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珀佩蒂 澳大利亚的地下“鬼城”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一个孩子的意外发现,库珀佩蒂成为传说中宝石遍地的“神的宠儿”,成群的挖宝人蜂拥而至,挖坑凿洞形成一座巨大的地下城。
  在光线照耀下,蛋白石色彩斑斓的游彩有一种迷幻之美。因为这种名贵的宝石,库珀佩蒂成为了一块荣耀之地,也成为了一座“被诅咒之城”。
  在安静的夜里,人们能听到从地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据说那是矿难中死去的人始终不肯离去,依然在那里敲敲凿凿地碰着运气。
  这很像一部科幻电影中的月球场景:红色的荒漠直通天际,一望无垠的砂地上匍匐着矮小的灌木和枯黄的草;地面上耸起小型的沙丘,每个沙丘顶端都有一个圆形的浅坑;远处,随风沉浮的沙尘托起的是一片海市蜃楼……其实,这里是世界蛋白石之都,澳大利亚著名的“鬼城”——库珀佩蒂。
  地处维多利亚沙漠腹地的库珀佩蒂,应该说完全不适宜人类居住。在夏季的白天,这里的最高温度可以突破55℃;进入夜晚后,气温骤降,蚊蝇成群,即使草木都很难生存。所以,附近的澳洲土著们很少踏足这里。
  但是,由于一个孩子的意外发现,库珀佩蒂最终成为了传说中宝石遍地的“神的宠儿”。成群的挖宝人蜂拥而至,导致一座巨大的“地下城”迅速产生……但后来,随着矿源的枯竭,小城的喧闹戛然而止,热闹和繁华也变成过往云烟,荒凉与衰败使它成为了一座“鬼城”。在那些从兴盛到衰败的故事里,这座小城就像大漠深处一个最不可思议的传说。
  小探险家的意外发现
  1951年的夏天,一支由詹姆斯·哈奇森率领的探险队在维多利亚沙漠寻找金矿……
  自从澳大利亚第一个金矿被发现以来,全世界的投机者都渴望在这块新大陆上找到更多金光闪闪的宝藏。此时,这支探险队正被愁云笼罩。面对变幻莫测的沙漠,队员们的热情一天天减少,受尽了缺水的折磨,但却连半点金子的影子也没见到。身处茫茫沙海中,探险队进退两难。天色已晚的时候,队长哈奇森命令队伍安营扎寨。由于干渴难耐,在搭好帐篷之后,队员们就分散开来,朝不同的方向进发,前去搜寻水源。哈奇森叮嘱14岁的儿子——探险队最年轻的队员威廉·哈奇森,要求他好好照看营地,之后就和队友们离开了。
  14岁的威廉并不是个安分的孩子,他一直梦想能够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勇敢的探险家。搜寻水源的队伍离开没过多久,威廉就开始试着对营地周围进行探索,不知不觉中,他越走越远,在黑暗中迷路了……当队员们空着手回到营地,却发现小威廉不见了,全都慌了神。要知道,危机四伏的沙漠在夜晚比白天更加危险,更何况威廉还是个手无寸铁的孩子……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该怎样去找人的时候,小家伙出人意料地回来了,而且脸上还挂着神秘的微笑。气急败坏的詹姆斯正准备开口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却看见他从身后掏出了盛满水的羊皮袋,威廉找到了水源!不仅如此,他还带回了半口袋色彩斑斓的石头——蛋白石,一种在当时是十分名贵的宝石。
  很快,发现蛋白石的消息就传到了几百公里外的金矿上,矿工们纷纷组建车队,带着食物和饮水朝荒漠进发。
  当地的土著惊奇地发现,沙漠里一向人迹罕至的地方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大群工人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每天清晨和黄昏都在地面上挖坑、凿洞,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就缩回地下的洞窟里避暑。土著们指指点点,嘴里念叨着一个词:库珀佩蒂、库珀佩蒂。在当地的土语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住在洞里的白人”。
