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不必如此纠结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奶营养很丰富,容易消化吸收,是一种物美价廉、食用方便、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如今,人们处在网络信息爆炸时代,关于牛奶的话题特别多,一会说这样喝好,一会说那样喝也不错,特别是一些说法本来就自相矛盾,搞得老百姓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其实,喝牛奶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完全不必纠结,自寻烦恼。
  纠结之一:牛奶能不能安眠?
  一句话:睡前喝一杯牛奶等“助眠”良方,并不能化解“睡眠危机”,牛奶不是安眠药。
  很多人认为,牛奶最好晚上喝。理由是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色氨酸,另一种是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多肽。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也是合成五羟色胺的主要原料,后者对大脑睡眠起着关键作用,能使大脑思维活动暂时受到抑制,使人想睡眠,并且无副作用。
  实际上,一半以上的慢性失眠与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有关,睡前喝一杯牛奶等所谓的“助眠”良方,并不能化解“睡眠危机”。睡前饮牛奶,尤其是中老年人会觉得胃部胀满,难以入睡,然后膀胱膨胀,容易让人觉醒。因情绪焦虑、抑郁而失眠的人,膀胱更为敏感,稍有尿意就会醒来。此外,晚餐、睡前过饱或饿肚子睡觉,都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中途觉醒。
  纠结之二:空腹可不可以喝牛奶?
  一句话:从小养成经常喝牛奶、酸奶的好习惯。老年人也要长期坚持喝牛奶,通过不断饮奶诱导乳糖酶增加,久而久之,便能饮奶自如。
  多年以前,的确有营养专家提出不要空腹喝牛奶。那是因为当时国人很少有喝牛奶的机会,一旦断了母乳,很少再有机会摄入奶制品。偶尔喝了牛奶后,肚子会咕咕作响,又痛又胀,还伴有腹泻等症状。这是乳糖酶缺乏的缘故。因为牛奶中含有一种乳糖,在婴儿哺乳阶段体内有乳糖酶来分解成半乳糖,然后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如果长期不接触奶制品,人体内的乳糖酶就会分泌得越来越少。饮奶后没有被分解的乳糖会在大肠里发酵、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乳酸。乳酸不易被人体吸收,二氧化碳是气体,于是,引起小肠胀气、腹痛、肠鸣、腹泻等症状。如果喝牛奶太急,特别是空腹喝奶,症状更严重。
  现在,很多小孩子和年轻人从小经常喝牛奶、酸奶,吃冰淇淋甚至奶酪,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强,即便是空腹喝牛奶,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很多老年人也长期坚持喝牛奶,体内乳糖酶的含量也会通过不断饮奶而被诱导增加,久而久之,便能饮奶自如。
  有人说,空腹喝牛奶会把含量约3%的蛋白质当作能量白白消耗掉。实际上,牛奶中还含有3%~4%的乳糖,它属于碳水化合物,会优先分解提供能量而节约蛋白质。乳糖在胃肠道内的吸收速度较慢,可在肠道内缓慢分解,成人饮奶后发生高血糖的危险性较低,还可以促进钙、磷、锌、镁等离子的吸收利用。
  牛奶中还含有约3%的脂肪,也能起到供能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即便蛋白质消化率略有降低,在来不及吃早饭时,空腹饮奶仍然比完全不吃早餐更有利于健康。早上时间匆忙,来不及做早饭时,不妨赶紧喝一杯牛奶,至少可以保证1至2小时不感到饥饿,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与完全不吃东西相比,牛奶早餐不仅能提供相当多的营养成分,还能帮助预防胃病和胆结石,也能让人心情更为舒缓平和。
  小提示:腹泻的人不宜空腹喝牛奶
  如果喝牛奶后有腹胀、腹泻的人,的确不宜空腹大量饮奶,还是吃些面包、馒头、饼干等淀粉类食物之后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为好,而且最好能饮用酸奶。
  纠结之三:牛奶能不能与果汁、巧克力、茶、咖啡等饮料一起饮用?
