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姑爷”罗康瑞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在大陆获得巨大成功的香港商人;在在2003年中国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中,他名列第七;在2005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他以13亿美元的资产首次榜上有名。
  
  在上海市中心的卢湾区,最出名的娱乐购物热点莫过于“新天地”。它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化功能设施的聚会场所,提供餐饮、零售、娱乐、文化及服务式公寓等设施。
  这个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地产项目的产生与一位2005年新上榜的“福布斯富豪”密不可分。
  迄今为止,罗康瑞在上海的“新天地”地产项目依然是业界的一个神话,有人评价他的操作为“神来之笔”。最初选择这块地皮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搞不懂此举意义何在。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新天地”周围的产业更是卖到了每平方米2500美元的上海最高价。罗康瑞凭此一举,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自己的名字在内地一炮打响,“瑞安集团”因此而名声远扬。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还幽默地给罗康瑞取了个“上海姑爷”的绰号。
  “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使国内数十座城市纷纷邀请罗康瑞和他的瑞安集团参与当地旧城改造。经过数十次实地考察,罗康瑞除在重庆和杭州分别出巨资打造“重庆新天地”及“西湖新天地”外,拟在武汉再出手100亿元,将汉口永清片区打造成“武汉新天地”。
  现在,只要有人说到罗康瑞,就必定会提到“新天地”;说到“新天地”,也不得不佩服罗康瑞。
  
  罗家四少
  
  罗康瑞是香港鹰君集团创办人罗鹰石的儿子行老四。
  罗家祖籍上广东汕头普宁泗竹埔村,祖父罗功贤少年时去泰国谋生,经营杂货。1938年罗鹰石携带3万多元港币汇票到香港拓展新业。1956年,罗鹰石见大量内地移民涌入香港,预计房屋需求必然大增,便转营地产业,于1962年创办鹰君公司。1974年到1975年,他趁工业复苏之机大量购入工业用地,发展中小型厂房,配合市场需求,结果大受欢迎。1978年开始,鹰君公司转向商业楼宇,并将旗下富豪酒店、百利保公司等“分拆”上市。由于资产迅速膨胀,罗鹰石一跃跻身香港的超级富豪之列。
  罗康瑞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是家里最顽皮的一个,“家里出了坏事,大人最先找的肯定是我”。可能正是因为幼时过于顽皮,父亲对罗康瑞的培养方式与其兄长皆有不同。15岁时,罗康瑞被送往澳洲念书,父亲没有给他一分钱,连去时的船票,都是母亲帮忙求情得来,而且还是货船的舱底,结果13天的航程,罗康瑞全程呕吐。在澳洲的第一年,罗康瑞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在酒店搬行李,在餐厅里做汉堡包,到工厂做工……如果说澳洲的生活磨练出后来的罗康瑞,那也绝对是父亲罗鹰石刻意所为。
  罗康瑞6年没回香港。回家第一天,父亲就带着他坐公交车到公司上班。当时是香港纺织业的全盛时期,罗康瑞因此曾一度在纺织厂实习。但他本人对地产业更感兴趣,除了小时候家族地产业的耳濡目染外,香港“人多地少”也是吸引他看好此行业的重要原因。
  罗康瑞在家族企业“实习”2年后,创立了自己的瑞安集团,关于他创业时的10万元钱,一种说法是“父亲罗鹰石丢给他的,还另附了一个工程项目”;另一说法则是罗康瑞自己向父亲借了10万元钱,从此自立门户。
  当时,罗康瑞的兄弟们在家族企业中已有不小的发展,三哥罗嘉瑞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鹰君集团总经理;二哥罗旭瑞主持了世纪城市集团(控股富豪酒店集团);六弟罗启瑞则接管了新福港集团(原称孙福记集团,主营建筑工程)。只有罗康瑞还处于创业阶段。
  然而发展到今天,罗康瑞在内地的知名度远超过其兄弟。有一次,当有人要向内地媒体介绍罗嘉瑞时说:“这是罗康瑞的哥哥。”为了不引起误会,这位人士还对自己所做的介绍特地声明:“瑞安集团与鹰君集团在法律和业务上没有任何关系。扯上罗康瑞,纯粹是为了叙述方便,因为他在内地比罗嘉瑞知名度高一些。”
  
