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轮作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来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施肥设置[有机肥配施磷肥(MP)、有机肥配施氮肥(MN)、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种植作物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氮钾肥配施(NK)、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
其他文献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与演替特征,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微生物参数。结果表明:黄绵土共检测到真菌6门24纲73目156科313属,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苜蓿土壤和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子囊菌门
针对现有钵苗移栽机在起伏垄面作业时栽深控制稳定性低的问题,采用栽植器仿形方法,以可编程机床控制器(program machine control)为核心,设计了自动精准定深仿形装置以实现对每行栽植器独立主动仿形。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自定深仿形装置关键结构与扭矩、升降速度等参数,并设计了自定深移栽试验台。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方法,研究该仿形机构作业速度、升降速度和移栽株距参数变化与栽深合格率关系。通过Box-Benhnken组合试验,得到影响栽植深度合格率的各因素由大到小为移栽株距、升降速度、作业速度。通过软件寻优
摘要:田间试验研究了露地种植、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同时也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露地种植相比,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马铃薯块茎产量分别增加55.86%、78.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38%、26.13%。  关键词:地面覆盖方式;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532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农田CO2排放以及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作物管理措施对CO2排放影响的敏感性差异,本文基于DNDC模型,结合定西试验区旱作春小麦农田定点连续监测
摘要: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在白银沿黄灌区试验分析了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成穗数,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小麦产量在6 300 kg/hm2以上时,95%的置信区间播期为-0.855 9~0.054 7,密度为-0.275 4~0.672 8,相应的播期在9月17日至9月29日、密度为231.52~338.19 k
摘要:陇麦479以长武134为母本、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定向选育而成。在2017 — 2019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5 235.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3.6%。该品种株高78.0 cm,平均穗长7.6 cm;平均小穗数15.2个,平均穗粒数34.0个,千粒重42.0 g。平均成穗数34.5万穗,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