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147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9-02
  高中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改学科进行的定义。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化学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任务。
  科学精神是人们长期科学实践活动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的贯穿于科学活动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这个问题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备受关注,法国加斯东·巴什拉专门写了一本《科学精神的形成》来论述科学精神的相关问题。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科学精神是我们继续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理念,因为科学精神指引着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完善人类社会并推动人类历史向未来进展。
  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如何贯彻执行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实践问题中,我认为化学课最关键的一个教训目标就是实现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我们要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另一方面,就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觉得只要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就是科学教育了,其实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没有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就失去了灵魂。因此,结合教学实践,我想从如下方面详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将科学精神培养作为化学课程教育的灵魂。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容易被表面的教学指标所迷惑,未能深入到根本去理解教育法规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就化学课程来讲,传授化学知识,讲授化学的学习、实验方法,对化学相关问题的讨论、计算和解答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仅仅是作为科学教育的载体。比如,在氧气和氢气的制造和收集中,知识、方法和实验都是为了揭示氧气和氢气不同的性质,而这些不同的性质又决定了氧气和氢气成分不同、产生方式和条件不同、收集和储存不同,掌握这些不同点,是我们充分认识关于氧气和氢气的知识的前提。如果就此为止,那么教学就尚未完成,因为必须要在揭示这些知识的不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那么,就此而言,科学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不倦探索,是对科学方法的严谨遵守。只有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入教学中,才能使得教学具有灵魂。
  其次,全面发展观念下的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科学精神教育,这是一种教学观念,它要求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精神。
  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旨在提倡教育要能够使得学生在身心的各个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这教育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这种综合提高,不是我们单一地、机械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事实上,科学精神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应该是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精神,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教师的教育科学精神是什么,以及如何体现在教师实践中,这是科学精神培养中最关键的两个要点。就教师的教育科学精神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开展教学,克服教育的随意性。二是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走科学教育之路。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就如何实现科学精神的教育来讲,我们必须注重课程自身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有机结合。
  第三,注重化学课程自身规律,结合教育基本理论,走科学教育之路。
  我们经常说,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个基本的实践要求,但是如何联系,并且联系得是否科学,这才是关键。就化学课程本身的规律来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确立以教室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将引导性教育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克服教师中心主义。化学课程是一门科学基础课程,必须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将探究学习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发其追寻真理的潜能,培养起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爱好和研究热情,是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目标。(二)民主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老师不应该扮演教育权威,而应该扮演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反思和批评,要能针对化学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本质,只有保证了民主化,才能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化学课程不是要培养记忆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培养创新知识的人才。(三)注重实验及其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化学课的科学性质体现在知识都是能经受科学检验的,因此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关键,必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合理的实验对知识进行检验,充分将问题意识和探究热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老师必须要有科学教育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研究性教育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注入动力。这是当前化学老师必须思考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http://www.xjbtedu.cn/ReadNews.aspid=421
  [2]林创家:《科学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的新发展点》,《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11期
  [3]郑永廷:《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发展性课题》,《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其他文献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中国高速铁路装备“走出去”并带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加速转型已成为本届
在本校课堂改革中,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的规律与因之而成“教”的规律。以“生本”为出发点,践行归于生本、远离形式、充满个性与活力的“30+15”课堂。 In o
【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内心,追求高三化学课堂复习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些通过挤占非高考课程教学时间,牺牲学生休息时间等手段来“提高”
【摘要】《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教学为了探索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加强《新课标》解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科学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关键词】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9-01  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从2004年第一版以来,虽经过多次修改,每次均能发生一点小小的变动,但有几个小问题一直不能使笔者释怀。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水稻恶苗病中的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3页第3节其他动植物激素中“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作为引入本节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新一轮课改给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要求,即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更符合当下的教育规律,摒弃那些墨守成规、不合时宜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如此背景之下,本文将基于变易理论来探讨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以此来为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全新的教学思路,进而促使化学课堂教学更适应教育改革新时代的发展所需。  【关键词】变易理论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趋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都将面临着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适应市场变化,健康的持
摘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在大学德语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的各种优势,以及大学德语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中应该如何做好自己教学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 德语 教学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教育。  随着中国和德语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德语人才在中国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德语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德语教学手段的创新带来了新的
【摘要】习题课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对新授课的内容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精心备课,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从精选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加强学生思维锻炼,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习题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注重 习题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90-02  在物理
为研究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结合面的的受剪承载机理,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标准中有关摩擦系数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5组共19个梁柱节点的直剪试验,分析接缝面积、预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