  粉红商人
  
  罗康瑞也是兄弟之中惟一自行创业的。瑞安公司成立之初,加上罗康瑞本人,只有5个人。从事业发展之初,罗康瑞就看好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刚出道就有“公屋专家”的名头,初露后来“粉红商人”的基调。
  1971年自行创业以来,罗康瑞最初搞建筑,后扩展至房地产、建筑材料等,崭露头角;上个世纪80年代,瑞安集团进入西部地区和华南、华东发展建材、地产等领域,接着在上海投巨资兴建“瑞安广场”、“瑞虹新城”、“新天地”等大型项目,事业由此蒸蒸日上。罗康瑞与上海市政府部门合作愉快,也促使他在上海的投资愈宋愈多。
  1995~1996年,上海地产项目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罗康瑞说:“当时地产顾问们说,上海写字楼市场供过于求,而且数量可观,但我们无法简单相信。”于是他组织人进行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国际顶尖大公司,都还在租饭店的房间当办公室,上海顶级高档的办公大楼不足。于是,罗康瑞以3.0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现在位于淮海路333号的“瑞安广场”地皮,兴建现代化办公大楼。大楼刚建好,出租率就达到七成。后来整个上海经济快速发展,最高价时,曾有人开价70多亿元人民币,向罗康瑞收购“瑞安广场”。
  上海“新天地”更是罗康瑞的得意之作,这个项目所在地以前称为太平桥。在开发之前,有人对这个地方的描述是:“太平桥北面近邻淮海路,南面是肇嘉浜棚户区,因此太平桥是一个从繁华到穷困的过渡带,所以居民一直是以中层和中下层为主。而且这里的人口密度高,解放前就有三四所小学,也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污水都是走地表。”
  而现在对这个地方的描绘则是:“一边是招牌林立的淮海路,另一侧是密集的旧式弄堂,更远的地方是高层塔楼,而‘新天地’在其中更像一个精致的盆景:整洁的石库门弄堂,一色的清水砖墙、灰瓦斜顶,东边还有1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但这里没有弄堂里的生活——人口处星巴克的标牌,远端吴思远影城闪烁的大屏幕;如果借助望远镜,还可以窥视玻璃窗后喝咖啡的时髦男女。”
  罗康瑞挥洒着资本和创意,将代表旧上海市民生活的石库门房子转瞬间便进化成了全上海最时髦的消费空间。传说罗康瑞规划“新天地”的灵感源自弄堂里的一个老妪:
  话说当年意气风发的罗康瑞,独自一人背着相机走进太仓路的这条弄堂。深巷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坐在门口。罗康瑞上前搭讪攀谈,老太太对往事唏嘘不已。但她忽然看见罗康瑞身上背的相机,眼前一亮,便提出留影一张,罗康瑞欣然答应。老太太喜笑颜开,说要等一等,换身衣服就出来。大约过了15分钟,罗康瑞早已在楼下等得不耐烦了,始见老太太迈了出来。此 时站在罗康瑞眼前的老妇,一身精致的小旗袍,头发篦得分毫不乱,脸上也施了淡彩,显得格外精神。罗康瑞看得呆了,不由得暗自赞道:“到底是上海女人。”
  “新天地”后来的设计,让外国人在这里看到了昔日的上海,上海人又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罗康瑞的脚步并没有停滞。2004年,罗康瑞又计划在重庆化龙桥片区开建西部第一高楼。此楼设计98层,高300多米,外观呈帆形。罗称,目前,超过60层的高楼在全球仅10来幢,大陆地区也只有上海拥有88层高的金茂大厦,西部至今仍是超高层建筑的空白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名列世界前10位的建筑。”
  虽然瑞安集团在财力上远远不如香港10大财团中的和黄、恒隆、恒基等地产巨企,但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中,罗康瑞排名22位,是位极有政治影响力的商人。
  据罗康瑞自己的表述,对两地政治的积极参与,对自己极有裨益。“如果我没有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广阔的视野。决定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这让我了解到一个社会、一个经济,怎样才能保持和推动活力。”
  比起家族其他成员和香港大多数商人,罗康瑞在香港和内地政治上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有人称他为“粉红色商人”。
  
