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养殖加工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螺旋藻(Spirulina)是四大人工养殖微藻中产量和产值最大的微藻,在营养健康、畜牧养殖、固碳减排、环境工程等领域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和挖掘。我国的螺旋藻粉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市场上流通的螺旋藻产品(粉、片、胶囊等)中,90%属于膳食补充剂。本文主要立足于营养健康领域,对螺旋藻产业化养殖、加工环节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概述螺旋藻产品的营养特性和安全特性,最后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螺旋藻产品标准进行梳理,并对螺旋藻产业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可进行CO2生物转化和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螺旋藻产业,需要在提高单位产量、养殖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以及结合物联网技术,大力拓展新鲜螺旋藻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螺旋藻;养殖;加工;营养;安全性;质量
  螺旋藻(Spirulina)是低等原核生物“节旋藻”的别称,是一种碱性水体(pH值约为9.5)中天然存在的浮游光合蓝细菌,少数属于底栖型[1]。螺旋藻由单列细胞组成不分枝丝状体,藻丝体长为200~500 μm,宽为5~10 μm,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形弯曲,在生长到一定长度(螺旋数)后通过断裂进行繁殖。1519年,西班牙科学家Hernando Cortez在墨西哥的Texcoco湖首次发现螺旋藻[2]。在南非乍得共和国,螺旋藻干燥的藻泥饼粉末有与番茄酱、胡椒拌和后浇淋在食物(米饭、豆、鱼、肉)上食用的习惯[3]。螺旋藻不仅可以应用于食品(功能食品、添加剂)、医药(天然胡萝卜素)和饲料工业,还在环境(检测、修复)、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全球螺旋藻的总产量约12 000 t/年,单位产量最高达到91.0 t/(hm2·年)[2]。我国的螺旋藻养殖企业有60余家,年总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约9 600 t[4];养殖面积约为750 hm2[5],单位产量仅约13 t/(hm2·年),螺旋藻的养殖及管理水平还亟待提高。本文主要对螺旋藻养殖、采收、干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螺旋藻的营养特性与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螺旋藻产业及食品工业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
  1 螺旋藻养殖及影响因素
  螺旋藻约有38种,人工养殖的螺旋藻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 maxima)2种[6-7]。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螺旋藻形态易因环境胁迫而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着生理学、营养学、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变化[8]。
  1.1 螺旋藻的培养基组成
  螺旋藻作为一种可人工大规模养殖的微藻,其营养成分与培养基的组成紧密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有扎鲁克(Zarrouk)培养基[1-2]、改良Zarrouk培养基[1]、Rao培养基、Oferr培养基[2],也可以使用其他简易培养基进行养殖[9]。螺旋藻传统养殖过程中的NaHCO3用量很大,一方面是提供足量的碳源,另一方面是使培养基pH值呈碱性,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在扩藻期,培养基中NaHCO3的浓度一般为8~10 g/L,正常养殖期间NaHCO3可降低到2.5~4.0 g/L。Olguín等曾于1998—2001年将海水与淡水以体积比1 ∶ 4混合并加入2%(体积分数)猪粪厌氧发酵后的上清液作为培养基养殖螺旋藻,同时在第0、3、5天向养殖池中补充2 g/L的NaHCO3,保持水体的pH值为9.5,螺旋藻在夏天的平均产量达到 14.4 g/(m2·d)(池水深为0.15 m)和 15.1 g/(m2·d)(池水深为0.20 m);养殖水体中的氨基态氮利用率为84%~96%,磷的利用率为 72%~87%[10]。
  螺旋藻培养基的组成应基于养殖用水的水源品质进行,为了避免其他藻类的生长与污染,以及螺旋藻的品质,养殖用水必须达标,城市管网用水是一个便捷的选择。养殖后的水体在重复利用前需进行适当处理,其中反渗透处理的水对螺旋藻的生长影响最小,也能够保证螺旋藻品质的稳定性。
  养殖批次间增补的培养基主要是硝酸钠或尿素,尿素和硝酸根离子能够供给螺旋藻足够的氮,但高浓度会致毒。螺旋藻可以在仅含硝酸根或尿素的培养液中生长,但复合使用2种氮源对螺旋藻的生长有好处。磷酸盐、Mg2 和Ca2 的添加量需要控制。K 可以适当增加,以不超过Na 浓度的5倍为宜[2],可以基于实际生长条件确定培养基组成。
