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因《约法》之争遭蒋介石软禁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9- 1936,广东番禺人,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
  1931年,蒋介石和胡汉民因《约法》之争,发生激烈冲突。于是,蒋介石将立法院长胡汉民软禁,迫使他丢掉了院长宝座。这个“政变”来得相当突然,最终让蒋介石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蒋介石设蹊跷之宴
  1931年2月28日傍晚,掩映在林荫深处的蒋介石中山陵园官邸,灯火辉煌。蒋介石宴请的客人陆续到来。
  时间快过去半小时了,还不见蒋介石露面,据说他还在楼上忙碌。过了一会儿,蒋介石的侍卫长王世和走进侍从们的休息室。他神情严肃地说:“等一会儿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关你们的事,大家千万不要乱动。”
  侍从们这才猛然发现,各处岗位值勤的情况不同往常。大家顿时紧张起来,纷纷猜测,但又猜不出究竟要发生什么事情。好几位侍从巧妙地找出很恰当的借口,悄悄溜出休息室,走进餐厅,伏在自己赴宴的主人身边耳语。热热闹闹的餐厅,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空气似乎也凝固住了。
  立法院长胡汉民最后到来。因为召开立法院会议,他到达时已是8时45分。
  “胡院长,这边请。”胡汉民一下车,王世和便急忙迎上去。
  胡汉民拿着衣帽,拄着手杖跟着王世和进门,经过一条通道,来到会客室。胡汉民刚走到右边的会客室,两个卫兵便走过来,一左一右守在门口。
  胡汉民一见情况有异,脸色骤变。但他很快就镇静下来,一语不发。与此同时,几个侍卫队的官兵,用两人监视一人的办法,强制将与胡汉民同来的侍从副官、司机、卫士带到警卫室,要缴他们的枪。侍从们不从,开始时是言语冲突,接着双方摆开架式,准备动武。
  刚刚安置好胡汉民的王世和,转头看见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急忙又退了回去。王世和见来硬的不行,又另外派了一名侍从出来。这位侍从说:“奉蒋委员长的命令,已将胡院长扣留。”谁知,这一下更激怒了胡的侍从人员:“胡院长犯了什么罪?”这位侍从不知道内情,只是说:“这是他们两人在闹别扭,根本不关你我的事,犯不着伤和气,只要把枪交出来,等他俩把话说清楚,枪还是要交还你们的。”停了一会儿,他又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你们想一想,在这个地方耍枪,行吗?”
  胡汉民的卫士终于无可奈何地把枪扔了出来。
  半个多小时又过去了,蒋介石这才从楼上走下来。开始时,他神情严肃,进入餐厅后,立刻微笑着招呼客人入座就餐。
  “展堂(即胡汉民)近来已有病态,他需要休息一下。”席间,蒋介石说道,“我认真考虑过,不这样办不行———这几年来,我把中枢重任托于他,他不但没有减轻我的麻烦,反而一再反对我的主张。”
  过一会儿,蒋介石提高声音继续说道:“展堂完全忘了,没有我哪会有他的今天?”蒋介石一边说,一边望着大家。
  整个餐厅静悄悄的,所有来客都不敢出声。
  “让展堂休息一段时间也好。”戴传贤轻声说了一句。
  “是啊,是啊,休息一段时间也好。”另外有人也跟着附和。
  客人们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礼节性的拈菜、喝酒,整个餐厅充满着异常沉闷的气氛。在这种时候,没有谁还有开怀畅饮、细嚼慢品的雅兴。大家小心翼翼地,各怀着各的心思,匆匆结束了宴会。
  胡汉民无奈被囚
  宴会散了,客人走了,胡汉民却一直独自一人呆在会客室里。他感到万分的恼怒,却又无可奈何。他没有想到他会被蒋介石冷摆在一旁,更没有想到他还会被蒋介石软禁数月。1928年10月,是他把蒋介石捧上国民政府主席的座位;在蒋桂战争中,是他帮助蒋介石扣留了李济深,打败了桂系;在蒋冯战争中,是他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消灭了唐生智的部队;在中原大战中,是他帮助蒋介石打垮了联军,使扩大会议烟消云散。可以说,没有胡汉民“早上4点半起身,晚上10时或11点睡,对于任何事情,都想尽其心力去料理”,蒋介石一个人不可能在军事上、政治上都那样得心应手。胡汉民觉得,蒋介石之所以节节取胜,自己劳苦而功高。
