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笔记制度的形成与推广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f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整风运动中期,中共中央、毛泽东适时要求党员干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写读书笔记和反省笔记,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积极贯彻执行这一笔记制度;同时,《解放日报》刊载了大量学习笔记的文章和部分反省笔记,写笔记制逐步在党内推广开来。中国共产党还及时纠正写笔记时的部分错误做法,要求“少而精”并自我反省,后又要求对党员干部的学习笔记和反省笔记进行检查抽阅。延安时期的笔记制度,对督促党员干部更加自觉、有效地学习理论起了良好作用,保证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入发展,也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反
其他文献
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为源头和依据厘定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正义内核包括“实质平等”的正义意蕴、关注“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正义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划定的国家治理正义场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当结合正义内核的演进发展规律,从正义的价值取向、正义的实现标准、正义的实现方式、正义的矫正等方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正义维度.
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试点铺开  继去年5月上海试点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经商后,近日,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四地又相继展开试点。  “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暴露出‘一家两制’、‘官商一体’情况突出,到了必须治理的时候。”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专家认为,目前五个试点地区兼顾东中西部不同发展阶段,如果试点顺利,可能在全国推广。  而此轮试点也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盯住局级以
期刊
抗战后期,基于对美英政策的调整、苏联积极争取美援的示范作用以及应对敌后抗战困难局面的现实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享有美国对华租借军事物资的分配权。《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党报,通过大力报道敌后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生动描述敌后军民面临的悲惨境遇、充分阐明中国共产党对待美援的态度、深切希望美方装备中共敌后作战部队等方式,开展了积极主动的争取美援宣传工作。《新华日报》对中共争取美援的宣传工作,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入了解,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外援的原则立场、赢得了
西周档案流传于后世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今文《尚书》中的《周书》部分,一是西周铜器铭文。《尚书·周书》记载了西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史实。西周诰命共12篇,其中7篇与周公有关。从“德”的本义出发,总结了周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功绩。体现在周公德治思想方面,即在上位者要自省修德、敬天保民、天民合一、用刑有度、法德结合,如此国祚才能长久,人民才能康宁。
现代性时间存在诸多伦理困境。通过科学-技术逻辑,现代性时间呈现为一种抽象的物理时间,时间被数字化和刻度化,时间的生命本质和人文意义被遮蔽;通过市场-资本逻辑,现代性时间呈现为一种抽象的劳动时间,时间趋于功利化和工具化,人的生命被工作时间所挤占和侵吞;通过需求-消费逻辑,现代性时间呈现为一种消费主义的“闲暇”,时间趋于瞬间化和碎片化,人的自由时间被虚化。建构时间伦理,是消解现代性时间伦理困境的重要环节。时间伦理揭示时间的生命本质,凸显时间之于人的积极存在意义;解析工作时间及其限度,辩驳时间剥削现象,确证时间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打干亲?非親非故,凭什么对你这么好?身份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走这么近?无事献殷勤,有什么企图?而干亲超越了年龄、性别、身份的限制,处于人际关系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并非所有的“干亲”都事关权钱色,但在潜规则盛行、欲望泛滥的场域内,再清白的干亲关系,都变得“敏感”。尤其是官场干亲不仅让人产生腐败联想,且其强烈的人身依附意味,有违我们的政治规矩。官场中人认干亲的危险指数极高,还
期刊
张炜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小说以历史直述、往事追忆以及遗存问题的当下呈现等方式,形成对历史的审视、反思与批判。张炜将客观自然的演进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融合审视,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融入大地的生态意识和自然史观。而自然与社会秩序的重构离不开主体,张炜便把历史文化批评与人性批评结合起来,揭示了导致主体性丧失的文化根源,并努力探寻主体性重建的可能路径。在探寻主体性重建的同时,将历史回忆、现实反思与未来想象融合于历史意识之中,试图以此促进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并以乡愁乌托邦精神冲动为内在动力重竖人文旗帜和重
结合甲骨学发展的“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深入发展时期”“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系统梳理了胡厚宣先生在甲骨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特别是伴随其参与的《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释文》的面世,为新世纪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村现代化发展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以陕西省为例,选取2005—2019年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陕西省农业与旅游业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而测度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GM(1,1)模型预测陕西省未来5年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轨迹。结果显示: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好,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基于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需打造二者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做强做大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旅项目、运用创新理念把握市场
儒家称夏商周为“家天下”,卜辞中有“王家”、“旧新家”,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卜辞中有“家卢子”即礼书中的“别子”;家长称“丁人”.商代有长幼之分,卜辞中有“长子”.公卿称为“大左”、“大右”.卜辞中有“作庸”,“庸”指附庸.商代的“鄙”位于边陲,良田称“畴”,施行井田制.居民定居区域称“奠”,相当于后世的“亭”.商王曾考虑迁居“唐土”,“唐”是夏代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