  藻类与陆生植物类似,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CO2),理论表明,1 hm2的微藻可以利用12.6%的太阳能产生280 t/年的干物质,相当于生物转化513 t CO2[11-12],Sydney等发现,钝顶螺旋藻(S. platensis LEB-52)的CO2生物转化能力为318.61 mg/(L·d)[13]。有机胺作为一类CO2捕集吸附剂,固碳效率高。Da Rosa等采用CO2替代Zarrouk培养基中的NaHCO3作为碳源,CO2的供给量是每天每毫升培养液中通入0.36 mL CO2,然后在光照时间内,每小时通气2 min,最终得到的钝顶螺旋藻粉(Spirulina sp. LEB 18)的蛋白质含量为60.8%,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4.4%,脂肪含量为100%[14];为了延长CO2在培养液中的保留时间,在培养液中添加0.2 mmol/L乙醇胺(Ethanolamine,简称MEA),所得螺旋藻粉的蛋白质含量为44.4%,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82%,脂肪含量为8.3%;螺旋藻产量提高31.4%。但添加乙醇胺影响了螺旋藻对氮元素的生物转化,从而螺旋藻粉中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王兆印等比较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N-甲基-二乙醇胺对螺旋藻生长和固碳的效果,发现三乙醇胺能够显著促进螺旋藻对CO2的生物转化,增加螺旋藻的产量,提高固碳速率[15];但与da Rosa等研究结果[14]相似的是螺旋藻中多糖含量增加而蛋白質含量减少。有机胺具有一定的毒性,其用于食用螺旋藻养殖时存在安全风险。   1.2 螺旋藻养殖的影响因素
  螺旋藻的生长不仅取决于培养基组成和CO2供应,还与藻种、养殖池、养殖场所处地理位置、养殖季节(温度、光照)、其他因素(pH值、虫害)等密切相关。
  1.2.1 藻种 钝顶螺旋藻与极大螺旋藻的生长速率不一致,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钝顶螺旋藻比极大螺旋藻的生长速度快。螺旋藻不同藻株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不同,来源于非洲乍得湖的钝顶螺旋藻和墨西哥Texcoco湖的极大螺旋藻的光合速率远大于来源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区碱湖(察罕淖尔湖)的钝顶螺旋藻[16]。螺旋藻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表明,螺旋藻在每日13:00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早于或晚于这一时间点的光合速率都有所下降。螺旋藻的呼吸速率与生长速度负相关,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2.2 养殖池 螺旋藻的养殖分为异养培养和自养培养,大规模的养殖都属于自养培养,形式包括开放养殖系统(开放池、跑道池、圆型池)、封闭养殖系统(光生物反应器)和复合系统等。Soni等从空间需求、面积/体积比、蒸发量、水分损失、CO2损失、温度、气候依赖性、过程控制、可清洁性、生物量质量、生物量密度、采收效率、采收成本、光利用率、成本最高的工序、污染控制、投资额、产量、水动力对螺旋藻的压力等指标对不同螺旋藻养殖系统进行了比较[2,17]。
  开放养殖系统包括天然湖泊、濒海湖、池塘、人工池塘或者容器等,最常见的是人工开挖的狭长型大池、圆形池和跑道池。开放养殖系统的建设和操作比较简单,但存在产量相对较低、光利用率低下、蒸发损失、CO2逸散损失、占地面积大且容易污染(包括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等缺点。
  封闭养殖系统的光生反应器分为直柱型、盘式、管式、板式等多种类型,光源有自然光源,也有人工光源,便于生物量聚集,污染可以做到最小,反应系统的材质有玻璃、聚酯塑料等多种,但系统清洗以及大规模养殖还有待进一步的技术提升。
  复合系统主要是让光生反应器类似于开放池以便降低运营成本,有2种类型:一种是将开放池覆盖隔断外界污染,另一种将光生反应器的管道直径尽可能扩大到类似于开放池[18],这样的复合系统综合了开放池和光生反应器的优点,从而在保证最小污染的同时,具有最大产量、最小CO2逸散损失的特点,但还需要大量的陆地面积和技术攻关。
  为了提高螺旋藻的生物采收量,生物膜贴壁培养法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19]。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刘天中团队建立的生物膜贴壁培养技术,以CO2为碳源,螺旋藻的产量达到 38 g/(m2·d),CO2的利用率为75.1%,螺旋藻粉的蛋白质含量超过60%,但整个中试系统的建设成本达到200美元/m2,较传统开放池高出许多。以CO2为碳源进行螺旋藻养殖是提升螺旋藻养殖的环境效应,同时也是降低养殖成本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微藻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势,但如何提高CO2的利用率,降低补碳成本需要进一步科技攻关[20]。
  1.2.3 温度 温度是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螺旋藻可以在低于45 ℃的条件下生长,温度低于17 ℃和高于38 ℃时,螺旋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但不会死亡。螺旋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9~35 ℃。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上显著,但对脂肪和γ-亚麻酸的影响不显著[21]。
