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东南亚国家与云南,特别是红河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与合作的日益紧密,这对边疆地区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近几年来,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非常重视教师地位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红河州的边疆地区,由于其与东南亚国家相接壤,这种借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东南亚国家教师专业化发展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专业化:建议把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并以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质量。2003 年8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国际劳工组织等在泰国清迈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提高教师地位和专业性”的东南亚国家政策行动论坛, 论坛总结了东南亚国家在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行动中所开展的“提高教师地位及专业性”项目成果, 并形成了最终报告———《东南亚地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提高教师地位和专业性”政策行动与社会对话》。该报告指出了东南亚地区存在的教师地位与专业发展问题。比如,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压力繁重;教师培训不合格;专业自主、专业责任与专业权利实现面临困难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东南亚国家在提升教师地位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东南亚各国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入教师教育领域;文莱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信息和传媒技术能力,实现国内与国外、公立与私立学校之间教师的互换学习;老挝建立多所教师培训学院,培养具有教育学知识和文凭的各级各类教师,此外,还注重提高教师学历,老挝每年都派遣大约300位教师到越南、中国、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攻读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马来西亚建立高质量的师资培养体系,增强教师在知识全球化社会中的竞争力;柬埔寨建立教师资格的质量保障体系,此外,还合理的提高教师薪酬,注重教师的晋级和奖励;新加坡也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制订了一个新的收入体系,由基本工资和其他收入构成,旨在体现工作绩效,岗位责任和市场机制,建立准确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规范帮助学校评估个人的业绩,以确定他们的提薪、提职,职称评定与聘用期限,学校促进教职员工的发展,进行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培训。特别是泰国,对教师地位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是颇为注重。1997 年宪法和1999 年的《国家教育法案》指出,要把泰国建设成为一个知识基础社会,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创建几个教育类重点大学,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并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吸引各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优先考虑利用各种基金输送大学教师到国外进修;改善教师培训和能力提高方式,以应对各级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泰国现阶段在教育改革方面表现出了对教师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师资培训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培养师资。另一方面又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以配合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加速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证系统, 保证教师的质量。以学术成果和职业经验、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颁发或收回教师资格证。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使泰国拥有足够的合格的师资力量,保证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此外,泰国非常注意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教师是公务员,但又享有比国家公务员更高的工资和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政策,对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更多人从教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对红河边疆学校的启示
(一)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保证教师的质量
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是保证教师质量的重要条件。一个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应注重教师任职前的培训、任职过程中的培训以及上岗后的培训,这三种培训方式的内容应分别对职前、职中、职后有所侧重。此外,培训体系还应体现有层次性,对青年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等各层次教师的培训应该具有针对性。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应注重加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质量发挥着直接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明确专业责任与专业权利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是衡量教师专业化实施和发展情况的杠杆。专业标准的科学制定,可以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明确教师的专业责任和专业权利,还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的考核依据。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力、专业评析力、专业关系协调力等,还应该明确教师的专业责任、专业权利和建立专业标准的监督保障机制,同时,还应强调专业标准的动态性。
(三)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和重视,但是,以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改善教学人员的利益、促进公共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尚处于初创阶段,由教师组成的专业化发展组织少之又少,力量十分薄弱,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的建立,加强教师专业组织的合作性,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教师专业组织的影响力才会不断增强,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促进教师的持续学习,激发教师的自我改革
促进教师的持续学习,激发教师的自我改革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目前,部分教师满足于自身现状、无暇学习的现状比较严重。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要具有反思与革新的意识,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转化,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并促使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成长。
(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作用,必须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物质生活待遇偏低的状况,要把提高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要认真解决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后勤保障、住房和医疗保健等问题。教师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具有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教育和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为教师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建如. 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应社会发展之需———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J]. 外国教育研究,2002(7):44-46.
[2] 魏志春. 现行学校管理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审视[J]. 教育发展研究,2007(5):18-22.
[3] 黄抖,张晓鹏. 东南亚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08(9):18-29.
[4] 杨勇. 东南亚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及其发展动态———东南亚高等教育研究协会SEAAIR 第三届年会综述[J]. 云南电大学报,2004(6):60-64.
[5] 何莎,李和谋. 东南亚主要国家高等教育评估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111-115.
