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尾概说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我们写作水平的标尺。议论文可以用下列方法结尾。
  总结全文,强化观点。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捏合全文,将发散的内容集中起来,让读者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对文旨有强调作用。如2010年全国卷作文《“小议”浅阅读》的结尾:
  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作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深浅结合,相得益彰。
  文章收束利落干脆,观点鲜明,掷地有声。
  呼吁号召,激励读者。好的结尾不仅对问题有思考,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强烈咏叹,或呼吁号召,以加强读者的认同感。如优秀习作《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的结尾: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之火燃烧得更猛烈些吧!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陳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这样的结尾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自信,极富感染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选择这种结尾方法,还是要紧扣材料与中心,只不过换一种语气而已;要感情真挚,免得沦为苍白无力的口号。
  首尾照应,结构完美。好的文章,总是既重视思想与文采的有机结合,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结尾如果能巧妙照应开头或标题,一呼一应,首尾圆合,就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如优秀学生习作《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的结尾:
  不,我要依然将根基深扎地下,引体向上接近太阳。我要同树的主干一般强壮,善是我枝干中的琼浆,我将现实的责难裁成片片绿叶贴于颈间额前,真是丰沛的雨水,美是头顶的湛蓝晴空。
  这篇文章的题目与结尾合而为一,不仅结构严谨,而且暗合中心,发人深省。
  设问反问,引人深思。这种结尾方式采用诘问句式,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留待思考。其优势是提醒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启发人心,如此,则有效地延展了思想的长度。如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站对人生的舞台》的结尾:
  站对人生的舞台,就能成就人生的辉煌!你觉得呢?
  结尾这小小一问,便多了一层意味,似与读者交流对话,促膝谈心,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打动人心,引发思考。
  善于借力,引用作结。名人经典语句,是经过时间磨洗沉淀下来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合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经据典,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例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知之·行之·思之》的结尾这样写到: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结尾用子思的名言,将“知之·行之·思之”的主题归拢,既收束了主题,又凸显了论点,还展示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博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妙用“三比”,张扬辞采。“三比”是指比喻、排比和对比。议论文是实用性文体,这就决定了其基本表达方式是议论,要在全篇彰显文采,难度较大,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将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文体背离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尾处亮一亮自己的闪光点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收束全文时,同样是总结文意,却可以有意识地借助“三比”的修辞手法,让语言优美精彩。例如2013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思而知之》的结尾:
  回头细想,只有思考留下的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认知财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脚,学是山腰,思是巅峰,唯登上顶峰,看到的才是整个世界;唯思,方可一览众山小,尽知天下事。
  引用名句,使用比喻,使结尾文采飞扬,尤其是“一座‘知’的高山”的精妙联喻,可谓神来之笔,不仅强化了中心,而且令人回味。
  巧妙留白,余韵绕梁。好的文章,往往是留不尽之意在文字之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巧妙留白,余韵绕梁,让人回味无穷。如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问题》的结尾:
  近日,国家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
  这样的结尾对于议论文来说似乎有些冒险,但正是这简短的叙述文字,既紧扣了文章论述中心,又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还以一声哀怨悠长的叹息和一个省略号,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余味深长。
  拓展文意,深化主题。这种结尾,不是总结上文,也不单是回扣论点,而是在上文的基础上,文意有所拓宽、加深,或提出方法,或指向未来等。这种结尾,体现了一个“深”字,能启人心智,令人回味,不过运用起来难度较大。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方正做人,圆通处事》的结尾:
  方正做人,圆通处事。首先要练就一身方的骨,方正纯朴,正直不阿,不曲意逢迎;其次,要缔造一颗圆的心,大智若愚,大勇若拙,不见风使舵。此可谓行云流水、纵横捭阖之境,人生美妙乐章由此奏响,亦方亦圆中显示成功人生。
  这篇文章的结尾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条精练的办法,又指出所达到的境界,风格冷峻充盈。
  辩证表述,避免偏激。议论文在表达观点主张时,为突出中心论点,作者一定会极力论述,但有时却容易失之偏颇。所以,在结尾收束时用辨证的方法说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一分为二”地分析,更能让作文闪烁思辨之光。如优秀习作《说“大”》的结尾:
  当然,我们在强调“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大”与“小”是辩证的,如果说“小”是“大”的基础,那么“大”则是“小”的目标了。所以我十分赞同这样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阅读下面文句,确定立意,选择上面的任意一种方法,为你立意的文章设计个结尾。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其他文献
小船过河是典型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小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中过河时,实际上参与了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即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和船相对水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船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故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一,分析对实际运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明确实际运动同时参与了哪几个运动.