  1.2.4 光照 光源质量、光照度以及光照时长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10]。在实际养殖螺旋藻时,推荐30%的阳光通量,但在养殖池水温需要快速升温的早晨除外。螺旋藻的生长仅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发生,但螺旋藻需要在没有光照的间隙合成蛋白质和色素,故不推荐24 h/d的长时间光照。
  Bezerra等将螺旋藻养殖过程中的光照度(光合光子通量密度)從36 μmol/(m2·s)提高到 72 μmol/(m2·s) 时,最大细胞浓度从5 200 mg/L提高到5 800 mg/L,当进一步将光照度提高到 108 μmol/(m2·s) 时,最大细胞浓度的获得时间从8 d降到6 d[22]。这说明低光照度更适合新生态藻丝体的生长,而高光照度能够缩短螺旋藻的生长周期[23]。2004年,Danesi等也得到类似的结论[24],使用尿素作为螺旋藻的氮源,光照度在2 000~5 000 lx 时,通过快速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和NADPH能加速细胞生长,但当细胞浓度达到 5 800 mg/L 时,细胞生长由于光通量密度的饱和而停止。
  1.2.5 pH值 螺旋藻养殖的最适pH值为9.0~11.0,碱性pH值既可以防止其他藻株的污染,又可以影响螺旋藻中色素和蛋白质的富集。当pH值高于11时,螺旋藻藻丝体会结块、变短,发生细胞裂解,胞内物流出,养殖池的颜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最终发生藻体死亡的结果[2]。钝顶螺旋藻的色泽、生长速率随pH值的变化有显著差异,在pH值为 8.5~9.5时,螺旋藻的生长速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但在pH值为9.5~11.0时,螺旋藻的生长速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培养8 d时,螺旋藻的细胞干质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25]。
  1.2.6 搅拌混合和通气量 螺旋藻的规模化养殖目前均采用液体悬浮法培养,养殖过程中对培养液进行周期性搅拌,以便保证营养液的均一性及螺旋藻藻丝体接受光照度的一致性。搅拌混合和通气对生产高密度的藻丝体和高质量的螺旋藻产品非常必要。搅拌混合和通气(空气)能够让培养池中的螺旋藻藻丝体具有均一的光照量,同时有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布及除去螺旋藻的生长抑制因子——溶解氧。在跑道池中,多采用5~60 cm/s的搅拌混合速度,过低的搅拌混合速度将在跑道池的拐角处产生死角(将跑道池的拐角设置成弧形可规避死角的产生),而过高的搅拌混合速度需要更高的能耗,其所产生的剪切力将增加藻丝体的断裂。在无NaHCO3的Zarrouk培养液中,螺旋藻的最适参数是光照度低于200 μmol/(m2·s),含0.5%二氧化碳的通气速度是0.0056 m/s[26]。   不同实验室规模养殖下,养殖参数的变化对螺旋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见表2[27]。
  1.2.7 虫害 目前,在螺旋藻的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危害,严重时轮虫大量吞食螺旋藻而导致绝收,造成灾害性损失。防治螺旋藻培养液中的轮虫,主要有物理过滤(250目以上滤网)去除轮虫成虫法和化学防治等2种方法。化学防治是利用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或毒物将螺旋藻和轮虫一起杀死,然后清洗培养池重新扩种培养。物理防治的方法过滤不彻底,部分成虫、幼虫和几乎全部虫卵随着滤液返回培养池,需要再次过滤,且随着过滤次数的增加,产生危害间隔的天数越来越少。化学防治虽然能较长时间控制危害,但由于一次性的将螺旋藻也杀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重新扩种又浪费了时间和资金,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另外,阿维菌素与尿素的交替使用可以降低轮虫的抗药性[28-29]。
  螺旋藻养殖过程中还可遇见点滴变形虫、半眉虫、原生动物和水蝇等虫害。用40目以上滤网可以除去/减少藻泥中水蝇(幼虫和蛹)的数量和其他杂质,降低藻粉中昆虫碎片的数量[30]。
  2 螺旋藻的采收和干燥
  2.1 螺旋藻的采收
  理论而言,螺旋藻的采收需选择在藻丝体中的蛋白质达到最高浓度时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对含螺旋藻的养殖水体进行吸光度测定,当56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
其他文献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收藏龙纹。其实,我的收藏之路从一开始就像很多收藏家一样属于杂家,看什么好就收下来。直到真正入行之后,陆续碰到一些收藏界朋友,他们都会给我建议。遇到胡瑞泽先生后,他告诉我,世上真正的大收藏家用来证明自己收藏的历程,都会收藏一个专项。如有的收藏家只收明清字画,有的收青铜器或者玉器……收藏一事本就浩如烟海,无论财力、精力乃至学识都有限,要想海纳百川、一一收集是做不到的。经他提醒,我
