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社会重农轻商,城市商贩的地位不高,管理城市的官员对商贩有歧视。商贩贪利,往往过界经营,将正常街道侵占,即“侵街”经营,这很让城市管理者头痛。更头痛的,还是那些乱扔垃圾、乱倒污水、高空抛物等行为。所以,唐宋的法律对此有规定,犯法者,必获严惩。你看像《清明上河图》中汴梁的繁华城市景象,如果没有很好的城市管理,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所以,宋朝单是京城汴梁,就有由500多人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执行城管的任务。还立法对商贩进行严格的管理,如:不许在官府门前设市摆卖、不准在民宅附近摆卖。但过去的人虽然轻视商贩,却对商贩有仁爱之心,有身份的人家,其家教就有不与商贩计较的训导。
古代的城管也称“胥”、“卒”,权力大。官员是流动的,即流官,城管胥卒却是当地人,所以常常发生胥卒欺负官员的故事—明朝有个叫况钟的,初到苏州当官,上任前宣德皇帝赐给他一道圣旨,许以“便宜用事之权”。获得这个特许的官员权力很大,但况钟不拿这个宣示于人,苏州府的吏胥不知道他有这个核心武器,欺负况钟人生地不熟,做了很多为非作歹的事,有的甚至当面呵斥况钟,况钟被骂得不敢出声。
突然有一天,况钟召开苏州府所有城管队员大会,会上,况钟命设香案,将礼生即文化局负责主持祭祀等典礼的司仪叫来,磕头跪拜,宣读圣旨,随后一个一个地数那些不法胥卒的罪行。数完,“群胥骇服”,况钟事先挑选了健壮的特警数人,当场执法,将一个曾经踩踏过商贩头的小胥扔到空中,当场摔死,一连摔死了六个经常欺负商贩和百姓的城管。经过这一整治,“上下股栗,苏人革面”,苏州的城管不敢胡来了,商贩也老实了。
盖有非常之人,能为非常之举—苏东坡被贬到琼州,后调回,暂时居住在阳羡。苏东坡是大诗人,前来慕名拜见的不少,但都是诗友,几乎没有官场上的人,官场上的人害怕跟他来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个诗友姓邵,劝苏东坡从此住在阳羡算了,别当官了。苏东坡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打算长期住下来。邵某就到处给苏东坡看房子,终于给苏东坡张罗着买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当地也有城管,专门管理城市的交易、秩序等等。邵某到城管处给苏东坡办好了一切手续,把房子收拾好了。但是,刚刚结束贬谪、还未起复的苏东坡是很穷的,搜尽所有积蓄,才勉强凑够了房款。苏东坡挑了个好日子,准备搬进去。
一日,苏东坡与朋友外出游玩,走到一个黄村,听见一家人家的破屋里传出一个老妇人非常伤心的痛哭声。苏东坡说:这家人必定遇到最难受的事儿了,要不然不会这么绝望伤心。随行的朋友说:不关我们的事,走吧。苏东坡说:这是民间疾苦,遇上了,不管不顾,就是见义不为,无勇也,是士大夫不齿的。
于是苏东坡和朋友就进门询问,一问,才知道,这家人被城管强行驱逐到这儿。老夫人伤心地哭诉:我原来住在城里,家里的房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都上百年了,可是,我的不孝儿子把房子卖了。苏东坡说:您是长辈,卖房子这种大事,最后需要您点头啊!老妇人抹了一把眼泪,更伤心了,哭着说:我不答应,他竟然勾结城管将我撵出来了,我这不孝的畜牲儿子啊!
