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理村的人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馬尔康市白湾乡的色理村,位于松岗镇与白湾乡交界的位置,这里也是梭磨河和脚木足河交汇地段,一个叫热足的沟口。是马尔康去脚木足沟内七个乡镇必经的村子。过去我无数次路过热足沟口,从来就没有注意到那里还有一个叫色理的行政村子。是因为那里的山谷太狭窄了,还有是因村里所有的房屋分散在坡上台地,土地和村落都隐蔽在大树和岩石后面的缘故吧。
  色理村,地处梭磨峡谷最深最狭窄的部位。村子周围全是坚硬陡峭的花岗岩石山体。河的对岸山石嶙峋,岩壁陡峭笔立挺拔。这里的石头山上拥有这地球上最集中最具规模的世界一级保护植物,号称地球活化石树的岷江柏。色理村附近的这些岷江柏与白湾峡谷、脚木足一带挺拔俊美的岷江柏在花岗石的山体上连成一片又一片,从山谷长到山顶,形成这里独有的柏树风景。梭磨河在这里变得特别的汹涌澎湃,滔滔不绝的河水从村子下年年岁岁,流淌不息。色理村子的人们就在这一块块的岩石缝隙中开垦出大大小小的土地,他们的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
  村子绝大多数人家的石头碉房,都掩映公路旁的坡上的岩石后或者树林中,国道“317”从村下经过。站在公路上,踮起脚我也只能看见一小块一小块庄稼地,地里多半栽种的是玉米和洋芋。靠近房子的小块地里有各种高原小蔬菜。这些蔬菜在六月的初夏,长得郁郁葱葱,逗人喜爱。一栋栋白湾花岗岩石的房子,大气端庄掩映在高大的核桃树下,夏季带给人无比的凉爽。
  色理村人就守着如黄金一般珍贵的岷江柏,过着自己平凡的日常生活。我想能在这样环境中生存的人们,性格一定会比这花岗岩石更硬朗吧。
  六月的一天,我是专程去色理村采访该村的村委会主任,政协委员阿郎的。那天我们上午在其他乡镇采访,不确定下午去色理村的准确时间,阿郎在电话里给我说,最近村子的事情多,他就一边办事一边等我们。当我们去到村子,还是在村里等了他两个多小时。我们顺便坐在公路边一个小卖部兼顾小茶铺和小洗车场的一个人家。小卖部里有一个40多岁的男子坐在那里看电视,他也不过问我们喝茶还是洗车,随我们自由自在坐。当知道我们是采访村主任政协委员阿郎时,他就高兴的给我们说“哪好,哪好,他是个好人,我是贫困户,我这个房子漏雨了都是他给我维修的。也帮我硬化了洗车场和小茶铺的地面,他很关心我”。他说他是残疾人,村里给还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护林员一年有6600元收入。他还开这个小茶馆,洗车场和小卖部,他说村里的人和阿郎也经常来照顾他的生意。他叫班玛龙真,今年45岁了,他说自己腰椎不是那么好,经常疼,不疼的时候常常就去巡山。
  我们与班玛龙真聊天的时候,阿郎终于从市移民局办完事从县城赶回村子。我本以为阿郎的房子是在坡地上那些房子中的那一间,哪知道就在国道317公路旁边班玛龙真隔壁的那栋房子。
  他车上带着老婆和老母亲。下车进了院子,他轻轻的扶着母亲下车,动作极其温柔体贴,一边给我们说:“今天跑了乡政府一趟,跑了市移民局两趟,还和老婆带妈妈去医院看病了,老母亲都88岁了,身体不那么好。让你们久等啦,实在不好意思,每天都有这么多得事”。
  他老婆赶快打开客厅大门,给我们烧水沏茶。阿郎衣着干净简洁,身材挺拔高挑,长着一张棱廓分明的脸,黑黑的皮肤,说话时感觉他脸上有一种特别淡定的神情。两口子都年龄不小了,他们说都是六十岁多一点的人了。但是给我感觉,他们都精神饱满。两口子都一个劲的说:没有什么值得采访的地方。然后热情的给我们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
  色理整个村子57户人家,其中11户住在高山,其余的住在河坝地,河坝地的46户在双江口电站的水库淹没区,高山11户不在淹没区。村子最近在修路,修路又涉及了10余户需要临时搬迁的人家,这几天阿郎一直在协调搬迁的事。他们也一直在给高山11家呼吁,他说高山的所有人家也想与村子的人一起搬迁,虽然他们不是库区搬迁户。
  平时,他的大量工作是涉及到库区移民的宣传动员、征地的补偿、移民意愿的对接等等,每天都往移民办跑,了解各种政策,对接各种情况。有时宣传工作还得一家一户反复的去做,有时做一个人的工作得做几天。基本上全部时间都在忙村里的事。
