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对立德树人作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立德树人”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追求高质量。怀特海智慧教育理念中的:有活力的教育;教人以“善”、取得成功、价值选择;大学的使命与教师的职责等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  智慧教育  活力教育  怀特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2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和2019年3月两次全国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均重点强调“立德树人”,并将“立德树人”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航向。总书记的强调,一方面说明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随时代发展需要而逐渐改变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大工程。新时代需要卓越人才,“卓越”体现在时代的智慧上。何为“智慧教育”?怎样进行“智慧教育”?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阐述的智慧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立德树人要寻求智慧教育的辩证性
  艾尔弗雷德·诺恩·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1916年,怀特海在一次著名的教育讲演:《教育的目的》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及观点。可以说不论从教育的学科设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法,学生学习的结果等方方面面都贯穿着智慧教育的精神。
  怀特海认为:“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知觉经验更有价值。”[1]单纯的“智育”不等于智慧教育。而我国目前的教育基本呈现出“智者当道”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在“智者当道”面前显得有些弱势。“智者当道”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淡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有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追求,造成了许多受教育者成绩虽好,但心理、道德发展不健康。怀特海所阐述的智慧教育与IBM公司“智慧地球”派发的“智慧教育”是不同的。“智慧地球”所谓的“智慧教育”仅仅是基于“器”和“术”领域的技術传授,谈不上教育。随着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需要,教育一定要从传统的“器”与“术”甚至具体知识的灌输跃迁到对知识之“法”和运用之“道”的掌握。教育方式、方法贯穿着立德树人的要领。怀特海认为成功的教育是有活力的教育,其有活力教育的智慧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有以下几点借鉴价值。
  第一,有活力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谈到:“青年人天生渴望发展和活动,如果用一种枯燥的方式将受纪律约束的知识强加给他们,会使他们感到厌恶。”[2]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诸如:课堂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向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纯理论,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及其接受能力;在课堂上基本形成主客体的二元分化,学生成为被动听课的接受体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没有起到“立”与“树”的作用,反而束缚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好奇心。建设“主体交互性”的教学模式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满“思”与“反思”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作为思考的主体,用头脑建构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及方案,也就是寻“道”。“德”是“道”的外在表现。“立德”是内化的精神对所追求的对象循其“道”,并且与存在世界的“他者”“他物”形成互利互惠、和谐有序的场景。课堂上的“主体交互”是老师围绕所讲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有所建构,然后能够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的建构性。
  第二,有活力的教育就是教学生“识德智慧”,即在掌握对象事物“道”的前提下,能够将“道”运用到恰当的领域,适时地解决问题,指导实际生活,引领现实生活。识得智慧,要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引领现实生活。怀特海认为,人们获取知识也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即使获得了知识也未必能习得智慧。获得知识的目的是要学会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发挥其价值,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智慧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每一原理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形成过程、理论内容、运用方法等讲透讲通,使抽象的理论简单易懂,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存在世界。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联合各学科的教师,要从学科的角度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学生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会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志、科学的方法、识道的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等多种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3]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怀特海认为:“教师具有一种双重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环境”。[4]作为学生不掌握基本知识就很难聪明。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遵循所追求的对象规律,并掌握和运用。教师要洞悉学生的特点,而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机械性的要求学生。“生命的有机体是靠自我发展的冲动而成长,这种冲动可以受外界的激励和引导,也可能被外界的力量拒绝”。“自我发展的冲动”,即学生学习的热情、意志,不怕艰辛的磨练等等。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对求知的渴望。这时教师不但要做引领者,还要为学生的追求创造一切可能成为现实的环节和条件。   二、立德树人要践行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
  怀特海认为大学不仅仅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地方。大学之所以成其为大学,就是因为它在知识和对知识的想象力方面既符合于需要被阐释的直观事实,又具先锋性和引领性。大学理应能够通过这样想象,而成为社会的先锋,并通过一系列将普通原理应用于生活的技术实践来引领社会的方向。怀特海指出:“想象力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迅速地蔓延,它不能用尺码或磅秤来衡量,只能由教师分配给学生。”[5] 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方向明确的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先锋引领社会方向的青年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6]引领社会方向的青年人至少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前行的人;能够在多元文化中辨清主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具有反思能力,有充分的想象力的人。社会的发展与建构辩证统一,社会的每一次真正改变都是由思想对现实的正确反映引导的,并且是由思想对存在的世界确立的原则塑造的。“引导与塑造”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首要内容。
  第二,“立德樹人”要获得智慧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塑造青年人以获得智慧呢?怀特海认为:“在古代学园中,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取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7]获得智慧,第一步要习得善。“善”也是“立德树人”的要求。“善”是人性中蕴藏的一种柔和而最有力量的情怀。善良,是价值选择。善良,对自己是最好的发展状态,对他者送去了愉悦。善是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如苏格拉底所言:“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要做也是要失败的”。 “善”为一切美德分享,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
