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60例和稳定期组(B组)42例;另选取我院普通肺炎患者9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血液,进行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氧饱和度(SO2%)水平的检测,常规留取痰液做痰培养培养;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病情发作频率及最终转归。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WBC、S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PCT、WBC、CRP及SO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mMRC、2年内发作频率与入院次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率及2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感染诱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PCT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07-0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且病情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肺部疾病[1-2]。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感染是诱发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因素,而降钙素原(PCT)则是细菌性感染的一种特异性指标[3]。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COPD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年龄52~80岁,平均(66.2±9.8)岁,并将102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60例和稳定期组(B组)42例。另选取我院普通肺炎患者99例为对照组,年龄范围在54~76岁,平均年龄(67.4±8.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血液,进行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氧饱和度(SO2%)水平的检测,常规留取痰液做痰培养培养;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呼吸困难指数(mMRC)、病情发作频率及最终转归。降钙素原检测采用罗氏ECL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0.05ng/mL为异常[4]。
  1.3 诊断依据及疗效评价标准
  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均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相关诊断[5]。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遵照《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施行[6]:患者仅在费力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mMRC 0级;患者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气短,1级;患者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2级;患者在平地行走100m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3级;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以至于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现呼吸困难,4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WBC、PCT、CRP及SO2比较
  2.2 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患者PCT、WBC、CRP及SO2比较
  2.3 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PCT水平以及预后指标的比较
  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mMRC、2年内发作频率与入院次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率及2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降钙素原的分泌主要受感染因素的影响,在健康人群中含量很少,约为0.1μg/L,一般不易检测出,但是当人体机体存在感染灶时PCT则会明显增高,其中以细菌感染增高最为异常,细菌内毒素抑制PCT分解,导致血清中PCT含量增高,最高甚至可以高达1万倍[1-3,6-8]。因此近年来多将PCT作为感染性疾病急性时相蛋白,是用于评估机体感染的良好指标[9-10]。降钙素原水平的高低与感染程度关系密切,随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患者感染后2h降钙素原水平开始增高,在感染后6~12h范围内降钙素原水平为异常,于感染后24h降钙素原水平达高蜂,因此降钙素原水平是早期感染评估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WBC、CRP及SO2检验结果显示,PCT、WBC、S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PCT、WBC、CRP及SO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mMRC、2年内发作频率与入院次数间比较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率及2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11-12]研究PCT水平检测来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结果显示PCT的含量除与细菌感染程度有关外,还与预后关系密切,PCT水平持续增高,则预示疾病进程快,预后不良。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WBC、CRP及SO2、mMRC均反映了患者病情不良,此期的PCT水平也较稳定期患者的PCT水平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率高和PCT水平高也反映了患者具有较高的细菌感染率,此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年的随访中也发现PCT水平高的同时,该疾病的发作频率增高,住院率及死亡率增加。   综上所述,对于感染诱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PCT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大海.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价值的探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8.
  [2] 陈社安,李炜煊,麦爱芬,等.定量检测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16-417.
  [3] 洪燕,胡志雄,周海英.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1,10(5):52-53.
  [4] 刘巧灵,许百专.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3):52-5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 龙威,邓星奇.降钙素原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4,25(1):216-219.
  [7] 黎艳聪,舒啸.血清降钙素原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意义[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5):77-78.
  [8] 刘敏,黄杰,杨菊燕,等.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3):66-67.
  [9] 龙威,邓星奇,陆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5):342-345.
  [10] 呼新建,李红霞,常晓悦.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前景[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 (19):66-67.
  [11] Christ-Crain M,Müller B.Biomarkers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diagnostic guides to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prognostic markers and mediators[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7,(3):556-573.
  [12] 黄瑜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4(2):247.
  (收稿日期:2014-04-2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8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对CR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PCT、CRP测定结果,并评价两种筛选试验结果。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期刊
[摘要] 本研究主要针对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背景下中医药学教育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医科院校中医药学教学中应大力实行模块式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尝试。在该模式下将案例教学法与中医学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此方法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关
期刊
[摘要] 探索建立完善的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化调配系统调剂操作流程,使其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调配准确性高,以防差错和纠纷的发生。通过反复调剂操作,结合实际工作,将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形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实际经验制定成中药配方颗粒自动调配系统调剂操作规程。完善的操作流程,可保证药物颗粒的稳定性,有效杜绝颗粒先后应用顺序不一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快。操作流程规范,方法得当,调配准确,避免差错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NICU护患沟通的作用。 方法 将100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于住院5d后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 两组患儿家属、医生、护士在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上有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方法 对照组按功能制护理模式常规宣教方法,观察组实施小组责任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食疗对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观察白血病化疗患者236例,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允许并经患者乐意配合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具体的中医食疗指导,评估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时间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干预组较之对照组, 骨髓抑制时间明显缩短,头昏、乏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多模式镇痛对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以期找到更为安全有效的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方式。 方法 将60例择期接受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关胸前由手术者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的阻滞,在手术结束之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并于手术结束时给予舒芬太尼以自控镇痛;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给予舒芬太尼以自控镇痛。于患者经静脉给药自控镇痛(P
期刊
[摘要] 目的 建立依折麦布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SB-C18(5μm,150mm×4.6mm)为色谱柱,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四氢呋喃(65∶25∶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nm,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 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好;依折麦布在40.23~402.3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其峰响应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急诊手术方法和技巧。 方法 回顾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30例,手术方式包括各种缝合、修补、悬吊、压迫、电凝、以及结扎等方法。 结果 上矢状窦损伤病例15例,横窦损伤病例10例,窦汇损伤病例5例,单处破口20例,多处破口10例。治愈18例(60.00%),其中静脉窦结扎术患者2例,硬脑膜瓣修补术患者6例,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术患者3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
期刊
[摘要] 目的 建立氯达软膏、利唑软膏、硫磺软膏医院软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 结果 氯达软膏和利唑软膏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控制菌检查均采用薄膜过滤法;硫磺软膏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铜绿假单胞菌检查采用常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机制。 方法 选择T2DM合并尿酸结石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诊治的未合并尿酸结石的T2DM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BP、DBP、TC、FBG、2h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BMI、尿pH值、HOM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