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环境日益恶化,负外部性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尽管循环经济是一种非常好的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它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负外部性 循环经济 “3R”原则
  
  一、负外部性问题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指出,某甲在为某乙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这些服务是有报酬的),常常附带地也给其他人(不是同类服务的生产者)提供了服务(正外部性)或带来了损失(负外部性),这种服务得不到收益方支付的报酬,也不能使受害方的利益得到补偿。负外部性存在出于一个原因:即导致这些成本的个人或群体甚至并不承担这些成本的——小部分。
  因而我们设想:如果污染者们不得不承担其全部社会成本,那么出于他们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就会以经济的方式消除尽可能多的影响。但是要这样做,我们就不得不改变产权一一也就是说,改变有关所有权的现有法律。对财产的权利就不得不进行修订,包括所参与的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收益。由于所涉及的方面之多、评估之难,我们无法有效地评估实际污染者所引致的成本。在这样一种过程中隐含着如何判定特定活动副作用的真实经济成本的难题。人们很容易宜称所有的污染都必须被制止,但是如果消除污染的总成本超出了其收益,那么该经济就会得到较少的真实收入。
  在以税收或奖励的方法解决侵害效应的建议中,同样有缺陷。税收应等于损害,并随侵害效应的数量而变。税收带来的效应是,生产者的目标不是要减少损害,而是减少税收,很有可能间接带来很高的避免损害的成本。由于没有提出税收的收益应支付给那些受损害者,因而税收与强制企业支付受损者的赔偿方案时不同的。
  具有外部非经济效应的经济活动数量在不断上升,全面禁止这样的活动将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而且有些活动是很难禁止的。比如为了避免海上石油泄漏,可以禁止海上石油钻探以及从水路运输石油产品,但是一个国家禁止了,其它国家还在继续运输。
  那么我们能否消除这些副作用中的大部分,而不取消产生它们的经济活动呢?循环经济的产生实际上是对负外部性问题一种两全的解决方法。
  循环经济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负外部性的治理方法,对污染物、废弃物的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认为产生负外部性的物品也可以有好的一面,在别的地方可以加以利用。就像有些害虫并不只是害虫一样,它们还是益虫的食物。对排放物的再生化、再利用不仅能从本质上缓解环境压力,还能解决目前各种能源短缺困难。
  清华大学教授孙恒虎发明“凝石”技术获得成功的消息就是循环经济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的最好验证。这种技术以工业废渣废料为原料,生产出一种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新材料,它不仅解决了工业废料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凝石”的生产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水泥,并彻底解决了水泥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物质不断循环利用,让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零排放)或者只产生很少(少排放)的废弃物,在根本上消解环境与发展之间冲突,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二、“3R”原则的困难
  
  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形成物质流动的闭循环,遵循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的“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尽可能少用或循环利用资源。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与传统经济中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物质流动模式相对而言的。
  循环经济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否成功实现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甚至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就像一种生产关系代替另一种生产关系一样,旧的生产关系不会因新的生产关系先进就自动灭亡,相反它会不断抵抗,因为新的生产关系并非符合每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尽管循环经济是一种很好的生产方式,但是并非人人都赞同,再加上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其发展过程将面临着种种困难。
  