  过了一会儿,蒋介石带给胡汉民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他崇敬胡汉民仅次于总理,然而,不知胡汉民为什么要反对政府,反对他蒋介石?无论在党务和政治方面,为什么要处处都与自己过不去?接着,又给胡汉民列出了一条条罪状,每一条罪状旁,蒋介石都亲笔加注。主要罪状有:一、勾结许崇智;二、运动军队;三、包庇陈群和温建刚;四、反对约法;五、破坏行政……
  约12时,蒋介石来了。他走到会客室,坐在胡汉民的对面。这时候,蒋介石和胡汉民两人心中都有数,双方对视着沉默了一会儿,都没有说话。最后,还是胡汉民先开口:“你给我的信,我已经看了,但你何所据而云然?你应该明白告诉我。”
  “你自己做的事,难道还不明白,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呢?”蒋介石说。
  谁知,这句话立刻激起了胡汉民的愤怒,他毫无顾忌地连续反问道:“你究竟想要干什么?总理在世时,我是怎样替你说话?这几年,我又是怎样苦心孤诣地把中央局面稳定下来?你以为冯玉祥、阎锡山就甘心失败吗?张汉卿就真的拥护你吗?江西军事失利事小吗?你总以为军事万能,可以解决一切,那么,江西军事就不应该失败。在政治上,共产党抓住我们一些弱点攻击,影响越来越大。今天,不管哪一个,要关要杀全凭一个人的高兴,国家还有没有法纪?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你想过没有?”
  蒋介石根本没有听进去,他对胡汉民说:“讲,我讲不赢你。总之,你对不住我。”
  接着,蒋介石问胡汉民:“究竟愿不愿起草约法?”


  “这是违背总理建国大纲的。”胡汉民说,“从今天起,我辞职,什么也不干了。”
  “胡先生能辞职很好,但不能不问事。你知道,除总理以外,我最尊敬的便是胡先生,今后遇事还要向胡先生请教。今晚胡先生火气太盛,我又不会说话,讲什么向来辩不过胡先生。如果冤枉了胡先生,我蒋中正不姓蒋。”蒋介石一面说一面拍着胸脯。
  《约法》之争成为导火索
  制不制定约法,是蒋介石与胡汉民相争的关键。因为约法在宪法未制定前可代宪法行使权力,当时还未成立国民会议,所以由立法院制定。制定约法的重点,在于要不要现役军人竞选总统。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随着几个强劲对手的败北,蒋介石的欲望急剧膨胀,迫不及待地提出尽快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改时期的“约法”,目的是想坐上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之上的总统宝座。
  蒋介石有心,也并非胡汉民无意。但胡汉民不满的是,蒋介石独裁欲望越来越大,日益跋扈专横,他想以法制蒋。胡汉民对三民主义、总理遗教十分熟悉,他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舞文弄墨,唇枪舌战,蒋介石岂是他的对手?
  当然,胡汉民暗地里也还有他自己的不能也不敢说出来的想法。胡汉民在国民黨的地位原在蒋介石之上。他是和孙中山共同创立同盟会的国民党和民国元老,曾多次代行孙中山大元帅职权。胡汉民原本希望蒋介石会像土耳其的总统凯木尔那样,在带兵打败希腊之后,经常住在风景区,醇酒妇人,把国家大政交给他的副手伊斯默,蒋介石也能带着宋美龄到各地闲游,把大政交给自己。而结果是,蒋介石现在什么都管,连国民党中央党部说了都不算,最后还得要蒋介石点头。虽然他身为中央常委会主席兼立法院院长,但他曾在众人前不满地说:“我在中央不过是一台开会机器罢了。”
  因此,胡汉民经常批评、讽刺蒋介石。胡汉民说:“其实什么机关都可以不要,只要有海陆空军总司令部便可以了,既简捷又经济,这样一实行,对于减少目前财政恐慌,大概也不无小补!”他还说:“蒋介石是不是什么事都要闻问,我不得而知,但陈立夫、陈果夫等对任何事情,总说不知蒋介石意思如何?其实既然有中央党部,有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又有各院部会,事有专司,何可以某一个人的意思来掩盖各机关?难道在政府党部之外,又有一个太上政府和太上党部,总持一切吗?”
