大多是理工类专业,“工科男理科女”无论哪个听起来都不像是关注“社会新闻热点”的,但15位同学却真的把专业融入到了分析社会热点中。比如数学专业的同学把调查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处理,变成了直观的图表;机械专业的同学对钢铁、冶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多的了解,能与老工人们有效沟通,并且保证了调查在钢铁专业相关知识和结论上的可靠性。
  首钢搬迁至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后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目标是“零污染零排放”,而对生产过程中耗水问题,首钢将引用海水淡化技术。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学校采访了两位老师、同时也是钢铁行业的专家学者——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钢铁冶金系教授王新华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苍大强。
  对于“零污染零排放”的可能性,王新华的解释是:“零排放”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污染物:烟尘、SO2等不可能实现排放为零,合理的目标是要小于国家定的标准值,做到“零超标”;直接有害物:废水等是绝不能排放的;固体污染物、残渣等,要做到循环利用。
  而对海水淡化是否会引起污染,苍大强对同学们说:确实有这种担心,以色列曾做过研究,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高浓度盐水。
  那位59级的老校友曾对同学们说,他常站在老首钢的大门口张望,“怀念那些渐渐离我远去的战友们,和那个属于我们的年代。”
其他文献
本期关键词:  写给大一的自己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今年大四、研一或是已经出国留学的你,会对大一时的自己说?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你也曾是那个千辛万苦迈过重点线进入大学的孩子。你也曾整日泡在图书馆里,准备第一个presentation;也曾在掌声中逃下讲台,用紧张的冰冷的手捂住通红的脸颊;但是这些,仅仅只是大一刚来那会才有高中生般的羞涩。很快你的师哥师姐就用经验告诉你,课堂学得很少,一切尽在自己掌
刚进电台那会儿,我肩膀上别着大红绶带迎宾一样的在街头人群里穿梭,逢人就塞小红请柬,上面写着“某某电台开播”云云。我笑意盈盈,面对着熙来攘往的芸芸众生。对我而言,那是那一年的大日子,有一件大事发生,有一个崭新的电台从此开播,而我和另一群同样身披红绶带的年轻人则是开山主持。我们身轻如燕,步履不停,不仅因为年轻,还因为即将被赋予的重任。  当真坐到直播台前面,才知道一切不容易——半小时的节目要花两小时写
“XX机构诚聘校园代理!”“校园代理,让你实现周薪600的梦想!”  大学里的公告栏中,五花八门的校园代理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让不少想要找兼职的同学心动不已。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成为校园代理的多为大二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拜访学生宿舍,帮助代理机构发放传单,同时为代理机构收取费用。  学生们的代理项目涉及面相当广泛,有培训机构、兼职机构、美容公司、旅游景点和戏剧电影门票代销等等。  但是,在热闹的
当“专业客”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常态,我们应该多一份冷静,这也是面对就业难题的一种选择。就业压力难题上关系国家制度,下联系个人生计。无论是不是马上面临就业问题的人,都在问:以后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问家长,问老师,问专家……其实我们更应该问自己!  有人当初选的专业是听从父母意见,后来不喜欢转学自己钟爱的;有人坚持自己的专业,即使就业形式不好,但自己开心,这也很好。就像徐昕老师,他做过记者,导游,媒
摘要:本文讲述了档案的来源和属性、档案形态与变化过程。  关键词:乙太;档案    “溯其源而得其质,得其质而求其律。”关于档案本源的揭示,不仅是人们彻底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需要,而且是认识档案发展规律的需要。本文通过乙太档案这一全新命题,追溯档案本源,以唯物辩证法观点,解析了档案的本质,初步探索了档案形成规律。    1 档案源于气    “万物皆源于气,又可化为气。”“气”,中国哲学史上通常指极
面试时,面试官很少会态度鲜明地表示:坚决不要这个case(应聘者)。人的情商高低不一,面试官可以不在意应聘者的情商不高,但对于情商有问题思维狭隘的人,面试官会毫不犹豫地说“No”。  在上个月的面试中,我和同事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人。  和所有人冲突的人,NO!  面试官提问:“请你举一个例子,说一下别人对你有过的评价或反馈。”  应聘者回答:“嗯,这个是有的。上次一个好朋友带我去参加了她们的聚会,回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周英峰)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2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切看望了报告团成员和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向教书育人楷模致以崇高敬意,向获奖大学生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师生致以诚挚问候。他强调,要深入宣传教书育人楷模和大学生先进人物的事迹,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鲜明导向,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岗敬业、尊师重教
复旦的独立图书馆“同人堂”,开业至今已快一年半了。(本刊曾在2011年3月报道过“同人堂”的故事)由于书籍数量大,类别多,因此学校在南区学生公寓17号楼特批了一间306寝室专给同人堂放书。图书馆总算有了着落,我也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全日制图书馆员生活。    读书术    每天回寝后,我总是像去超市采购一般,从一排排书架上零零落落地采撷自己中意的书,放进座位旁的小箱子里,方便随手取阅,又顺便规划好了自
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建议我们大学四年应当如何度过,师兄师姐、老师家长各有各的建议,但没有人能对“大学究竟怎么上”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答案——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可回答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志向、旨趣各异,真正可以回答的只有“我的大学究竟怎么上”这个问题。  框,大点  从中学到大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视野大大开阔。我的大学四年在北大度过,四年里经历了许多独特的体验,这其中不免有挫折,也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逆袭
在北京上地四街的时代集团大厦,记者见到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徐霞。一开始,徐霞就给“开放”做了定义——实验室向企业开放,实现产学研合作。2006年,中关村管委会委托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之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分七批,给北京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134个实验室授牌,给予它们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的创新,从而为产业化打下基础。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虽然被冠之“中关村”,其实是涵盖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