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建筑设计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owusheng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代表了建筑在新世纪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对生态建筑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并对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from the human and the natural ang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生态建筑有着较强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建筑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人类居住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它涉及到和居住有关的中国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筑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人文属性以及其空间属性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使用。
  2、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面积
  2.1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生态建筑应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 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2 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工程实践。我国大多的生态建筑理论研究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内,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缺乏具体实际案例的应用分析,许多国内外新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应用,导致产研脱节,也使得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大大落后于国外。
  3、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满足人的需求,应该按照人的意图来进行设计,因为人才是城市的主导,如果城市的生态建设没有人的光顾,生态建筑设计建成之后,就会被荒废,那时,对于生态的建设全属无稽之谈。现代城市的建设,多是以满足市民的商务要求进行建设的,对于娱乐、购物、运动的场所,市民是比较热衷的。目前城市环境艺术,多以绿色环保的生态景观为主,对于交通便利和人们的商务需求不太看重。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生态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
  3.2 环境艺术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发展
  进行城市的生态建设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大环境的协调一致,有助于使城市整体建设更加鲜明,使生态建设在迎合人的需求时,能够更好地被得到长久使用,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帮助市民更好地进行生活与工作,把人的和谐理念融入到城市的生态建筑中去,使人与环境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存。进行生态建设,必须把商务用途的建筑物与单边环境建设项目融入到一体,使周边环境在尽量不破坏环境的整体建设,保证各种污染事项不影响对和谐环境的长久保存。比如,进行城市大型广场的环境设计时,保证周围高层建筑物不阻挡阳光的照射,对于广场上的人流活动状态来说,也应保证不影响对于周边居民生活或商务活动的良好发展,街道车辆行驶能够保证不影响广场人群的休闲活动等等。
  4、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生态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強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4.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生态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4.3健康舒适的原则。生态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5、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 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5.1 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
  5.2 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5.3 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5.4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候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5.5 建筑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5.6 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住宅区内,噪声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住宅区规划时应有效的考虑到防止噪音的设计,以便噪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6、结语
  生态设计思想是人类对20世纪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中国建筑师理应将生态原则整合融汇到建筑创作中,在实践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经验,以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克服环境危机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创造出真正可持续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韩继红,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上海绿色建筑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J].住宅科技,2005,
  [2]郭明,浅谈生态建筑设计,建筑探索,2004.3.
  [3]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J].工程与建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平战结合”是我国现阶段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人防地下室平战转换是新时期人防地下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平战转换;设计;土建部分  Abstract: “Peacetime "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ivil engineeri
摘要:机电设备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对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的关键。因此,本文针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上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机电设备安装; 质量控制; 应对措施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
摘要:大面积的还迁,面临的是时代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邻里关系的异化,这是一个复杂的再社会化的过程。  关键字:岭南特色;乡土情结;科学管理;创新模式  Abstract: Large area also moved, facing the changes of tim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the alienation of the lifestyl
摘要:随着日益增多的变电站新建,土建工程已成为变电站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变电站土建工程均采用混凝土结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是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正确的对裂缝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合理的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变电站;裂缝成因;裂缝预防;裂缝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
文章以杭州市滨江区江一区域为例,通过深入研习区域基本概况、全面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就如何对城市重点区域的交通如何提升,提出了强化区域交通联系、改善地面路网结构、完善交通
【摘要】钻孔桩水下砼的灌注过程是钻孔桩施工的关键工序,水下砼灌注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因此水下砼灌注过程应该作为钻孔桩的关键工序去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钻孔桩施工对施工过程的连续性要求很高,每个工序的衔接、人员安排、现场组织都要提前做好精密的部署。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对桩身质量质量造成影响,甚者造成断桩。水下砼的灌注过程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封底、导管埋深的计算、拔管、砼本身的和易性、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繁杂的水利工程,本文分析项目管理中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目标互相协调控制的方法和措施,项目运作管理方法和制度并灵活运用,才可以项目顺利、高效地建成。  关键词:水利工程;实施阶段;建设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licated proje
临床微生物学综合了临床医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院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
摘要: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明确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范围后,指出了目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字:建筑施工;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 是业主和承包商在实施合同中的一切
摘要:针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尤其是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性,从工程项目管理的造价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对策进行了浅显的研究,以期提高建设土建工程的投资效益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土建工程, 项目管理, 措施,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 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