  他老婆说,2013年阿郎当选了村委会的主任,开初家里人坚决反对,他们的2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平时家里又有老人,还有8亩地要种,他一天忙村里的事情,根本顾不了家。后来看见他那么认真,她们只好支持他。老婆就对他说:“不当就别当,要当就当一个好干部。”他真的很认真,也很公平,只是老婆一个人劳动太累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虽然他们村只有2户贫困户,并不是市里核定的精准脱贫的贫困村,但是他们一样用脱贫攻坚标准来衡量整村的发展。认为全村搬迁前后的产业发展和老百姓增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比贫困村任务轻松,还因为涉及到库区将来的移民搬迁,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受到搬迁和区域环境等条件制约。他认为库区搬迁村,不能大量投入大规模的养殖,只能因地制宜的做一些在搬迁中也不受影响的产业。阿郎与村两委商量后,征得村人的同意,决定将政府补贴的脱贫攻坚产业护持款项用来发展养蜂,购买了305蜂桶,承包给有养蜂技术的家庭,每桶每年向集体上缴120元的费用,每年集体可收益3.6万元。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了集体和老百姓收益。这种可移动的产业也能确保村子搬迁以后发展也不会太受影响。国家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想办法找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因为库区有很多工程需要当地运输队,他就鼓励有经济条件的家庭购买大货车跑运输。阿郎带领色理村里有大货车的年轻人,与全乡其他8个村100多个有货车的人,共同成立了“马尔康双江口移民货物运输有限公司”。阿郎兼任公司的监事员,负责日常的车辆调配、人员管理与制度建设。由政府牵头,公司运作,全乡的大货车驾驶人员都参与。他说,这种管理不管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村大的还是村小的,有工程的村没有工程的村,都能参与其中拉到货挣到钱。大家公平参与,机会均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杜绝了以往的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村与村之间、老百姓与工程施工方之间没完没了的扯皮以及各种纠纷矛盾。从根本上杜绝了黑恶势力的强买强卖,坐地收成等现象。对维护库区的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工程进度起到积极作用。他说,现在村与村之间彼此和谐相处。老百姓增收了,地方水电经济建设也顺利推进。   采訪中,老百姓都说:阿郎管理认真,公平,特别在财务上公开。他作为村主任,做到每一笔账务都及时公开,任何疑问都在会上得到答复。他说,现在政府的各种项目政策补贴多,老百姓的信息也很灵通,一件事不处理好,就会导致很多纠纷和矛盾,工作没法正常推进。在处理这些政策性补贴,比如残疾人补贴,救助补贴在同等条件下,他都会主动报非亲戚的名单,秉公办事,深得老百姓的赞美。我说,这样你的亲戚们会有意见吗?他说他会做好解释工作,只有在利益面前公平对待,主动避让,这样才对得起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
  政府拨付给村里的所有的款项,他每次都会及时召开村民或者户主大会进行公布,会后上墙公示。所有的做到一事一议。
  为更多了解,我去了高山的色理二组。去高山二组的道路有7公里,道路修筑在花岗岩山体上,一路上看见路面硬化得很平整,路的两旁也都安装了坚固的水泥桩的护栏,不时有货车拉东西上山。
  道路的两旁绿化恢复特别好,多年前种下的退耕还林地段的杉木已经成林,树荫下山花烂漫,野菌子也成退耕还林后的一项不错的收入。
  六月初,这里有一种叫金莲花的白色小花和黄色的毛良花,开得满山满坡,野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生态极其好。
  当我们走进二组村,看见高山上的村子与河坝一样,错落有致的分散着,一座一座花岗石碉房高大美丽。进村子道路虽然很窄,但是干干净净,小路弯弯曲曲的通向村子最里面。村口有两株古老的白杨树,树干粗粝成黑褐色,树根盘旋在两块巨大的石头上。在嘉绒山区,有古老白杨树的地方一定有个古老的村庄。村下还有一个小小的高山湖,水很平静也干净,水里倒影着大大的白杨树的影子。
  进村,我们正在张望,突然从村口碉房上飘来二句温柔的声音:你们找谁呀,你们是那里的人?我转头看,发现一个阿姨靠在自己碉房二楼围墙上在问我们。我说:马尔康的,来村里听阿郎的故事。她听说听村里阿郎故事,马上说“哪好、哪好,他是好人”。我们顺便就请求去她楼上听,她又说“哪好、哪好”她说,她叫巴滚。
  我们几个爬上她家的木楼梯,邀请我们坐下,我就开始询问她一些村里的故事和阿郎的事。她努力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给我们说了起来。说村子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开车,读书去了。村里就几个老人了。说话期间,邻居齐米哈姆,泽郎哈姆,都来到她楼下张望,我们也请她们一起上楼,她们很高兴得爬上楼来,找个位子坐下,大家就亲切无比交谈!