  据说,这里出产的第一批蛋白石就卖出了1.7万英镑的高价,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金钱的诱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矿工,到1919年,已有近500人聚集于此。一年之后,当地的矿业协会借用土著人的说法,把这个沙漠中新兴的小镇正式命名为“库珀佩蒂”。不幸的是,发现蛋白石的威廉·哈奇森没能看到这一切,在后来的一次探险途中,不满20岁的他不幸遇难。人们用他的名字为镇里的主干道命名,以此来纪念这个勇敢的小探险家。
  蛋白石的诅咒传说
  由于特殊的化学结构,在光线照耀下,蛋白石色彩斑斓的游彩有一种迷幻的美。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感叹说:“在一块石头上,既能看到红宝石般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也能看到祖母绿般的绿海”。
  在古罗马帝国,贵族们喜欢把蛋白石当作礼物送给心仪的女人。据说,当年的安东尼疯狂地迷恋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当他听说元老院议员诺纽斯有一枚珍贵的戒指,上面镶嵌着举世无双的蛋白石时,就决定买下来送给克丽奥佩特拉。然而,当安东尼提出用黄金和女奴和诺纽斯交换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绝。一气之下,安东尼威胁诺纽斯要么交出戒指,享受荣华富贵,要么留下家室财产,被驱逐出境。结果,诺纽斯带着戒指毅然逃走,令安东尼气急败坏。
  时间进入中世纪,蛋白石的名声急转直下,人们谣传小偷带上它可以隐身,巫师用它可以控制人心。19世纪初,英国作家斯各特出版《盖因斯顿的魔女安娜》,在书中,斯各特将民间传说发扬光大,笔下的魔女安娜头戴一枚硕大的蛋白石,安娜开心或者激动时,蛋白石会闪出火舌般鲜红的光芒。安娜不喜欢去教堂,她总是侧着头,防止圣水洒到蛋白石上。有一次,安娜躲闪不及,圣水滴落在了头饰上,她竟然因此死去。
  据说,拿破仑也曾送给心爱的约瑟芬皇后一颗有红色光芒的蛋白石——“特洛伊之火”。后来,宝石离奇失踪,宫里盛传“特洛伊之火”真的燃起火焰,化成灰烬飞走了。而西班牙王室的传说则更为凄惨:多情的国王在一次出行中与女伯爵坠入情网,临别时,国王许诺会回来接她,于是,女伯爵痴痴地等待。谁料负心的国王却娶了别国的公主。悲伤的女伯爵将一腔怨恨注入一颗美丽的蛋白石,镶在戒指上,当作新婚礼物送到王宫。公主对这枚戒指爱不释手,终日戴着到处炫耀,不久就患上怪病,不治而亡。更离奇的是,先后继承这枚戒指的其他皇室成员也一个接一个患怪病而逝。最后,不信邪的国王决定收回这枚戒指,亲自保管,没过多久,国王也一命呜呼。而那枚戒指也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尽管越来越多的传闻给蛋白石蒙上不祥之色,但它的身价仍然居高不下……   在库珀佩蒂,挖矿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当时的矿工大多只有一身苦力和一把镐子,他们在沙漠里盲目搜寻,一切全凭经验判断,如果挖到十几米还不见矿石就会放弃,然后另寻他处。即使打出了矿井,简陋的保护措施也无法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因此,挖矿就像一场赌博。矿工的妻女清早送他们出门,心里总是悬着:打开门有可能迎回一个百万富翁,也有可能迎来一个噩耗——矿井出事,赔上性命。
  据说,在库珀佩蒂短暂的挖矿史上,死于各种矿难事故的多达百人以上。很多人相信,那些不幸都是蛋白石带来的厄运。所以,库珀佩蒂一方面因为蛋白石成为了一块荣耀之地;另一方面也因为蛋白石成为了一座“被诅咒之城”。
  人们用炸弹解决争端
  沙漠生活的艰难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为了躲过炙热的正午和寒冷的夜晚,矿工们在沙漠挖出地下洞穴,作为居室。早期的洞穴,通常是依着橙色砂岩的小山丘开始挖掘,留一个入口在地面,然后慢慢凿出客厅、卧室、壁橱和衣柜,从隐蔽在地下的房间里伸出一两个小小的竖井,用来通风。据说,有一家人挖出一个三室两厅的居所,住了十来年之后,转手卖给一家新来的挖矿人。但新来的这家人人丁兴旺,三室两厅不够住,于是就向下多挖了一层,谁知道竟生生挖到了一条矿脉……