作者简介:李恋(1985—),女,汉族,云南人,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吴萍(1965—)女,四川井研人,云南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及教师教育研究。
一、东南亚国家教师专业化发展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专业化:建议把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并以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质量。2003 年8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国际劳工组织等在泰国清迈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提高教师地位和专业性”的东南亚国家政策行动论坛, 论坛总结了东南亚国家在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行动中所开展的“提高教师地位及专业性”项目成果, 并形成了最终报告———《东南亚地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提高教师地位和专业性”政策行动与社会对话》。该报告指出了东南亚地区存在的教师地位与专业发展问题。比如,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压力繁重;教师培训不合格;专业自主、专业责任与专业权利实现面临困难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东南亚国家在提升教师地位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东南亚各国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入教师教育领域;文莱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信息和传媒技术能力,实现国内与国外、公立与私立学校之间教师的互换学习;老挝建立多所教师培训学院,培养具有教育学知识和文凭的各级各类教师,此外,还注重提高教师学历,老挝每年都派遣大约300位教师到越南、中国、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攻读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马来西亚建立高质量的师资培养体系,增强教师在知识全球化社会中的竞争力;柬埔寨建立教师资格的质量保障体系,此外,还合理的提高教师薪酬,注重教师的晋级和奖励;新加坡也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制订了一个新的收入体系,由基本工资和其他收入构成,旨在体现工作绩效,岗位责任和市场机制,建立准确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规范帮助学校评估个人的业绩,以确定他们的提薪、提职,职称评定与聘用期限,学校促进教职员工的发展,进行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培训。特别是泰国,对教师地位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是颇为注重。1997 年宪法和1999 年的《国家教育法案》指出,要把泰国建设成为一个知识基础社会,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创建几个教育类重点大学,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并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吸引各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优先考虑利用各种基金输送大学教师到国外进修;改善教师培训和能力提高方式,以应对各级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泰国现阶段在教育改革方面表现出了对教师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师资培训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培养师资。另一方面又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以配合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加速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证系统, 保证教师的质量。以学术成果和职业经验、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颁发或收回教师资格证。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使泰国拥有足够的合格的师资力量,保证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此外,泰国非常注意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教师是公务员,但又享有比国家公务员更高的工资和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政策,对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更多人从教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对红河边疆学校的启示
(一)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保证教师的质量
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是保证教师质量的重要条件。一个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应注重教师任职前的培训、任职过程中的培训以及上岗后的培训,这三种培训方式的内容应分别对职前、职中、职后有所侧重。此外,培训体系还应体现有层次性,对青年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等各层次教师的培训应该具有针对性。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应注重加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质量发挥着直接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明确专业责任与专业权利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是衡量教师专业化实施和发展情况的杠杆。专业标准的科学制定,可以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明确教师的专业责任和专业权利,还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的考核依据。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力、专业评析力、专业关系协调力等,还应该明确教师的专业责任、专业权利和建立专业标准的监督保障机制,同时,还应强调专业标准的动态性。
(三)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和重视,但是,以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改善教学人员的利益、促进公共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尚处于初创阶段,由教师组成的专业化发展组织少之又少,力量十分薄弱,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的建立,加强教师专业组织的合作性,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教师专业组织的影响力才会不断增强,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促进教师的持续学习,激发教师的自我改革
促进教师的持续学习,激发教师的自我改革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目前,部分教师满足于自身现状、无暇学习的现状比较严重。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要具有反思与革新的意识,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转化,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并促使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成长。
(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作用,必须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物质生活待遇偏低的状况,要把提高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要认真解决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后勤保障、住房和医疗保健等问题。教师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具有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教育和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为教师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建如. 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应社会发展之需———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J]. 外国教育研究,2002(7):44-46.
[2] 魏志春. 现行学校管理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审视[J]. 教育发展研究,2007(5):18-22.
[3] 黄抖,张晓鹏. 东南亚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08(9):18-29.
[4] 杨勇. 东南亚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及其发展动态———东南亚高等教育研究协会SEAAIR 第三届年会综述[J]. 云南电大学报,2004(6):60-64.
[5] 何莎,李和谋. 东南亚主要国家高等教育评估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111-115.
作者简介:李恋(1985—),女,汉族,云南人,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吴萍(1965—)女,四川井研人,云南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及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