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评价唑尼沙胺添加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唑尼沙胺作为添加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为有癫痫部分性发作的217例癫痫患者,随机分配入唑尼沙胺治疗组(n=111)与安慰剂组(n=106)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在3个月回顾性基线期后,给予患者初始剂量唑尼沙胺(100mg/片)或安慰剂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4周内递增至每次2片,每日2次.分别在治疗0、2、4、8、12和16周时进行随访.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后与基线期比较发作次数减少的中位百分比;次要疗效指标为发作次数减少大于50%的比例.同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发作次数减少率中位数在唑尼沙胺组为33.33%,安慰剂组为0;唑尼沙胺组总发作次数减少>50%者38例(34.23%),安慰剂组21例(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5.7159,P=0.0168).唑尼沙胺组治疗后无发作13例(11.71%),有效25例(22.52%),临床有效率为34.23%;安慰剂组无发作5例(4.72%),有效16例(15.09%),临床有效率为19.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701,P=0.0135).唑尼沙胺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唑尼沙胺组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思睡、乏力、食欲下降、胃肠道不适、失眠和便秘.结论唑尼沙胺作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Longa线拴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大鼠缺血区脑皮质中FKN的表达。结果正常脑皮质中FKN少量表达(37.03±6.28)个,缺血再灌注3 h组FKN表达升高(48.58±7.29)个(P<0.0
目的 按照国家和国际治疗指南,评估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疗状况.方法 2006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国62家医院前瞻性地收集诊断为新发急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所有成人(≥15岁)病例的治疗用药数据.结果 筛查了13 038例患者,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6416例,缺血性脑卒中74.5%(47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医院时间平均为20.0 h(3.8~59.0 h),发病3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先兆症状的发生比例、临床表现,为正确诊断治疗癫痫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研究1028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痫患者的先兆发生率、临床表现、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结果.比较伴或不伴先兆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脑电图、神经影像学的差异以及腹部先兆在颞叶内外侧癫痫出现比例的差异. 结果 部分性癫痫725例,484例(66.8%)出现先兆;全面性发作者303例,无一例
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可引发抑郁症状,甚至引起抑郁症,如脑卒中后抑郁、癫痫后抑郁,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可合并多种抑郁症状或与抑郁症共病.目前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集中于继发或伴发抑郁症状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近年国外研究显示,抑郁症状亦可增加多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痴呆、癫癎、PD)的患病风险,并使之预后变差.然而迄今国内还未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报道,现综述国外在此方面的
期刊
目的 分析颅内真菌性肉芽肿(ICFG)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ICFG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ICF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ICFG成人患者,其中有颅脑外伤史1例,糖尿病及长期与鸟类接触史1例;均以头痛、呕吐起病,伴低热、颅高压以及局灶性神经体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征 性表现;颅内肉芽肿多发,且位置深在,累及重要
目的 探索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梗死灶形态与脑卒中可能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8例连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DWI显示相应MCA供血区责任病灶,根据血管及心脏检查将患者分为ICA病变组、MCA病变组、ICA+MCA病变组、心源性栓塞组(CE组)及检查结果阴性组(NR组).将梗死灶形态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按部位分为:穿动脉梗死灶(P
目的 比较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1989、2001、2006年癫痫综合征分类的可分类率并分析架构变化. 方法 先后依据3个分类对2007年8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连续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癫痫中心的1356例癫痫患者进行癫痫综合征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个分类的可分类率分别为75.5% 、89.0% 和
目的探讨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并对其效度进行评价。方法从门诊纳入235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集患者体测指标以及进行血生化和尿肌酐检查。分别用身体组成评价法(BCA)、FFMI、体质指数(BMI),微型营养评定法(MNA)等4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以BCA作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比较FFMI、BMI、MNA3种方法灵敏度、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