期刊
淡定而从容地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有不少诗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五彩缤纷的诱惑,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守护着心中的宁静,以超凡脱俗和从容不迫的品性行走于世,以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真实感受感染他人,他们的诗歌常常给读者诸多启示和教益。晴朗李寒就是一位闪耀着诗性和智慧光芒的诗人,他发表的《我爱上了……》一诗就能给读者这样的印象——  我厌倦了光滑和细腻,厌倦了精致和完美。   我爱上了单一
期刊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样地,一个细节描写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也会泛出点点涟漪。以写父亲为例,天下的父亲千千万万,却没有一个父亲是完全相同的。生活中这样的细节非常多:在你受伤时,父亲在转角处的一次抹泪;危难时,父亲故作轻松的一笑;你第一次外出时,他远远地跟在你的后面……作文时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些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让真情实感很自然地流露出
期刊
几何意义是平面向量的精华之处,它包括平面向量加减法、数乘、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形少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难直观”,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通过应用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不仅能发现新的解题思路,而且能提高思维能力.   一、平面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平面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就是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向量[a+b]和[a-b]就是以向量[a]和[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
期刊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是一种为了“把话说得更好”的“积极的修辞”。这种修辞,美感是关键,喻意之美是其灵魂。因而,我们设置比喻时,一定要把握好喻体美这一精义:或形似,或神似,用来表情达意的喻体必须给人以美的联想、美的启迪、美的愉悦才成;“美女如花”一直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下面试就两首古体诗,谈谈喻体美在比喻中的重要意义。  五绝·雪  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
期刊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ab=|a||b|cosθ,θ∈[0,π],]不仅是平面向量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解答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很多数学问题.下面举例说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在解题中的应用.  1. 判断几何图形的形状  例1 己知[A(1,2)、B(4,0)、C(8,6)、D(5,8),]试判断由此四点构成的四边形[ABCD]的形状.   分析 先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A、
期刊
就要上高一了,感觉很有些压力。是不是应该跟其他同学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还是可以怀有一颗童心,保持好奇之心。这样会不会有同学笑话我,说都高中了,还那么幼稚呢?   ——音素    能够把自己的理念和传统观点既区别又融合,提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新见解,新思路,新体系,就是创新。最好的创新是无论在你哪个年龄阶段,都能保持你幼年时的那颗童心与好奇心,这是最主要的。应该有一种环境,使这
期刊
回放  “韦小宝”是金庸先生虚拟的人物,目前,江苏扬州正有意大打“韦小宝牌”,打造以韦小宝为主题的创意园——鹿鼎城主题公园。无独有偶,湖北襄阳将以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故事为原型,建造郭靖、黄蓉“射雕情缘”像。据了解,郭靖黄、蓉雕像为襄阳市汉江旅游风光带夜景亮化工程的人文景观之一,总耗资100万元,力图展现一种文化魅力。建成之后,该雕像将成为襄阳的又一文化名片。  微言  @天空飘彩霞:
期刊
怎样才能写出触动人心灵的好文章呢?不同的文体,触动人心灵的途径是不一样的,比如议论文可以靠独特的见解与雄辩的论证而“振聋发聩”;抒情文可以靠情感的真挚细腻而使人“于我心有戚戚焉”;那么记叙文呢,就主要靠所写的人与事去打动人心了。人与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想象与虚构属另一话题,暂且不谈),这就给文章的内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形式与技法固然重要,但再高明的形式与技法,也掩盖不了内容的苍白。  下笔之前,首先
期刊
【阅读关键词】结尾  就像欣赏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缭绕。同理,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好的结尾要在三个方面尽力追求:一要简明——态度分明、观点明确、中心明了。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二要深刻——启人心智、感悟升华、令人回味。谢榛曾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三要优美——技巧得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