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来设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行探究、实验、设疑、判断、归纳、总结。文章选取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发现和创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判定定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标强调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本文围绕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力求创新,借助学生已有的研究经验,按照感知实例—归纳定义—观察发现—提出猜想—确认判定—初步应用的研究主线展开。一方面,通过寻找生活中直线垂直平面的例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联系实际,再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的结果,推广探索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动手探究,以及归纳法和分析法的应用,让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更加透彻,对问题的探索思路更加明确,并从中让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整个教学设计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引入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師引导学生回顾空间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思考后自主回答,一共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中,在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情况下,移动直线(教师展示移动过程)会出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情况,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直线与平面垂直。
  相比老师来引入新知,学生通过回忆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知识,教师以此引导出垂直这种特殊情况,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更是自然引出学习内容,更有助于学生的新知学习,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课本中是以观察阳光下旗杆与地面上的影子的位置关系得出旗杆与地面上的影子一直是垂直的关系。但是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导致结论的得出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容易变成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结论,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修改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光影”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笔直立在纸面上,并探究以下问题:
  (1)打开灯光,笔所在的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是否垂直?
  (2)转动灯光,更多影子所在的直线与笔所在直线是否垂直?
  (3)将笔直立放置,平面内其他不是影子的直线与笔所在直线是否垂直?
  (4)归纳总结,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线与平面内的 直线垂直。
  教师让小组派代表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容易得到结论: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或所有直线垂直。然后请学生尝试自主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通过小组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其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2.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在课本的折纸实验之前,先请学生们思考:一条直线最少和平面内的几条直线垂直,才能够保证线面垂直?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发学生按直线的条数由少到多分类,并自主进行探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然后再通过一个有趣的折纸实验来验证一下。请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块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折纸,探究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尝试用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方式表示。通过折纸实验和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发现判定的本质,也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提问学生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让学生说出文字表示和符号表示,并让学生思考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转化关系。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线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中的要点,归纳总结,深化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会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侯学萍,王振平.彰显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
  [2]李美艳.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5(2).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反思,可以知道我们上课的得失;通过反思,去改善我们上课的方法;通过反思,去提高我们的教学的效果;通过反思去促进自己的进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以供商榷。关键词:反思;任务;方法;能力与习惯  当我们上了一节课后,如何去评价我们上的这一节课呢?是成功或是失败?很多的时候依靠我们自己去反思。  那么,我们怎样去反思呢?  1.反思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每周四~五节课,显然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如何做到呢?下面笔者就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课谈谈如何使课堂优化高效。  1.了解学生——优化高效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常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却常常忽略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学生因素。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通过坚持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活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  湖南省永州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开展“订单培养”,以期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一、准确把握“订单培养”人才模式的内涵  中
摘 要:心育与德育同属健全学生人格培养的范畴,两者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班主任而言,结合工作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要真正培养出知识、品德、性情俱佳,具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学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能力,更要
摘 要:文章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对案例导引式嵌入、任务驱动式嵌入、微课植入式嵌入、“校—园”互动式嵌入四种嵌入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分析了嵌入式教学的特点和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实践,任何一种职业的人才培养也都必将走向实践,反映实践对该职业的某种要求。而目前大多数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往往是在学科知识的
摘 要:课题实验通过交流六祖故事和六祖文化,使教师了解六祖文化在本地传承的载体和弘扬的途径,理解六祖文化的内涵,从而提炼出形成学校文化的要素,达到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校长的管理能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六祖文化;学校文化;学校内涵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16  作者简介:梁思云(1979—),男,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校长,从教十九年,有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文章结合自身从教经历中遇到的典型事例,从爱心、情感、奉献等方面阐述了笔者对“师德”的理解。  关键词:师德师风;情感沟通;有爱教育;教书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教授知识与技能。下面,我想通过教育教学中经历的故事谈谈我对“师德师风”之浅见。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更好地组织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堂,怎样提高思品课堂效率是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极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确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摸索认为,借助倾听与倾诉的情境课堂,通过合作与探讨的模式,是打造思想品德魅力课堂的有效方式。关键词:倾听;倾诉;“知音”课堂;思想政治课堂  倾诉,是人的心理需求,是求得精神解脱和心理升华的需要。学生是具有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留白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方式,将留白艺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留白艺术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将留白艺术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最早被广泛地应用于美术中,在中国画中使用留
“双主模式”追求的是在教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的目标。一轮复习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如何提高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成为一线高三教师始终关注的焦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将“双主模式”引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课堂,在“双主合作,有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设计教学环节,并在江苏省淮安市高三教学研讨会上开设了一节题为《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