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断骨头连着筋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20日,《砸断骨头连着筋——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展》在拉萨开幕。画展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充分认可,留下“震撼”、“成就者”等评价。
  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家。1964年出生于昌都,1985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班,现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文联美术家协会。1988年,作品《无题》获西藏当代美展一等奖。1998年,作品《金瓶掣签》(合作)获西藏“珠峰文艺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不会褪色的质朴黑
  下午,拉萨的太阳凶猛如虎。到了展厅前,远远看见一排醒目的标题:砸断骨头连着筋。这一行字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无端端地向我散发出它耀眼的光芒,迫使我微眯起双眼才能够看清楚。而一个画家为自己的作品展起这么个标题,令我颇为好奇和兴奋。那几个字里暗藏着一股狠劲和霸气,只是不知道画家本人和他的画,是否也够狠、够霸气。
  我完全带着旁观者好奇的心态,一幅一幅参观过去。说实在,我有点震惊,有一种受惊之后心跳的感觉。这种心跳出于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原始的敬畏感。
  阿旺扎巴的油画没有绚烂夺目的色彩,也没有丰富夸张的线条,甚至还不够细腻。是的,他的油画并不刻意去表现作品本身的细腻和繁复。他似乎故意在回避精致细腻的部分,去追求一种简单、朴素和粗犷,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而这恰恰抵达了深刻,表现出一种来自生命最初的原始感动。
  阿旺扎巴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他所熟悉的牧民和他身边的亲人。我被那些脸部表情和眼神所震撼,那一双双眼睛,努力地看着他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渴望、迷惘、探索、疑惑、错乱、无助、苦难、茫然,以及对未知世界的种种恐惧,从这些人物的眼神里直逼过来。阿旺扎巴就像拒绝绚丽的色彩那样去拒绝表达欢乐。也许对阿旺扎巴来说,表达欢乐,是别人的事,和他无关。他只关心悲苦。生存在西藏高原的生命,天苍苍地茫茫,悲苦与生俱来、深沉而厚重。而表达这种厚重感的,唯有黑色。他对黑色情有独钟。这种近乎偏执的爱与坚持,是否是他保持纯粹回到生命本真的一种态度?
  但是,再好的黑色颜料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画面就会慢慢变灰。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又不会变灰,阿旺扎巴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多年来如一日,一个人埋下头来,潜心研究和摸索,终于走过长达十年的光阴,从一些藏药配方里意外地研制出了令他满意的配方,自此,他的油画只用他自己秘制的配方。据说,油画的颜色再也不用担心变灰,也不担心会褪色。
  这个时代的“异数”
  毫无疑问,阿旺扎巴是这个时代的“异数”。康巴汉子的倔强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他放弃了走大众化的途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险象万生的钢丝。他似乎并不急于去拓展或打开另一扇面对世界的宽门,而在窄门里埋头创作。
  画画是他毕生的事业。从五岁开始,他就与油画结下不解之缘。五岁的阿旺扎巴,应该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那时的他仿佛受到冥冥中的某种召唤。或许一切皆是神的旨意。在一幢废弃的旧庄园的墙上,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幅蒙上灰尘的壁画,他用双手拂去岁月积蓄下来的厚厚的灰尘,找来纸笔开始学着画。无论如何,那时的模仿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式的涂鸦,然而,创作油画的种子就在那个时刻开始在阿旺扎巴的心里深深地埋了下来。并在他的坚持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正如他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做这么一件事,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这位朴实的父亲那天也正好出现在展厅,对他儿子说了这么一句朴实而饱含真理的话。虽然他并不一定能够看得懂他儿子的油画,但他深知坚持的力量。那天阿旺扎巴的母亲也恰巧在现场,他母亲看上去温和善良,充满慈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阿旺扎巴的笔下却轻而易举地剔除了柔软温情的那部分,而把人物与现实之间的那种紧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阿旺扎巴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去画他的油画,这种方式也确立了他与这个世界的一种对话方式,定格了他的身份与当下的处境。他强调了一个画家的地域性,以及地域性所赋予他的独特的气质和风格。看阿旺扎巴的油画,事实上是一段身不由己、甚至是被挟持的过程,有些人或许会觉得单调、沉闷,甚至压抑,从而会拂袖而去;而有些人却会留下来,驻足暗叹。就像我一样,一边抗拒一边却陷于激烈的沉迷。我在他的黑色的线条中似乎获得了某种难以拒绝的邀请:来吧,来西藏,来我的家乡,去看看那些纯朴的生命,去感受那里最原始的还未来得及被破坏的风土人情。