  一句话:牛奶与果汁、巧克力、茶、咖啡“不相克”,可以一起饮用。对于不喜欢牛奶味道的人而言,喝喝风味调味奶(果味奶或巧克力奶),其实是件好事。
  有人认为,牛奶和果汁兑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果汁中的果酸、维生素C等酸性物质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会使人发生腹痛、腹泻等症状。实际上,牛奶中的蛋白质碰到酸发生沉淀是很正常的事。有时候小婴儿吃得过饱,会发生吐奶现象。孩子吐出来的有时候是乳酪样的固体,这就是牛奶和胃酸发生了沉淀反应。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的胶体,在加酸、加碱、加热等情况下,都会发生凝聚而沉淀下来,这是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果汁中含有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维生素C等酸性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凝结成块,并不是蛋白质发生了变质,而是变性。变质和变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变质是食物在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了腐败,食物变坏了而不能吃了。如果非要吃的话,轻者会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发生食物中毒。而变性只是蛋白质结构发生了变化,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了凝固沉淀,聚结在一起,但不影响人体对它的吸收。
  还有人认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巧克力中含有草酸,两者同时食用,会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极大地影响钙的吸收,甚至会出现头发干枯、 腹泻、生长缓慢等现象。”乍一看,觉得很有道理,与“菠菜跟豆腐不能同吃”的说法很一致。实际上,巧克力中的草酸是很微量的,根本影响不了牛奶中丰富的钙含量。
  有的孩子或成人因为不喜欢牛奶的味道而不爱喝牛奶。如果在牛奶中添加一点果料或者巧克力,就会变成很有风味的调味奶,即果味奶或巧克力奶。对于不喜欢牛奶味道的人而言,其实是件好事。同样道理,牛奶与茶或咖啡冲兑在一起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人或许认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实际上茶水中的鞣酸含量非常有限,生成的鞣酸蛋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过多饮用咖啡可能对骨密度有负面影响。
  纠结之四:冷牛奶,热牛奶,营养重要还是卫生重要?
  一句话:喝冷牛奶比喝热牛奶好。牛奶在包装生产过程中已经过杀菌消毒了,在饮用牛奶时,没必要再煮开消毒。否则,营养成分会遭到破环。
  我们提倡饮用常温牛奶,而不提倡煮开牛奶,这样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B族维生素。如果冷藏的巴氏奶需要加热,稍微煮一煮或用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即可。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60~70℃,几分钟就够了;如果将牛奶煮开,牛奶中的乳糖会出现胶化现象,还会发生沉淀现象,反而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牛奶也不宜冰冻或放入热水瓶中保存。牛奶冷冻后,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再解冻以后,牛奶会出现凝固沉淀,上面浮了一层脂肪粒,营养价值大为下降。因此,贮存巴氏奶应冷藏,常温奶应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还有的人喜欢把牛奶热过后倒入暖水瓶或保温瓶里存放,这也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因为牛奶加热后置于空气中很容易混入细菌,细菌一旦进入到牛奶中,每隔20~30分钟就会繁殖新的一代,导致牛奶很快变质。
  小提示:巴氏奶和常温奶怎么选
  市场上的液态牛奶主要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大类。巴氏杀菌奶是采用72~85℃低温杀菌消毒而成的牛奶,它已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杀死,但保留了牛奶中对人体有利的细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为生产鲜奶的通常方法。巴氏杀菌奶须低温冷藏保存。常温奶是采用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又称UHT法),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然后在密封无菌条件下灌装、封盒而成,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常温奶保质期长,解决了牛奶保鲜期短的问题,使拥有优质奶源地区的牛奶能运往距离比较远的消费市场。
  如果家里备有冰箱,每天又能在家饮用牛奶,建议购买巴氏杀菌奶。无法每天在家中饮用牛奶,居住场所又无冰箱的人群,没有时间经常上超市,以及在旅行度假途中的人们,则建议购买可常温保存的灭菌奶,或者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和生理特点的袋装奶粉。
其他文献
夏天里,气温高,很多人脚癣发作。脚癣患者都抱怨这个病难治,却不知其中有些奥妙……  天热又发病:脚癣难治原因解密   上海皮肤病性病医院教授 乐嘉豫  乐嘉豫 上海皮肤病性病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院长,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工作50余年,诊疗经验丰富。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疑难皮肤病例的病理实验诊断,性病临床实验诊断与诊治。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所著,主要记述其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活动。其中有些言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至今仍作为成语或警句而被频频使用。   孟子十分注重修身养性,他总结的一些养性、养生之道,流传甚广,如“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要培养自己的宏大、刚强、正直之气。; “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志是气的主导,气则充盈于体内。志达到了什么境