  面对胡汉民的所作所为,越来越集权的蒋介石再也不愿忍耐了。于是,胡汉民当晚被幽禁在南京郊外的汤山,直到同年10月14日才获释。
  (摘自《文史春秋》2004年第5期)
其他文献
【1901- 2001,出生于辽宁鞍山,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不久即被幽禁。那么,在事件中作为“受害方”的蒋介石及宋氏兄妹,在将张学良扣留后又将与其如何相处?他们的关系到底又怎样呢?  宋子文:雪中送炭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宋子文与宋美龄的保证没有兑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做蒋介石的主。但他们并没有随着张学良被囚而落井下石,相反,尽可能地给予其帮助,以弥
期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机构统计,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有17万余人。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参谋长饶惠谭。  第67军军长李湘  李湘
期刊
【1900- 1990,出生于安徽廬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才子———孙立人,在美国弗吉尼亚军校铸成职业军人,在印缅战场上抗击日军立下奇功,为盟军楷模。后因台湾当局认定孙立人与“兵变”阴谋有关,将其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  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8日,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即今清华大学)留美预科,1923年赴美,两年后
期刊
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泽东的安全警卫一直是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然而,毛泽东多次身历险境而毫发无损,多次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而安然无恙。这一切,除了他本人的大智大勇外,还要归功于他身边那支神秘骁勇的警卫部队。毛泽东的卫队,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钢铁部队,号称“红色战车”。  “一虎二龙三鼠”  1945年8月,日本终于投降了,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短短10日之内,蒋介石三请毛泽东去
期刊
在解放军的将星序列里,向守志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他参加战役战斗无数,九死一生,屡立战功,是我国导弹部队创建的见证者。1960年,国家要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急需建设者,面对部队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向守志决定放弃即将上任的军区参谋长一职,改行平调当院长。  上甘岭战役,为邱少云牺牲而痛哭  向守志,1917年生,四川省宣汉县人。他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军长、院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
期刊
【1885- 1959,广西梧州人,国民党陆军上将】  任潮(即李济深)在汤山居住期间,每天都是下棋、读书、写字、做诗,生活是闲适的,但却和外界断绝了接触。他这样被软禁了几个月之后,吴稚晖向蒋介石建议,让任潮回南京市内居住。回私宅后,任潮也并不自由,蒋介石派了一排兵驻在附近,名为保护,实则监视。他在这样的失去自由的情况下,一直过了两年多,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才重获自由。  李济深为大局计
期刊
【1893- 1949,陜西蒲城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1938年秋,祖父(杨虎城)由长沙移至益阳桃花仑,直到冬天国民党从武汉撤退时,祖父一家又被解往贵州息烽的玄天洞,从此开始了正式的囚禁生活……  蒋介石设计诱捕杨虎城  蒋介石诱捕祖父(本文口述者为杨虎城之孙杨瀚)的主要原因,是“与共党勾搭,疑返陕”。  祖父在欧洲时,曾派杨明轩、胡希仲二人代表他去莫斯科,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打
期刊
彭德怀元帅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永垂不朽的历史功勋,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怀念和爱戴。  彭德怀的人生悲剧是国人尽知的: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因为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而沦为囚徒,一位开国元勋被活活折磨了15年后悲惨死去。无尽唏嘘!所幸,历史从来都是公正的,“四人帮”被粉碎后,
期刊
【1893- 1966,廣西桂林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1949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父亲(白崇禧)由海南岛海口飞到台湾。但父亲在台湾并未担任要职,过了17年平淡的日子。身为陆军一级上将,此为终身职,父亲在台时期,表面上享有一级上将的待遇,事实上却遭情治人员暗地监控跟踪。对此,父亲极为愤懑,还曾密函蒋介石诘问原由。  向蒋介石“逼宫”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至1950年3
期刊
【1896- 1946,广东惠州人,新四军首任军长,国民党陆军中将】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非法扣押后,于1941年至1945年间,被国民党囚禁达5年零2个月。在叶挺被软禁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请人或亲自对其劝降,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  1941年1月7日凌晨4时,在茂林地区,国民党军向奉命北移的新四军打响了“皖南事变”的第一枪。到13日止,新四军将士数千人惨遭围剿杀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