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不妨多“打扮”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wc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平时作文需要的时间长:准备材料,布局构思,首尾照应等斟酌,而考场作文则如相面一样,根据特定的要求做出整体的判定,打出“分解分”。因此,面对考官——阅卷老师,我们不妨在作文中多“打扮”,给考官留下美好印象,多争取些印象分。让“亮丽”文眉,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让作文得体的“服饰”,装扮试卷那静美雅致的“容颜”;让真挚的“话语”,敲开阅卷人情投意合的“心扉”;让珠玑隽永的“妙语”,在考场上显示摄魂夺魄的“魔力”。
  要想做到这一点,应该在以下方面向阅卷老师“打扮”。
  一、让亮丽的“文眉”,吸引阅卷老师目光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话说:眉目传情;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文眉(文题)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实质上,文眉不仅仅是招人眼目、刺激感官的外在表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文章内涵和立意的一种概括体现。文眉有着传神的魅力,畫龙点睛的功效,不可小觑。题写文眉可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进行包装,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现实生活,拟写一些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文题。有人曾将教材的名篇题目进行了包装,可资借鉴。比如《孔乙己》——《酒吧,男人,豆》;《背影》——《父亲,儿子,惜别》。这些包装都能够从时代角度出发,融入鲜活的思想,别有情致,独具韵味。除此之外,还可引用或套用歌词、诗句、俗语、格言、警句等,也不失为良策。巧妙化用诗句名言,涌起含蓄高雅的诗意;用耳熟能详的歌词俗语,拉起感情激荡的风帆;让创意奇绝的心语,浮动一叶翠绿的扁舟;用画龙点睛的技法,照彻广袤深邃的云霞。
  二、让得体的“服饰”,装扮静美雅致的“容颜”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而装饰则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就为文章的写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开辟了新的途径。话题作文“文体自选”的解冻,使作文完全摆脱了大一统的“蓝色多瑙河”——纯粹的议论文,找到了五彩斑斓的“真挚玛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开放是作文的面貌未知一新,为作文注入新的活力,使古板的‘面庞’留下了深深的笑靥,使木然的“深情”闪动出了智慧的灵光。常言道: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写文章也要写什么像什么,决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为赶时髦强用强套,胡编乱造。文章的体式要依据命题的要求、材料的性质、话题的特点及自己所写的内容、表现中心的需要来确定,同时要段落分明,切分合理,过渡自然,多分层次,联系紧密,让阅卷老师瞅起来顺眼,思考起来顺脑,回想起来舒坦,品味起来心欢——一目了然,过目不忘,流连忘返,啧啧陈赞。
  三、让真挚的“话语”,敲开阅卷老师情投意合的“心扉”
  写文章就是要表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感情,阐述自己的认识,正所谓“言由心发,文自情生”。“感情真挚”,是获得高分的要诀。“感情真挚”是指文章要表达出基于对所写事物的深刻认识和强烈感受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文章只有表达出真情实感,才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要知道,情感是考试作文中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是碰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燧石,这就需要考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心弦,决不能拿空话、假话、套话、大话去蒙阅卷老师。为此,就需要考生有双关爱的眼睛,注意观察现实生活,走进现实生活,认识现实生活,思考现实生活,感悟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感悟、思想、认识等,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金钱观等。同时也要善于抓住典型的细节,学会铺排和渲染、烘托,使文章情真意切,让阅卷老师“心动”。
  四、让珠玑隽永的“妙语”,显示摄魂夺魄的“魔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情感的涟漪。古语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常常提到语言要有文采,语言要诗化、散文化,但更重要的是考场作文的语言要形象、生动、隽永、深刻,有文采,有内涵、有蕴藉、有哲思。考场作文忌讳干瘪生硬、无色无味、含蓄晦涩的语言;忌讳只注重辞藻的华丽而缺乏实际内容、缺乏底蕴的语言。结合文章引用恰当的诗词、警句、名言是语言增色的一种方式,加之蕴藏情感、闪烁智慧、富含哲思的抒情性语句、议论语句,让这些昭示思想、认识、态度,体现灵魂、观念、价值的句子(或段落)在段首或段尾的显著位置上突出出来,会给阅卷老师多一个“动人”的打扮。
  阅卷的实践,让我深深感触到以上四点是考场作文最具表现力的支点。希望考生仔细体会,认真领悟,在考场作文中努力实践,写出能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的佳作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激发出来。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感,让他们自发地去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以民主的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在课堂中不断提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师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课堂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课堂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内容上,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不能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无论是低年级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写作,首要地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的每一次习作和写话都要使孩子有一种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有一种不吐不快,跃跃欲试,如果我们的习作做到这一步,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在阅读能力。平时我们说写作积于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 
期刊
记得那是一个朦胧的雨天,天空阴着那张满是愁云的脸,毛毛细雨密密地斜织着,带着淡淡的离别的味道。  正是在那样的三月里那样阴霾的天空下,她走了,去了另一个城市。  她,和我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无论是做功课,玩游戏,还是讨论问题,我们两个总是形影不离。  记得那是一个童年时代的秋天,我在莱芜那座繁华的城市,在茫茫人海中与她失散,就是找不着她了。那是我第一次與她一同出门,也是第一次与她失散。  而我却不
期刊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进入了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但是,常规教学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应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呢?  一、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很多教师都深刻地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使教师的教学增大了难度
期刊
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原因甚多,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农村中学语文的教材,脱离农村实际的比较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观念、能力及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教师仍旧存在陈旧的教学观念,没有跳出传统的思想。主要还表现在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等方面。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成为接受的载体。机械地掌握呆板的知识,没有充分的吸收。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
期刊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道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如今,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单元整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那么,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怎样上好复习课呢?下面我以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为例,具体地谈一谈。  一、 着眼于整个单元的复习,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拓展、迁移,从而达到加深理解
期刊
2001年南京一考生凭着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激起全国的反响,一时间激起了学生创作古白话作文的兴趣,也激发了许多学者关于文言文写作是否值得提倡的争辩。笔者认为,文言文不是单纯性地翻译、解释和死记硬背,也不是看似活泼热闹却失去语文教学实质,而应该是发散思维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文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名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
期刊
《七色花》讲述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实现心愿的故事。如果我有七色花,我会用七色花实现我的教学心愿:多学习最新的教育资讯,多融合英语教学和生活内容,多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多板书条理的教学内容,多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让美绽放小学英语课堂。  一、教学心态前沿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传授为主,长期以来形成了“广种薄收”的状态。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发生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