  1.减量化分析
  节约型社会中的“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要提倡节约不浪费,二是在生产过程中,用尽可能用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由过去“高投入—低产出”的粗犷型转变“低投入(精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生产方式,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节约就是要节约总的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总成本收益比,以最少的社会总成本换取最高的社会总价值。只有生产过程的减量化与消费的减量化并举,才能构建节约型社会。
  减量化也有两层含意,一是污染物的减排,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减少产出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压力。在单位产出资源和能源消耗减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再利用和再生化,才是有意义的。减量化正是节约型社会所倡导的。
  据专家估计,我国中小工业企业产品单耗和国内大企业同类产品相比平均高出30%-60%,节能潜力巨大。当前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目前中国主要建材产品的耗能都大于世界先进水平:水泥高出50%,平板玻璃高出68%,陶瓷砖高出150%,卫生瓷高出200%。
  减量化的当前任务是生产方式由粗犷型到集约型的转变,长久任务是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生产函数中不可再生资源、技术、资本及劳动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因而减量化毕竟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根本性办法,长久之计是不断开发出新的能源,并以新的技术提高现有的生产力。环境保护逼迫我们采取石油替代技术。目前很多国家致力于生物能源的开发,生物乙醇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再利用的博弈分析
  尽管再利用是一件好事,但是并非人人都赞同再利用。多数情况下,原料的供应商并不希望此原料将在企业中循环利用,或是有再生资源替代这种原料,因为这将使其销售量大减。而且,如果在企业中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成本很高,企业自身也会抵抗这种生产方式。
  于是,在原料价格与循环再利用成本之间将展开一场博弈:当循环再利用的成本大于原料价格时,企业会选择用原料;当循环再利用成本小于原料价格时,企业才会选择循环再利用资源,但是这将使原料的需求量将 大大减少,供应商为了提高销售量,会采取降低原料价格的措施,使原料价格不断趋于其循环再利用成本,达到均衡时,原料价格等于其循环再利用成本。价格越低的原料循环再利用的可能性越小,比如水、空气;而价格越高的原料循环再利用的可能性越大,比如金、银等。
  一个企业的排放物如果不能被自己循环再利用,而能被其它企业消化再利用,于谁都是一件好事。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排放物是卖给“消化企业”呢,还是出钱让“消化企业”领走。
  如果“排放物”是卖给“消化企业”的,排放企业不但可以不为排放污染物买单,反而能赚外快,这将助长企业的排污量。如果排放企业出一笔钱让与“消化企业”代为消化,即使“消化企业”不消化,已经赚了一笔资金了。但是我们必须迫使“消化企业”消化排放物,否则就没有它存在的必要了,于是我们作出以下假设(1)这些排放物是很难囤积的货囤积成本时相当昂贵的;(2)直接排放是要付出代价的。
  若直接排放的代价为P,排放物的转让费为X,须有P1≥X,否则不会排放企业转让。我们设想有这样一个简单的企业间排放物的循环:
  对于企业A来说,应有Z+R1≥K1+G1+X,Z可以看作是对企业A的补贴。
  
  3.再生化壁垒
  每个企业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的排放物或产品的用后废弃物再利用,就像每种生物在完成自身生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排放物一样。于是这就得依赖于企业间或行业间的消化吸收。但是由于技术壁垒,跨企业、跨行业的排放物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化存在很大的难题。
  现在许多材料都讲求高端化,在材料的合成过程中,都在向更耐用、更耐高温、高压方向发展,这些高端材料用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很小,而且不易分解和再生化,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这些就是循环经济链的链条断开的地方。
  要解决此类问题,将循环经济链的链条衔接起来,就必须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还应该包括使生产的产品的用后废弃物可分解、可再利用、可再生化,否则此类材料或技术不应予以使用。
  循环经济观要求产品的外包装一定要易于分解,并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三、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与发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是密切相关的。减量化实际上是要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利用、再循环与范围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资源再利用、再生化如果在一个产品中不能完成,可以扩展到多种产品;如果在一个企业中不能完成,可以扩展大多个企业如果在一个产业中不能完成,可以扩展到多个产业。以前我们的产业链是一个开路,我们现在要把它变成一个闭合回路,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循环经济。
  只要是经济效益,即使政府提倡,精明的企业家自己也会主动去做的。但是这个大的产业链闭合回路至今还没形成,中间还有很多断开的地方,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好的技术,指的是有很多废弃物,我们都知道扔掉不但可惜,而且污染环境,但是无奈没有将其再利用、再生化的技术。另外有些环节、再利用、再生化是可行的,但是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资本都流向了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对于此类经济效益低的部门,无人问津。要发展循环经济,我们现在必须做的就是要把产业链中断开的地方衔接起来,大力发展这些衔接产业。一方面要大力研究和开发相关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效益暂时较差的衔接产业,政府应大力扶植。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难以实现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的设想。因而有必要在MIS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再建新型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模
<正> 山东省1987年正式提出“科教兴鲁”战略,至今已经12年了。期间,我省在科技、经济社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全民素质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最近,省委、省政府关于山东
<正> 学校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真实情况反映。教学档案作为教学工作的信息库,给学校领导决策、制订教学、教研规划和管理制度提供了依据;为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普遍
<正> 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很好,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党的十五大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摆上了关键地位,对科技工作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寄予很大的希望。
<正>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微粒不应超过60-90微克,我国规定的标准为150-500微克,而我国600多个城市能达到150微克一级标准的
企业战略管理,这一国外近二十年来逐步确立、成熟起来的管理思想,其宗旨是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
<正>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竞争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认识、评价和提高竞争力遂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关于竞争
<正>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将“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而高度重视,出现了许多新的制造战略理论和新的制造系
<正>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具有根本性的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另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伟大的变革必将涉及社会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它们不仅在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活跃市场、保证市场竞争力度、充分保持市场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