之所以用这样的一个标题,实在是因为《战狼Ⅰ》太惊艳了。一是本片借鉴好莱坞商业片的拍摄手法,演绎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除了一批国产新型武器及作战系统惊艳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片风也大有改变,抛弃了单调的集体主义主旋律,而毫不吝惜地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积极的一面,抛弃了刻板的军人形象,而表现了斗志昂扬的逗比型革命乐观主义;二是本片节奏把握和情绪渲染到位,和《鸣梁海战》的风格颇为类似,全片在“犯我中华
摘要:以第3次农业普查中全国及四大地区乡镇、村交通设施,村能源、通信设施,乡镇、村卫生处理设施,乡镇、村文化教育设施,饮用水来源情况,农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作为研究对象,对全国区域农业发展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村已经通公路,但是火车站、码头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覆盖率较低;东部地区路灯覆盖率以及5 km村委到居民定居点等方面远好于西部地区;我国基本所有的村已经通电、通
小太爷,东北人士。擅长侃大山、鬼扯和给人介绍对象。行事冲动,脾气火爆。爱好相声和摇滚,尤其钟爱长得像马志明的高峰、二手玫瑰和西游乐队,最近新宠是永动机。不抽烟不喝酒,常年短发。会一点二胡,懂很多掌故。最后一句,郝蕾和何冰是我永远的人生之光。谢谢大家。  “底”这个字其实有点奇怪,放在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不大一样,感情色彩好像也不太相同。  比如说:相声里“底”的意思是一段的结尾,通常被看作一个非常重要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前辈,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倡新国画运动,反对自清末民初以来弥漫于画坛的模仿守旧之风,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有过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从一开始岭南画派就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也遭到某些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检验,岭南画派不但在现代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岭南画派并没有随着时
摘要:以贵长猕猴桃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无菌苗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贵长猕猴桃茎段在MS 2,4-D 2.0 mg/L 6-BA 0.4 mg/L 蔗糖30 g/L 琼脂粉8 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对最高,达100.0%,且愈伤组织生长状况相对较好,质地最优,呈黄白色湿润致密状,在MS 6-BA 5 mg/L NAA 0.2 mg/L 蔗糖3
连环画是中国美术中的一个独立画种,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手法来表现。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甚至油彩、丙烯均可用于连环画创作,但最为常见、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  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如《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
Towada Art Center(十和田市現代美术馆)为艺术家、策展人兼画廊经营者村上隆举办了一次个人陶瓷展,这是这间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聚焦于手工艺的展览。展览的名字叫做“Takashi Murakami’s Superflat Consideration on Contemporary Ceramics(村上隆对于当代陶艺的Superflat思考)”,展出了包括28位艺术家的1800多件展品。
摘要:为评估PTD-FNK蛋白对猪精子冻后质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猪精液冷冻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0.1、1、10、100 nmol/L)的PTD-FNK蛋白,采用精子图像分析仪分析冻后猪精子的质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后精子Annexin V-FITC/PI染色后的凋亡情况,利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和多功能酶标仪检测不同凋亡途径中精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
关键词:草原蘑菇;ITS序列;分子系统发生学;系统进化树;分化时间  系统发生(phylogeny)也称系统发育、系统演化,是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进化或演化关系[1-2]。草原蘑菇主要生长在我国内蒙古中部草原地区,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维持牧草与草原蘑菇共生的生态体系[3]。目前对草原蘑菇分类的研究一直处于形态学分类研究阶段,运用分子标记对其属内种类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