  我领受到了这份热烈的邀请,感动于一位康巴汉子对家乡土地的无私挚爱。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须关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可以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趣味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设计作业情境,巩固学生的语用能力等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方面入手,落实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情境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人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从青藏高原上最具地表形态特色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即可知道——冰川正在加速退缩,湖泊正在普遍扩张。    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面积49873平方公里,冰储量4561立方公里,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和81.6%,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
众所周知,任何一堂课都是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的。只有各个环节在上课过程中做到扎实到位,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圆满达成。既然环节如此重要,那么环节该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环节的定位应包括内容定位、方式定位和目标定位。内容定位指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到每一个环节中去,方式定位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组织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指这个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下面,笔者就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新教
(导语)  在保护羌塘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湿地鸟类动态监测。需要了解它们什么时间到来、什么时间离开,在哪里繁衍生息,如果水鸟们的既定规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就要十分注意了:是不是羌塘的水域发生了变化,什么原因,该怎么制定控制和保护方案。  赶路,车外烟尘漫天,车窗紧闭。几近傍晚,太阳滑落到天边上一尺,强光无情地刺穿挡风玻璃,明晃晃的摆在眼前,我只能若有所思斜视窗外,表情凝重。
编者按:  最近百度或者酷狗上输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地平线文化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你会看到几千上万条信息。该片2008年3月在BBC播出后英国媒体如此评价:《卫报》,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泰晤士报》,轻扬如飞雪,深远如禅宗,见证了一个真实的神秘藏地。《每日电讯》,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让人真正走入西藏。《星期日独立报
历史知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  笔者觉得《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教授所使用的讲述方式和选择历史的细节、角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什么的困惑与怎么教的难题,所以在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中进行了尝试。  一、精选历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易中天在讲述历史时,对于内容进行了精选,并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观众感觉不到历史有多么遥远,似乎就近在咫尺
独特的地形,使忠玉与世隔绝在密林中,极为封闭。据说古时西藏政府想派人到忠玉收税,也只能望山兴叹,悻悻而回。  在那曲地区广袤苍凉的羌塘大草原东部,有个“世外桃源”之地——忠玉乡。那里四面环山,森林密布,气候温和,野桃千年,鸟语花香,俨然一处仙境。世外桃源,想要亲近它自然不容易。在Google Earth中,忠玉乡如硕大无比的胃,突兀地隆起在易贡藏布江的中上游,而两端的胃管——哈仁曲(易贡藏布上游名
2019年8月18日,美国在加州进行了射程超过500千米的“战斧”巡航导弹陆上发射试验,意味着美国实质性抛弃了美苏冷战末期达成的《中导条约》。此举几乎遭到了全球范围的一致反对,而外界更为担心的是美国在11月将进行的另一种使用超声速载荷的中程弹道导弹的试验。2019年8月初,美国陆军披露了这种被称为远程高超声速武器(LRHW)的导弹,其采用了助推滑翔高超声速技术。外界推测,其试验成功后很快就会部署在
四月北京,柳絮飞扬,桃花绽放,暖风徐徐,渌水盈盈。在这“最是一年春好处,人间芳菲四月天”的美好季节里,记者采访了苏院士。一落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苏院士的自书条幅“回顾过去,选择兵工事业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愿为创新兵工奋斗终生”,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今天,记者与您一起走近这位将自己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兵器工业这片他所挚爱的热土,带领团队矢志创新、奋力攻关,为共和国军事装备事业默默奉献六十余载的兵
骑行这个星球上最高的公路山口,这真是个诱人的主题。在最近几年的藏北之旅中,我们一直都在寻找和幻想着一次接近海拔6000米的骑行。不过,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最高的山口在哪儿?  什么地方能把公路修到比雪宝顶还高的垭口之上?  2011年6月,丁丁、孔雀、流虻三位骑行爱好者,从西藏措勤县桑木拉出发,最后到达萨嘎县如角乡,途中穿过海拔约5820K的拉琼拉公路山口。  世界上最高山口很可能藏身于冈底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