  天地一沙鸥
  
  《天地一沙鸥》是罗康瑞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那只追求独立和完美的主角约纳堂,是一只以追求完美的飞行技巧为生存最终目的的沙鸥。瑞安集团的标志就是一只沙鸥,罗康瑞用沙鸥的精神激励员工。同时也希望自己跟约纳堂一样,用锲而不舍、力求尽善尽美的精神带领企业不断成长。
  在罗康瑞眼里,约纳堂跟其他的沙鸥不一样,他说:“它每天都在将自己的能力、速度推进,它感觉这样才有满足,才有生命的意义。它的同伴都笑它:你看,这个小疯子,我们每天都在玩,在吃,多么轻松啊,为什么需要每天逼迫自己去练习?但是后来,它让同类承认,在飞翔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满足感。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所以过去的30年里,我都是沿着这样的目标做事,无论是为自己做事也好,还是为社会做事也好,我要求自己尽力去做。我看见自己在发展,就有很大的满足感了。”
  在创业的前7年,罗康瑞没有休过一天假,每天早上7点起床,打20分钟的练功十八法,看7份报纸,然后往往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瑞安集团的员工说:“老板工作起来非常疯狂,他每一分钟都喜欢工作。”这种工作习惯,罗康瑞至今保留。
  罗康瑞特别重视人才的培训。“我每年的工作目标规划是将20%的时间、精力,放在人才培训上,我亲自培养瑞安未来的接班人。”
  创业的艰难和磨难,罗康瑞积累了丰富的创业心得体会。“专注做相关本业上的事”就是罗康瑞对创业者的一个建议。为了分散风险,罗康瑞也曾搞过多元化经营,投资电脑、酒店、餐饮、旅游业。他回顾这段历程时感慨:“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因为公司的人才都是对工程、建筑熟稔,思维跟经验放在其他行业并不适用。投资这么多行业,开董事会时,怎么做决策?5分钟讨论一个行业吗?事后回头去看,就知道根本不切实际!”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罗康瑞便把其他行业的投资通通卖掉,回头做老本行,专心经营房地产、建筑材料。对于后来进入内地的房地产掘金者,罗康瑞的忠告是:“千万不要将香港人喜欢的设计原封不动搬过来;需要清楚了解当地市场环境,包括审批程序等与香港的不同。”他说,“一个人若是要过好生活,努力勤奋就够了,但若要做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靠眼光、还有运气。”罗康瑞认为,内地充满着无限的机会,他特别看好长江流域:“机会很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个环境和机遇!”
  “赚钱不是惟一目标,最重要在于是不是做自己喜欢、觉得有意义的事,只要能做得好,自然就会赚钱。”这是罗康瑞创业33年以来,始终不变的信念!
  对于国内年轻的创业者,罗康瑞也十分关注。他说:“我曾经给全国工商联秘书处提过书面建议,组织香港工商界、学界的代表去内地中小企业座谈,我本人就是从10万港元起家的,现在这些年轻创业者经历每一个阶段我都走过。”说话者1.7米出头的个子,脸上带着习惯性的微笑,穿着标志性的“改良中装”,融入了西装的元素。中西合璧,正是上海“新天地”的风格——这就是罗康瑞。
  