提起口腔颌面外科,可能很多读者会感到有些陌生。不过,若提起唇裂、腭裂、口腔肿瘤、颌面损伤、涎腺肿瘤、淋巴结炎、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疾病等,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闻。通俗地说,口腔颌面外科是研究和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一门学科。口腔颌面部疾病不但会导致患者生理上的病痛、容貌的畸形、更可导致语言、吞咽、咀嚼、呼吸功能等一系列口腔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造成双重打击。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医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腰背酸痛、容易抽筋等现象,这是骨骼中钙质流失的表现。一时间,补钙几乎成为了“骨骼健康”的代名词。但是,骨骼健康到底是不是只需要补钙就足够了呢?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传统补钙,对骨骼健康只做了2/3的功课。这种认识越来越得到专家们的认同。  1/3骨胶原,骨骼“强 韧”的秘密  那么,骨骼健康另外1/3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看到,每个人的骨骼由无机物和有机物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大量摄入,患痛风的人数日益增多。得了痛风,除了饮食控制之外,往往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然而,许多病人缺乏药物治疗痛风的基本常识,以致走入用药误区,伤害身体健康。  误区一 乱“消炎“  生活实例  马先生今年50岁。近日他参加朋友聚餐,回家当晚出现左侧足趾疼痛不适。第二天,他发现疼痛部位为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下午开始发热,体温达38.40
隆冬季节,气温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抵抗疾病的能力也相应降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减弱,多种疾病容易在冬天复发或加重,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如何从容应对冬季“心”危机,平安过冬?听听专家的建议。  冬季,从容应对“心”危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 黄高忠(教授) 高聪聪  冬天,心脏“危机四伏”  心血管病之所以在冬天高发,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首先,冬季气候寒冷,人体交
生活实例  80岁的王大爷腰部酸痛有十几年了,3个月前打了个喷嚏,之后就觉得从腰部到右臀部直到右足总是窜着痛,而且越来越重,近2个星期来痛得只能卧床休息。儿女们把王大爷送到医院一查,原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开刀。但老人家这么大年龄,又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以前还有过脑梗,怎么办?  经过骨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和一段时间调理后,王大爷的血压、血糖
作者简介  郑莹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治科科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登记和监测、恶性肿瘤社区防治干预和健康教育等肿瘤预防控制工作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现在,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大家对癌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作为“半边天”,女性与癌症之间到底有哪些联系呢?对此,很多人还不是特别清楚,人们中间尚存在诸多误解。那么,你懂得女性与癌症的相关知识吗?如何才能远离癌症呢?请做做下面的测试。 
数据  女性每周步行3小时以上 中风几率减四成  西班牙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每周至少步行3小时可以使中风几率降低4成。研究人员在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中,对33000名男女参试者进行了有关运动与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每周至少快走210分钟的女性罹患中风的危险,不仅明显低于不爱运动的女性,而且低于进行更短时间的骑车等较高强度运动的女性;与不爱运动的女性相比,经常步行的女性中风危险降低了43%,但是这
目前门诊肛裂的治疗以保守治疗居多,而用膏剂涂肛是肛裂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应龙痔疮膏含麝香、珍珠、人工牛黄、琥珀、硼酸、冰片、炉甘石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活血化瘀功能,是门诊肛裂病人的常用外涂膏剂。  该膏剂治疗I、Ⅱ期肛裂有很好的效果,对Ⅲ期肛裂也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病人习惯上于便后使用,门诊医生对该痔疮膏的用法细节也不甚留心,结果使肛裂疗效受到影响。为此笔者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