苏东坡回头看看邵某,一问才知道,他买的房子正是这老妇人家的旧宅。苏东坡略一思索,即对老妇人说:你家的房子是卖给我了,这样吧,我把它还给你,邵老师还重新装修了一下,都收拾好了,你就明天重新住回去吧。老妇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将手伸到裙子下面,一个劲儿掐大腿,看是不是在做梦。苏东坡让人把老妇人的儿子找来,说你明天就把你母亲接回老宅去住。老妇人的儿子低头不说话,苏东坡问:“怎么,你还不愿意?”那儿子说:“钱我都花了很多了,城管怕不答应。”苏东坡就当场把房契烧了,说“这下你放心回去住吧。”
阳羡的城管知道了这事儿,说苏老师这是闹哪样儿啊?那时的城管虽然也有作恶的,不过毕竟还有人能治他们。
古代的城管也称“胥”、“卒”,权力大。官员是流动的,即流官,城管胥卒却是当地人,所以常常发生胥卒欺负官员的故事—明朝有个叫况钟的,初到苏州当官,上任前宣德皇帝赐给他一道圣旨,许以“便宜用事之权”。获得这个特许的官员权力很大,但况钟不拿这个宣示于人,苏州府的吏胥不知道他有这个核心武器,欺负况钟人生地不熟,做了很多为非作歹的事,有的甚至当面呵斥况钟,况钟被骂得不敢出声。
突然有一天,况钟召开苏州府所有城管队员大会,会上,况钟命设香案,将礼生即文化局负责主持祭祀等典礼的司仪叫来,磕头跪拜,宣读圣旨,随后一个一个地数那些不法胥卒的罪行。数完,“群胥骇服”,况钟事先挑选了健壮的特警数人,当场执法,将一个曾经踩踏过商贩头的小胥扔到空中,当场摔死,一连摔死了六个经常欺负商贩和百姓的城管。经过这一整治,“上下股栗,苏人革面”,苏州的城管不敢胡来了,商贩也老实了。
盖有非常之人,能为非常之举—苏东坡被贬到琼州,后调回,暂时居住在阳羡。苏东坡是大诗人,前来慕名拜见的不少,但都是诗友,几乎没有官场上的人,官场上的人害怕跟他来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个诗友姓邵,劝苏东坡从此住在阳羡算了,别当官了。苏东坡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打算长期住下来。邵某就到处给苏东坡看房子,终于给苏东坡张罗着买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当地也有城管,专门管理城市的交易、秩序等等。邵某到城管处给苏东坡办好了一切手续,把房子收拾好了。但是,刚刚结束贬谪、还未起复的苏东坡是很穷的,搜尽所有积蓄,才勉强凑够了房款。苏东坡挑了个好日子,准备搬进去。
一日,苏东坡与朋友外出游玩,走到一个黄村,听见一家人家的破屋里传出一个老妇人非常伤心的痛哭声。苏东坡说:这家人必定遇到最难受的事儿了,要不然不会这么绝望伤心。随行的朋友说:不关我们的事,走吧。苏东坡说:这是民间疾苦,遇上了,不管不顾,就是见义不为,无勇也,是士大夫不齿的。
于是苏东坡和朋友就进门询问,一问,才知道,这家人被城管强行驱逐到这儿。老夫人伤心地哭诉:我原来住在城里,家里的房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都上百年了,可是,我的不孝儿子把房子卖了。苏东坡说:您是长辈,卖房子这种大事,最后需要您点头啊!老妇人抹了一把眼泪,更伤心了,哭着说:我不答应,他竟然勾结城管将我撵出来了,我这不孝的畜牲儿子啊!
苏东坡回头看看邵某,一问才知道,他买的房子正是这老妇人家的旧宅。苏东坡略一思索,即对老妇人说:你家的房子是卖给我了,这样吧,我把它还给你,邵老师还重新装修了一下,都收拾好了,你就明天重新住回去吧。老妇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将手伸到裙子下面,一个劲儿掐大腿,看是不是在做梦。苏东坡让人把老妇人的儿子找来,说你明天就把你母亲接回老宅去住。老妇人的儿子低头不说话,苏东坡问:“怎么,你还不愿意?”那儿子说:“钱我都花了很多了,城管怕不答应。”苏东坡就当场把房契烧了,说“这下你放心回去住吧。”
阳羡的城管知道了这事儿,说苏老师这是闹哪样儿啊?那时的城管虽然也有作恶的,不过毕竟还有人能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