  罗康瑞个人资料链接:
  1948年出生;
  曾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书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
  1969年返回香港,在父亲的机构服务;
  1971年创立瑞安集团,任香港瑞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同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1998年受聘为上海大学顾问教授;
  1999年获“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
  1999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2003年“中国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排名第七;
  2005年首次入选“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编辑 陈 力)
其他文献
编者按:石青松先生,美籍华人,美国商业管理博士,现住俄克拉荷马州。  石先生曾在国内的旅游和进出口企业从事管理工作,1980年代留学美国;1990~1997年在沃尔玛工作,先后担任商场总经理,总公司国际采购部业务主管;1995年回中国深圳,主管第一家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店的开业工作;与此同时,担任中国内贸部顾问,并应邀巡回国内为中国企业家举行各种形式的领导才能培训班;1997年回美,应邀在美国第二大连
期刊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好,让我用100个例子来证实你们的错误吧!事实胜于雄辩。  世界上最富有
期刊
此次违背市场规律的石油涨价,有着非常明确的意图。它是否会如一些国家所愿,套牢中国经济?    中国进入高油价时代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当天起,汽油、柴油的出厂价,每吨分别上调300元和250元人民币,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上调。这是在一个月内,发改委第二次上调油价,也是今年油价的第五次调整。进人8月以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直在60美元/桶以上的高价位运行。在高油价等多种因
期刊
文化产业向非公有资本打开大门    8月8日,《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发布。在这份文件中,非公有资本被明确鼓励进入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并可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企业的改制,实现控股。  但出版物印刷、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都必须由国有资本持股51%以上。非公有资本还可建设和经营有线电视接入网,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初,一位名叫李家和的中山市大涌镇当地农民利用修水利时挖掘出的废红木做成木桶、桌椅等简单家用器具,没想到这种简单家具生产出来后大受街坊邻里的欢迎,更让李始料不及的是,随后大家群起效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涌居然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还获得“中国红木家具专业镇”称号。如今的大涌已有300多家红木家具厂,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已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交易市场。大涌生产销售的红木家
期刊
老板问新来的出纳:“你在干什么?”回答说:“在数钱。”半年后再问,回答说:“在工作。”看得出,这样的出纳不只是在为公司机械地数钱,而是为公司进行神圣的财务管理。什么提高了他工作的合金量?是使命使这个普通的出纳增值了。  但是有多少肚皮高耸的老板有这位小出纳的境界?他们在为客户创造超过成本的价值吗?管理本身是一个受观念驱动的职业,管理者有使命,管理才会有成就。  真正的使命并不沉重,它从来就不是别人
期刊
不做“强龙”,就做“地头蛇”    1    一些企业在梦想中变得强大,一些企业在梦想中走向夭亡。  在这个处处讲究马太效应、规模经济的时代,“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口号响彻天地,做大做强的梦想几乎让每家企业都血脉贲张——东西相距10000里,南北温差50℃,以中国地域之辽阔,凭什么我就只能在家门口“戏水”,而不是像海尔那样在各区域市场横行四方?  然而,在快速扩张面前,各地迥异的消费习性,或远
期刊
女人一生想要的六个男人  阿 婪    我是女人,我想要这六个男人。  1.老爸:曾国藩。他可以总是那么忙,可以总是忧心忡忡,可以总是眉头紧蹙,可是作为父亲,在他的胸中左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之际,只要他抽一点空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一句家长意见,我就快乐无限;只要他在无数的严酷斗争之后,没有忘记轻轻地拍一拍我的头,我就会坚信固有的理想和信念。  2.大哥:萧峰。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时,我就在旁边给他
期刊
营销学上有所谓“决胜终端”,这让许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终端能力来自终端”。  终端是“最后一战”不假,但“胜利之婴”的诞生并不取决于“摇篮”。有个经典笑话:一名饿汉吃完第五张饼,饱了,然后,他懊恼地说,“早知道这第五张饼可以吃饱,就不吃那四张了”!决胜终端,吃的就是这“第五张饼”。  一切竞争从设计时开始。终端胜负实际上早在开端时就被部分地决定了。假使开端生产的是一包坏牛奶、一支苦雪糕,你在终端
期刊
这个一出世便话题不断的网站俨然一个倒立而行者,以制造一系列的公众事件吸引公众眼球,直到优势成为了强势,芒果也成熟了。    七月的深圳天高云淡,空气里游走着淡淡的风。透过芒果网写字楼明亮的玻璃窗,一幢刚刚建好的大厦正脱去它绿色的防护网。在过去的14个月里,这个以金色大芒果为标识的团队,从最初的8个人一下壮大到2000多名员工,连餐室也改作了新员工的办公区。  速度奇迹来自于神奇的中国互联网。据第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