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相关论文
陈梦家(1911.4-1966.9),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在古文字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陈梦家留下了一批极具分量的学术著作,尤......
“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说这话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
为纪念中加建交 30周年 ,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对加拿大著名汉学家明义士博士的研究 ,由山东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和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陈剑《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论证殷墟花园庄东地卜辞中的“丁”应指武丁。此所谓“丁”字,实为“璧”的象形初文,在子组与......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播,......
一代学术宗师王国维在研究学术时十分注重方法,他对系统方法有极深邃的体认,并在治学中纯熟地加以运用。在研习西方哲学、文学、......
题记:“南海Ⅰ号”沉船浮出水面后,沉箱整体迁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间的 “水晶宫”。然而,密封在沉箱里的古船并没有露出真容,......
摘要本文阐述了甲骨文是象形人性化写意符号的理念,指出甲骨文是以人为本的文字,跟现代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不单单只是交流信......
<正>一在甲骨文发现110周年之际,王宇信先生的新著——《中国甲骨学》问世了。该书是阐述110年来甲骨学发展历程与成就的煌煌巨著,......
<正>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旅顺博物馆联合编著的《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上、中、下册),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汉语学报》2011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论文《甲骨卜辞的命辞》。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重新论证了甲骨卜辞中“卜”、“贞”、“占”......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甲骨学研究在前两个时期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深入。其主要表现是在科学发掘甲骨文的不断......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来源有三:一是公家调拨,二是私人捐赠,三是院方收购(含没收)。其中,公家调拨的加拿大人明义士旧藏于北平华北......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中已编有院藏文物号,并经文物内网系统公布的4740片甲骨,均非考古发掘出土,其来源复杂。这批甲骨在入藏故宫......
商代虎方文化初探彭明瀚关于商代的虎方,史籍缺如。十九世纪末,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成功释读,为研究殷商史提供了大批“实录”......
晚商阶段的方国地理研究一直是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自从孙诒让提出“方国”概念以来,但凡治甲骨学与商史的学......
甲骨文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已经是自成体系的学科--甲骨学.尤其是殷墟甲骨文(不排除西周甲骨),经过百年......
饶宗颐教授一生著述甚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兼具创造性、宏阔性和时代性的学术风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识渊......
徐义华(以下简称徐):王先生您好!甲骨学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终于成为当今世界的“显学”,但客观地讲,甲骨学依然是一个比较偏......
第一条:为奖励在甲骨学及殷商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培养甲骨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和后备队伍,提高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
中国著名的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于2002年3月1日,在东洋文库(东京)进行了演讲.他回顾了迄今为止甲骨学的研究状况,特别强调了其在197......
王玉哲先生是著名的先秦史专家,他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瞩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对商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
甲骨学学者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学界盛称的"甲骨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董彦堂(作宾)、郭鼎堂(沫若)。其中,贡献最......
甲骨文工具书是甲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工具书可分为'字汇类'、'会要类'、'索引类'、'字典类&#......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 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 件,在最初的三四十年间,一直是 国学界的焦点所在。如今甲骨学已 走过了百年,其间一......
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并由此诞生了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甲骨学,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经过3天大会发言和小会研讨、专场幻灯录相演示和遗址踏访考察,我们这次会议取得了不少新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
<正>一.作者王宇信先生简介王宇信,男,1940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县和平街。1956年初中毕业于北京平谷中学,1959年高中毕业于北京良乡......
<正>日本是世界四大汉学研究重镇之一,在文史哲多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出土简牍文书研究的诸多成果,具有很好的典范意......
郭老撰写的《卜辞通纂》已经成为研究甲骨学必须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刘正教授撰写此文......
敦煌遗书、汉晋简牍、安阳甲骨和大内档案被称为上个世纪初的四大发现,由此而兴起的敦煌学、简牍学、甲骨学等三大新兴学科成为世界......
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言,最为珍视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文化记忆。用甲骨文以来的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史,是3000多年;考古发现表明,用......
从礼制角度研究甲骨卜辞,是进一步发展甲骨学的重要方向.新发表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武丁时朝臣贵族的卜辞.其中有关该贵族劳王......
一九七六年,殷墟妇好墓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甲骨学和商史工作者的重视,七七年,《甲骨文合集》编写组的王宇信、杨升南等三人曾把他们......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承父学,幼耽文艺,在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词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等方面深得......
近读顾音海先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2002年)一书,感觉此书材料比较翔实,尤其是书中刊载了很多甲骨文片和有关甲骨文著作......
在上世纪之末,安阳发现了震动世界的珍宝,那就是三千年前商代王室的遗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国从此创立了一门崭新的......
甲骨文献作为古籍的一种,其整理对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意义。郭沫若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对甲骨文进行了系统整理,取得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