  就这样,挖着挖着,库珀佩蒂终于挖出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城。民宅、教堂、酒吧,全都一应俱全。由于这些地下设施相互之间都有连通,因此在黄昏时分或者天气凉爽时候,这里最有意思的景观是:小镇居民常常陆续走出一个洞口,然后又消失在另一个洞口。
  后来,库帕佩蒂出产的蛋白石大量涌入市场,压低了整体的价位,矿工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再加上矿源日益枯竭,人们开始陆续地离开这里。
  如今,生活在库珀佩蒂的居民大概还有四五千人,他们大多是当年抱着发财梦从各个国家投奔至此的淘宝者的子孙,其中还包括部分澳大利亚土著。但事实上,根本没有人清楚库珀佩蒂到底有多少常驻人口。当地警察曾经打算认真盘点一次,消息刚刚传出来,警察局就被炸弹轰上了天……人们猜测,多半是那些想逃税的人在捣鬼。
  以前,警察在库帕佩蒂是一个比矿工还危险的职业,因为在这里,人们解决争端的方式就是炸弹。由于居民们不是矿工,就是矿工的家属,所以对他们来说,炸弹是最容易到手的武器。在库帕佩蒂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胆大包天的凶犯,此人和好友合伙包下了一口矿井,当发掘到一块珍贵的蛋白石后起了贪念,偷偷藏起宝石,不料被朋友发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杀死了朋友,驾车逃亡。不明就里的警察在路上拦下他,毫不留情地开出一张超速罚单。谁知半夜,这家伙居然送给了警车一颗炸弹。警方把他带回警局询问,最终因为证据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大摇大摆地走出警局……就在当天夜里,警察局被炸弹夷为平地。
  今天来到库帕佩蒂的人,远远就能看到这座城镇的标志:一辆由卡车改装而成的挖矿机。当年的矿工们的后裔,一代代地在地下洞穴里长大,到了今天,大部分人仍然住在地下,成了现代的“穴居人”。在地面上,遍布着破败的老屋、废弃的车辆,而当年的矿道废弃之后,经过飞沙走石的长年填埋,最后只留下一排排顶端带着圆坑的小沙丘……
  令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在安静的夜里,经常能够听到从地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据说,这是那些在矿难中死去的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始终不肯离去,依然在那里敲敲凿凿地碰着运气。
其他文献
飞瀑飘逸,碧潭墨蓝,相连的七瀑七潭与青山翠林融于一体,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宁静清幽,让人沉醉。  每到清晨时分,云雾如潮,淹没群山,唯有石桅岩峰顶呈现在云雾之上,这雄奇的气势也为它赢得了“浙南天柱”的美誉。  詩人谢灵运,带着诗词情怀走进楠溪江,寄情山水,恣意遨游,一不小心就成了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而楠溪江也成为中国山水诗的起源地。  楠溪江自北而南,在括苍山、雁荡山之间百转千回,虽无长江、
城堡的阴影覆盖在了苦行僧的房屋之上,一刹间,整座城堡灰飞烟灭,城中的居民也从此销声匿迹……  当“探险者”探索时,一个身着印度古代传统服饰的小男孩突然出现,他露出诡异的微笑对他们说:“你们是来找我玩的吗?”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有一个神秘之所:阳光普照时,人头攒动,游客熙攘;夜幕降临时,阴森可怖,无人靠近。这就是位于斋普尔与德里之间的历史遗迹斑嘎城堡,也就是印度赫赫有名的“鬼堡”。  据说一旦进入
宰父,读作“zǎi fǔ”,是极为罕见的复姓,目前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入围百家姓前300位,在明朝时期编撰的《百家姓续编》中则排列第456位。  据考证,宰父姓与宰氏同源,两者都来自周朝官职“宰夫”一职,其中的“父”字有“始祖”的意思。根据《周礼·天官》的记载,天官共有63种职官,其中属于“治官”(即治理国政之官)的就有大宰、小宰等11种官职,宰夫即是其中一种。  宰夫主要有两种职能,一
