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液压与气动一体化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想法。
  关键词: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实验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和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课后进行单一重复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而这些实验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脱节的。特别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于繁琐的理论听不进,听不懂,验证性的实验看过之后也没什么很深刻的印象。通过毕业班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所有专业课里最没用的课程,但实际上,液压与气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工程机械、汽车、航空、军事各领域。如何将课程的实验、实践性活动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通过承担汽车班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启用学校新建的液压实验室,对于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有一点体会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有针对性地删减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不是全部放弃,而是根据所教班级和学时,将以前常做的实验做调整,保留内容简单而实用的实验。比如保留简单机床液压系统的演示,让学生对液压系统有基本认识和感知。实验台简单明了,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它学生很容易认识液压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快上手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感受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操作方便、易发生泄漏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删除操作复杂、需要繁琐计算的实验。比如溢流阀的性能实验,因为每个小组的实验时间长,操作复杂;液压泵的性能实验,因为计算繁琐,学生很难掌握,没耐心,没兴趣。其实液压泵的性能和溢流阀的性能是本身固有的,企业技术员无需通过实验照样知道它的特性,这样的验证性实验可有针对性地删除。
  二、改进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方法。
  以前做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步骤都是老师先讲实验原理,再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再操作,记录数据,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压力的形成”实验是液压与气动里非常重要的的一个实验,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压力是由负载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对后续课程内容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往学生做过实验以后,学习好的学生能记住“压力是由负载决定的”这句话,但在后续内容讲压力阀,顺序动作回路时这句话的实际应用就不知道了,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记住这句话呢?可以对这个实验(如图所示)做新的教学设计,增加课程后续内容的引导。
  教学设计如下:在学生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和数据后,老师将溢流阀压力调整到0,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1)溢流阀压力为0,为什么液压缸不动”?这个时候多数学生都摇头不知道,老师并不急于给答案,接着调整压力问:“(2)将压力调到0.4Mpa为什么只有挂一块砝码的缸动”?这时候就有学生回答了“因为压力不够”。教师马上再次调整压力问:“(3)将压力调到0.6Mpa为什么二块的缸可以动,三块还是动不了”?这次就会有很多学生说“因为压力只够提起二块砝码而不够提起三块”。老师立刻往下问:“(4)要使所有缸都能正常工作,溢流阀压力应当为多少”?学生就会回答“应该比挂三块砝码的缸工作压力高”。最后得出结论:要使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溢流阀的调整压力应该大于系統中所有缸的工作压力。这样一步一步地将问题深入,使学生充分理解“压力是由负载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为课程后续讲解压力控制阀和压力控制回路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强调团队协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己动手搭建回路的操作性实验。
  学校新建的液压实验室购入了六台液压与气动双面实验台,它可以搭建各种回路,但是对于操作者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要自己选择元件并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连接液压管路,而且要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还牵涉到压力继电器、接近开关、plc、单片机等等,学生要单独完成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完成。实验过程这样设计:做单级调压回路搭建第一个实验时,老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5~6人,将成绩比较好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分到每个组任组长),六台实验台老师接好一台作为样板,另外五台由每个组使用。老师先手把手的教组长选择元件,按图一步一步接油管、接电路完成回路搭建;然后由每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重新进行搭建,这个过程中同学会互教、互帮、互助,出现错误会互相讨论,争论,参照老师样板,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直到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实验。学生成长快,成就感强,教学效果好。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看液压系统原理图,根据原理图接油管和元件,还能看懂电路图,根据电路图接好电路,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单级调压回路的搭建油路和电路相对比较简单,而到了下一个实验两级调压回路搭建,油路、电路更复杂,老师却不再接样板,不再手把手教学生接油路和电路,让学生自己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接,只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给予指导。再到下一个实验顺序动作回路搭建,就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并且设置压力故障让学生来排除,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搭建所想搭建的回路、自己设计电路。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像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讲的三步走“手把手、牵着手、放开手”,这三个实验重复的是步骤,不同的是内容,由简到繁,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就可以掌握得很好。
  实践性教学活动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老师在学生的促进下不断提高,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面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出,本文认真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切实有效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激增,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期刊
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新驱动则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驱动。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输出地,肩负着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和办学能力的主要标准,而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却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本文以观察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浅论当前部分高校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的问题与现状,从转变固有思维观念、改进教育管理机制、完善教材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入手,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了今后高校体育改革模式的方向,试图为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模式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效的体育教学也针对教学模式、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发展。在1999年发布的《中
期刊
摘要:地域文脉的活化需要通过展示来重新让人们认知,唤起曾经的文化记忆,而基于艺术教育体验的文脉活化更是注重在活化过程中人的再教育功能,通过空间改造的手段,在引起人们历史符号认同感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所传达的公共艺术教育体验,本文立足于探讨这一实现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艺术教育体验;文脉;活化;空间改造  一、艺术教育体验导向下的文脉活化  现存的诸多地域空间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者文化依存关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高等教育又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助学金制度作为保证国人均享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保障,其科学性与落实质量是百万贫困学子能否圆大学梦的关键。我国自建国以来逐步完善高校助学金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政策的细节,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与举措。  关键词:高等教育;助学金制度;贫困生;比较研究  
期刊
摘要:在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属于一项基本组成部分,对书法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我国高校书法教育中,忽略了对学生书法欣赏的教学,导致学生书法欣赏水平普遍不高,从而影响了高校书法教学效果。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书法欣赏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解析  随着近年来艺术教育在高校院校的广泛开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也在各高校院校中普及。在当前高校院校
期刊
摘要:通过电子技能大赛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師从电子元器件的符号这一基本项目入手,平时让学生多画图、多看图,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岗位需求、技能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技能;课程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技能,电子技能课不
期刊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早在30年代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创新规律及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成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教育;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要吸收新的思想、新的技术,还要对知识和技术进行改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目标虚高、德育内容远离生活、师生关系主客对立、德育方法刻板。高校主体性德育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能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判断,并对自己的道德选择感到满意,积极的践行道德选择,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最终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主体性德育关注大学生道德素质与道德能力的养成。它主要表现为:以主体性道德人格养成作为德育最终目
期刊
摘要: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人都在谈论创新的时候,可曾想过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创新能力。创新不仅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积极的态度,从心智模式上认识创新,还要学习前人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并在校企合作中大胆地去践行,才能把创新能力培养真正做到具体化、可行化。  关键词:创新;设计;主动性;观察力  1 前言  现如今,创新型的人造物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今后一切生产都是以消费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