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gmtg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章缘起
  众所周知,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但无论以何种角度去分析只阐明一点,即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一定能战胜困难并必将实现民族伟大之复兴。然而具体如何实施,即怎样将“多难兴邦”的理念细化到实际工作中去,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于是本人结合灾后徽县小学教育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的动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学理分析
  1.校本课程的内涵
  凡事必以正名始,欲对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进行学理性分析则必须从其内涵入手,否则将无从谈起。那么究竟何谓校本课程?所谓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这在哲学上看来,正好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问题。如此我们便可以推知,校本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组织方或责任方应该是具体的某个学校,而其形式或内容的确定又必定围绕“本”字而展开。然而有了这个“本”字也不足以证明校本课程的成立,其实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标准还在于合理性的分析上,即强调它的实施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理解了校本课程的内涵。
  2.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比较
  前面我们已经对校本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简单分析,接下来再将其与校本教材略作比较,以便加深理解。很显然二者是不相同的,要而言之课程是目的、教材是手段。课程的设置是教育者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展开的,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但如何将其细化或者以怎样的步骤去完成则需要具体的教材去实施。因此同一课程之下或许会有数种不同的教材,甚者有些课程就没有相应的教材可言。这便是它二者的关系,也是其最大的区别之所在。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二者的存在范围以及合法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这里就不在一一复述了。总之辨明二者的关系有利我们准确地把握校本课程的内涵。
  3.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弄清了校本课程的内涵以及它同校本教材的区别之后,我们就必须对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及意义进行详尽的阐释。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校本课程关键体现在一个“本”字上,即它所必须具有的特殊性。5·12地震中徽县作为重灾区之一有其特殊的遭遇和现状,再加之历史、地理以及人文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之必然具备了设置校本课程的可能。又据前可知,课程的设置总是教育者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展开的,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那么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又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有两个着眼点,可以抽象为认知和能力。认知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强调同学们对关于灾害知识的科学掌握,其次是对主旋律的正面讴歌。而能力所强调的则是同学们对于相关知识和精神的内化及运用。这便是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意义主要突现在理论性和实效性上。就理论性而言,它的出现将大大拓展现有校本课程研究的视野及实践空间。综观已有的校本课程研究大都局限于再现局域历史或教授方法的改进,甚者仅是对教材形式和内容的研究。而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的意义正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所创新。而它所具有的实效性则更是一般校本课程所无法启迪的。
  4.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名称初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关键性话题,因为根据以上的论述该课程已经具备了实质性的东西,或者说它已经事实上存在了。然而依惯例来看任何实质性的东西都应该有一个相应的名称来匹配,所以我又不得不对该课程的名称于以交代。从学科的角度来看该课程可以归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可素质教育又涉猎极广似乎不宜以之命名。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它归入技能教育或失败教育的范畴,但始终稍嫌不妥。如此可见对该课程命名还待讨论,而我的意见是该名称一定要兼顾“自然灾害”、“徽县”和“小学生”三点。
  三、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编制内容简介
  任何一个目标的既定势必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或步骤去实施,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的设置,也一定离不开具体编制的内容。当然这内容也必定是围绕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来展开的,下面则将我个人对于具体编制内容的想法略作介绍:
  1.绪论
  该部分是对本课程设置的一个宏观说明,其中应交代编制该课程的原因、目的、过程、方法以及预期的效果等。同时也应重点宣扬时代的主旋律。
  2.抚今追昔
  该部分包括两个重点,即“今”和“昔”。首先应对徽县历史上所遭受的自然灾害作以有层次、有重点地介绍,然后重点介绍5·12地震的始末以及徽县所受破坏的各个层面,最后进行古今对比,顺理成章地突现我党的光辉形象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徽县各族人民英勇抗震的精神风貌。
  3.人物春秋
  该部分紧承上部分而来,是对抚今追昔所表达思想的具体化。也就是说本部分要通过一系列先进人物的抗震事迹来激发同学的斗志,即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这里我们不但要向全国的英雄少年学习,更要注重我们身边的英雄。
  4.科普知识
  该部分是对自然灾害知识的系统介绍。其中应重点介绍徽县的地理特点以及较为频发的自然灾害。比如山洪、泥石流、地震等都应设专题进行讲授。同时还应该注重逃生或自救方法的传授。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于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编制内容的四点看法。此外还要补充两点:首先是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辅导的问题。如果说该课程的编制要照顾到这一点,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实施呢?我觉得有两个办法可行。第一我们可以专门设置一个部分集中的、具体的对该方面的知识进行传授。这样做符合传统思维的也便于教授。第二我们可以根据已定四部分的实际内容需要,将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新整合,最终使之暗化于其他内容之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整个课程设置更为严密,而且提高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的灵活性。这便是我要补充的第一个问题。其次我要说明一点,这里我所讲的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编制内容简介,只是就课程设置而言的一个蓝图,如果有必要将其具体为一本校本教材,那么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例如章节布局、篇目设计、语言风格等。
  四、小结
  总之,我认为我们应该视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为徽县灾后重建的一个部分,而且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因为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家园”的重建,更是“精神家园”的重建。而精神家园的重建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问题,由此可见当前研究灾后徽县小学校本课程设置,不仅具有时效性更具有紧迫性。其次研究该课程设置也符合当前教育学术前沿的发展趋势,对于徽县整体校本课程研究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的时间还很短,在理论指导上、实践上还没有成形的东西可借鉴,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学校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信息资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革命的冲击,需要从理论上回答的问题很多。本文以研究产业融合对就业的影响为突破口,通过对产业融合就业效应的科学评价,来
本币升值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不但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性,而且具有中国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不仅关系着,近全球人口六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中国国力的发展使人民币升值成为必然结果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市场经济规模不
期刊
“一带一路”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建设,各国政府都缺钱,当然也缺效率,所以PPP是重要的引擎之一.未来的“一带一路”应该是绿色的“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中
期刊
<正>要牢记PPP模式是国际语言,不是中国本土产品。以PPP模式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要尊重国际惯例,不能将国内对PPP模式的理解盲目地输出到国外。"一带一路"项目确实非
有这么一套书,说起来十分有趣.作为一套图书,它在1998年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桂冠.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一套科普图书.1999年,还是这套图书,被千千万万的读者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发展迅速。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参与建设的企业、人员众多,如果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如何规范施工作业,防止质量缺陷,本人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提出道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从而保证道路施工的高质量。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78
本文通过对江西积淀深厚的茶文化资源条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如何依托本省条件,结合节事旅游热点,将茶文化资源创新开发,一方面让旅游者在旅游中欣赏、体验、学习茶文化,弘扬
法国著名画家罗尼,非常有名望但十分谦逊和低调,从来不以名画家自居.罗尼经常到瑞士写生和度假.有一天他正在日内瓦湖边作画,一群来此旅游的美术系大学生包围了他,对他的画作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基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很大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