巍巍武陵山脉,在中国西南大地迂回延绵,峰峦迭起之间,创造了数不尽的奇观,而神秘、美丽的主峰梵净山,更是聚集了众多绝景,成为武陵山脉最独特的存在。  险峻陡峭的峰峦,坚硬狰狞的山石,是亿万年地质变迁的见证,演绎出特殊的梵净山地貌,并和林涛、云海一起,共同构成了梵净山引人入胜的景观。然而,梵净山绝美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九 九条溪水相拥、相伴,涓涓细流在山间蜿蜒穿行,奏出悦耳的音符,美妙无比。在如此
最近发生在北美洲的事情,充分表明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已经发生。  在美国中南部的休斯顿市,人们正在竭尽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有专家称,这场由飓风“哈维”带来的超强降雨等灾害,可能是降雨量最大的水灾,也是美国历史上付出的最高的经济代价。与此同时,西部的旧金山市打破了该市历史上最高气温的纪录,这个数据是从150多年来的统计结果中得出来的——这原本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不仅如此,炎热天气还引发
薛宅桥位于浙江省泰顺县三魁镇薛宅村锦溪,古称“锦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成丰七年(1857年)复建。叠梁木拱廊桥长51米,跨径29米。高10.5米,15开问。桥面拱矢斜度较大。  在浙南闽北的山区流传着一种说法:浙江景宁、泰顺、庆元三县与福建寿宁县。全都置县于明景泰年间,合在一起正好是“景泰庆寿”四个字,这是景泰皇帝以县名为自己庆寿。事实上。景宁、泰顺、寿宁确实建县于明景泰年间,
自古以来,济南就以泉水闻名天下,历史上盛赞颇多。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对此有过“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描述;北宋文学家曾巩称“齐多甘泉,冠于天下”;而到了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则干脆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济南的泉群确实众多,除去人们耳熟能详的趵突泉群,尚有九大泉群,但在老城周边的,只有黑虎泉群、珍珠泉群、五龙潭泉群。东边章丘市的百脉泉群也勉强可以纳入,而其余五大泉群不
八大碗这种酒席是为少花钱多办事的平民准备的,这种席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量大肉多,八人一席保证能吃饱。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八大碗大行其道的时候,粗八大碗一席一元二角,细八大碗一元六角到一元八角,当时有此经济条件的食客颇多。  张作霖在天津吃八大碗的事传播甚远,奉天一带的大饭庄纷纷派人去天津卫,学习八大碗手艺,八大碗就此传出关外。  天津卫这个地方与上海、北京等五方杂处、人来人往的城市一样,饮食上
曼施纳赛尔每天至少收集处理1200吨垃圾,数量占到了全城垃圾的90%,而政府部门却无需为此花一分錢。  从7岁起,奈比尔就跟着父亲从事塑料回收、加工的工作。他时常与艾德姆一起进城,在开罗街头固定的垃圾桶、垃圾站捡拾可回收的塑料。  艺术家eL Seed留下的涂鸦,从莫卡塔姆山某个特定的角度看去,会清晰地显现出一句阿拉伯文字:“若想清楚地看见阳光,你必须首先擦亮双眼。”  说到埃及首都开罗,人们往往
老挝北部的群山中,湄公河、南康河湍急奔流。在两河夹峙之间,冲击形成了一座“L”形半岛,琅勃拉邦古城就建在这个半岛上。  因地处偏远,琅勃拉邦幸运地逃过了历代战火,保留下了大量珍贵建筑,就连后来的交通建设、城市扩张也都被隔绝在半岛之外。城市中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寺庙和佛塔,使琅勃拉邦的空气中充满了平和而迷人的气息。  实际上,是小乘佛教造就了这座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寺庙舒缓的晨钟暮鼓击打出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