  她们说村里就剩几个老人了,还有一条小狗。年轻人在成都,西藏,马尔康打工,在白湾工地上开车也不少,也有小孩子去马尔康读书去了!
  谈话过程中,一条小狗在我身边蹲下,它很友好地走来走去,不时在我手背上蹭痒痒,她们说小狗来村里十几年了,它已经相当于八十多岁老人了。说它叫阿扁,说它是村里唯一的狗,因为在很久以前村里一条狗伤人也伤牛羊,村里没有再养狗,这狗是齐米哈姆的女儿从成都带回村的,它温顺不伤人,大家都喜欢它,说它幸福得很,每天都有牛奶,酥油,馍馍,瘦肉吃,它白天会去村里每家每户拜访,大家对它无比好!她们说,阿扁样子丑,脾气好,从来没有伤过人,不叫。我说是是,我们进村它就看见我们,它居然歪着头看看,就自己玩自己的去了,对我们突然到达的陌生人一点都不惊讶!
  我们说话期间,又有邻居阿满,泽斯满阿姨请我们去她们家里去喝茶,去吃馍馍,我们忙说,不了,不了,我们待一会就走。她们就一起说,对不起,对不起,没有让你们喝上奶茶不好意思。这让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应该是我们对不起人家才对呀,没有打招呼就跑人家村里来了。听说我们是来采访阿郎的,她们都马上说“哪好,哪好,他人公道,做事认真,给我们硬化了道路,他经常上山来看我们,村里路干干净净。”
  五月的马尔康高山寨子,土地里各种小菜长得翠绿诱人,白云在村子上空飘动,高山也能清晰地听见梭磨河在山下奔涌流淌的声音。村里的日子就是这样的,与自然气息一样,安静又美好。
  蓝天白云下的高山色理村,安静得只有蜜蜂飞过的声音,没有狗吠鸡鸣。
  色理的村子,有成片的岷江柏,也有像阿郎这样淡定而优秀的色理村人。
其他文献
这几年经历了太多事情,我不知道该先从哪里说起:大山、搬迁、新居、疾病、输血、文学……  不管说哪一件事,心里经历都是一样:从绝望到希望。  绝处逢春,是我一生的总结。  祖先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半山上。白马人真的需要这么隐忍?需要在深山老林里传宗接代,繁衍生息?河坝的地这么宽展,就没有我们白马人的立足之地?松柏二组一共67户人,两三百人口。多年来日子过得没多少变化,就像一群史前人类,完成着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  有效提问具有以下一些基
期刊
一个擅长管理的精英人士,能够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甚至脱胎换骨.那么如果是一群擅长管理的精英人士凑在一起,共同管理一个企业,是不是效果翻倍?
期刊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故事的,能把自己的故事或者别人的故事讲出来,这是一种能耐。为了听故事,这一年,我一直走在乡村的路上。马尔康沙尔宗乡的哈休村、丛恩村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都留下过我的足迹。后来我为这些村庄写过《故乡在山上》《空山里的芬芳》等文章,它们的美丽与故事被传播得更远更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丛恩的克萨民居,哈休村哈休文明神秘的面纱也被轻轻撩开。对高原村庄的热爱驱使我永远走在寻访的旅途上
期刊
白磊,原名白锡程,国家一级美术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任厦门市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主席
期刊
现在美术培训机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达城市自不必说,就连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众多美术培训机构也都在抢占市场资源。各个中小学开始加大美术经费投入,美术行业步入了欣欣向荣的好时代。面对这种机遇,美术老师在欣喜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的教学困难。其中有一个很常见但也棘手的问题——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做到寓教于乐。  一、教师的基本功问题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很多读者会困惑。教师还存在基本功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无论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7年11月9日上午,本溪市工会系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结束后,市总工会随即召开县区工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辽宁省总工会面向基层服务职工座谈会,本溪市总工会班子成员和各县区总工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各县区总工会结合各自实际,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向基层服务职工谈了各自的想法和措施。平山区总工会、明山区总工会针对社区工会职工服务驿站建设情况做了汇报,并进行了广泛
期刊
曾有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讲述的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一家民营教育机构从萌芽到发展,历经坎坷最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故事.
期刊
长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同时大量闲散资金的产生使得公众的投资欲望高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刑法一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