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与主体性德育的呼唤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36942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目标虚高、德育内容远离生活、师生关系主客对立、德育方法刻板。高校主体性德育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能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判断,并对自己的道德选择感到满意,积极的践行道德选择,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最终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主体性德育关注大学生道德素质与道德能力的养成。它主要表现为:以主体性道德人格养成作为德育最终目标;面向生活的德育内容;主体间性的的师生关系;协商、对话的德育方法。
  关键词:主体意识缺失;高校主体性德育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繁荣社会文化的序幕。人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大学生处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了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德育是以促进大学生品德发展为目的的专门活动,它直接承担了丰富与发展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使命。但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等等。大学生往往拥有道德知识却没有道德素质,面对实际的道德困境时,价值混乱、言行不一,这些都严重降低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德育存在严重的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我国传统的社会集体主义文化的深远影响下,人的主体意识一直比较淡薄,体现在高校的德育过程中主要表现为:
  1,德育目标虚高,目标存在理想化、操作性差的问题。一方面道德理想泛滥,另一方面道德规则贫乏。如,大学生谈及道德理想如“爱国明理”、“公平正义”、“爱岗敬业”等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一旦身处现实情境却规范模糊,诸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峻,上课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数见不鲜,就业择业时眼高手低等等。这与传统道德教育习惯于塑造“完人式”的道德榜样、过多谈及理想教育忽视纪律规范有关,虚高的德育目标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符,容易造成大学生言行不一,价值混乱。
  2,德育内容远离生活。依托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多元文化正在不断交锋、融合、丰富和发展,这深深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生活方式。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竞争压力大、社会矛盾突出,大学生迫切需要专业的心理梳导。反观我国高校德育内容还是多以政治教育、法律教育为重点,围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党的方针及政策教育”为中心来展开。这样的德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比,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无法唤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3,师生关系主客对立。目前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往往自觉占领了道德高点,照本宣科的传递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政策法律要求,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知识接纳器、信息接收者。主客对立的二元关系,正是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4,德育方法刻板。高校德育方法有多种,但大多习惯于传统的集体教育、平行性教育、正面教育等。尤其在专门的德育课堂上,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或照本宣科,或照抄照搬,缺少从“应是”到“实事”的理论指引,忽视道德情感态度的激发,道德理性的啟迪还远远不够。
  二、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呼唤
  在高校开展主体性德育是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能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判断,并对自己的道德选择感到满意,积极的践行道德选择,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最终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主体性德育一方面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相信大学生具备自觉能动的掌握社会道德规范的愿望与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与道德能力的养成。主体性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主体性道德人格养成是德育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好的教育是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积极潜能,绽放人的生命能量,不再满足于某种已知的知识或是技能的传递,更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提高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建基于内在的自由,即为理性所控制的自由,具体体现为独立、理性、自觉、自为和自由的道德人格。德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学生的德性从受教走向自教、从教化转向自化、从他律变成自律、从必然走向自由,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2、面向生活的德育内容。主体性德育主张根据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和人的个性发展来确定德育的内容,鼓励高校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多元价值理念,尊重每一个道德主体,鼓励一切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兼顾公利与私利、兼顾社会规范与个性发展,正如道德的形成过程:人们在不断争论、协商、妥协中最后达成理性共识,这样的共识就是群体的共同契约:道德。此外,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纳入诸如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迫切解决的教育内容。
  3、主体间性的的师生关系。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者也都是被教育者。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信息传递者,更像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组织讨论的有序有效开展,阻止不理性的对话姿态;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拿出自己的道德认知与学生同享,阻止讨论漫无目的地随意发展;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理清学生的思路,帮助发现对话的矛盾论点,鼓励学生自我判断不做价值评判。
  4、协商、对话的德育方法。主体性德育反对任何形式的理论灌输,鼓励个体平等协商、互动对话。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生、社会、交友、择业等方面也进行了独立的思考,高校德育应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机会,鼓励大学生通过协商、对话、质疑、辩论等方式,澄清道德意义,优化道德认知方式,提升道德情感态度,增长道德智慧,最终实现人的道德人格成长。
  高校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道德发展中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协调了道德教育中社会规范与人的发展的统一,顺应了大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统一,对于促成大学生的个体品德发展与繁荣社会先进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辅相:《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2].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3].曹永国:《解构与重建:后现代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困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伊雷:《道德的本质和起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吴琼:《“文本”到“人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其他文献
英语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于梦瑞 马若楠 杨园园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语电影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从使用英语原声电影的背景、困难、应用和方法四个方面,讨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它。  关键词:英语原声电影;英语教学;应用  一、引入英语原声电影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更多地需要英语方面
期刊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的分析,发现舞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具体的分析,找出了原因。以高校舞蹈教育美育为出发点,以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着重研究并找出解决的对策,提出改进的建议,使高校舞蹈教学得到良好的实施。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前言  舞蹈从诞生以来就赋予其表现力、审美力、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本身是一种审美教育。国家教委提出了一系列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面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出,本文认真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切实有效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很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激增,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期刊
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新驱动则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驱动。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输出地,肩负着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和办学能力的主要标准,而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却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本文以观察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浅论当前部分高校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的问题与现状,从转变固有思维观念、改进教育管理机制、完善教材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入手,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了今后高校体育改革模式的方向,试图为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模式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效的体育教学也针对教学模式、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发展。在1999年发布的《中
期刊
摘要:地域文脉的活化需要通过展示来重新让人们认知,唤起曾经的文化记忆,而基于艺术教育体验的文脉活化更是注重在活化过程中人的再教育功能,通过空间改造的手段,在引起人们历史符号认同感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所传达的公共艺术教育体验,本文立足于探讨这一实现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艺术教育体验;文脉;活化;空间改造  一、艺术教育体验导向下的文脉活化  现存的诸多地域空间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者文化依存关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高等教育又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助学金制度作为保证国人均享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保障,其科学性与落实质量是百万贫困学子能否圆大学梦的关键。我国自建国以来逐步完善高校助学金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政策的细节,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与举措。  关键词:高等教育;助学金制度;贫困生;比较研究  
期刊
摘要:在书法教学中,书法欣赏属于一项基本组成部分,对书法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我国高校书法教育中,忽略了对学生书法欣赏的教学,导致学生书法欣赏水平普遍不高,从而影响了高校书法教学效果。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书法欣赏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解析  随着近年来艺术教育在高校院校的广泛开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也在各高校院校中普及。在当前高校院校
期刊
摘要:通过电子技能大赛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師从电子元器件的符号这一基本项目入手,平时让学生多画图、多看图,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岗位需求、技能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技能;课程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技能,电子技能课不
期刊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早在30年代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创新规律及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成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教育;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要吸收新的思想、新的技术,还要对知识和技术进行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