  第三,不断取得成功是获得智慧的实在内容。我国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杂交水稻和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此乃大智慧。小成功可以不断升华自己,成功是智慧的彰显。爱因斯坦曾言:“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再加上少说空话。”也就是说,获得智慧需要勤奋,运用方法和务实。成功也正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取得成功、获得智慧要对价值选择不懈地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善恶良莠总是交错夹杂着。智慧地追求要从复杂中厘清出简单;在简单中抓住重点;在多元的思想与文化中剥离出善与恶,是与非,朝真善美的方向前行。
  三、立德树人要领悟智慧教育的意蕴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虽未谈及教育与时代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但智慧教育的方法、内容、以及高校的功能、大学教师的作用等观点对解决目前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确实有着独到的借鉴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在受教育者中,甚至有些高学历教育者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即道德与才智不相匹配。这一问题表现为多种形式,诸如:论文剽窃,语言腐败,人身攻击,甚至采取高科技手段夺取他人生命等。种种现象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方面还有很大缺口。从怀特海智慧教育视野出发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功能,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第一,教育科目不能过多,所教的原理必须透彻,直到学生能掌握运用。学生们会运用理论,将“道”运用于生活中,即成为有益于他人、社会、国家的德。例如,人类运用科学智慧探索太空,实现精准定位;人类通过艺术智慧创作出优秀作品,带给人们思想和心灵的享受等。
  第二,大学教师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展示自己真实的特质——即像一个无知的人那样思考,那样积极的利用他那一点有限的知识。成功的教师有一个秘诀:他在自己的脑子里清楚的确定了学生必须以精确的方式掌握的东西。教师应该教懂学生立德的内容以及学生发展所需的智育、美育、体育等知识的具体内容。如今教学过程中程序性和量化的知识已被人工智能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转向。侧重于教会学生识得本学科的“道”的方法,以艺术的方式运用于生活当中;侧重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感丰富、意志坚定、方向明确等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运用智慧教育培育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使“德”浸润在先进的文化氛围中。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对世界认知的客观性、规律性。坚持事物本真和客观性与自私自利和野心奢望是对抗的。科学本身蕴含着与错误、与恶相对立的真与善,即“德性”。做事,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树人的范式。经过先进文化浸润过的思想,经常会“用哲学观念探讨问题,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文化之思作为人的生活的基础和引领人的行为方式,其归根结底是践行了“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2][4][5]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第54页;第57页;第71页;第144页.
  [3][6]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
  [7]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5页.
  作者简介:
  杨丽静,女,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随着国际市场的大门逐渐被国人打开,21世纪人才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在这样一个以国际化大融合为主题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的艺术类课程应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基本内容作为研究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在这一背景下开展高职艺术类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活动。  【关键词】国际化 人才需求 高职艺术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提升,新课改的实施顺应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标准。现代体育教学不仅要教师教给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应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
期刊
【摘要】如何在当今物质社会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承下去,是美术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STEAM教育结合了书本知识与动手创造体验,能够成为“非遗”实践的有效载体,因此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笔者选定了“走马灯”、“活字印刷”等“非遗”内容作为美术STEAM教育试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艺术的创作活动为主,整合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的学习,最终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本文阐述在《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生本应用教育的具体做法,包括三点: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合作为形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 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27-02  “生本教育”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生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5-2019.03在我科进行临床实习的62名护生,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教学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带教后,实验组的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心胸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传媒学院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介绍了文艺类院校数学建模教育的困难和对策,对同类院校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3-01  数学建模作为一门知识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几乎所有的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6-01  在我校领导的人文教育、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引领下,本学年下学期开学初始,基础医学部两位主任经过反复探讨,发起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活动。由布置任务、研究课改思路,到各教研室推选优秀老师参与活动,两位主任不厌其烦的点拨、参与活动教师的演练,并对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最终于年底迎来了张老师的课程教学改革公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关于如何加强项目管理教学的实践效果,以及改革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管理课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工程项目 管理课程 思政教学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文对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途径进行探索,分别从专业教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入手,选取真实工程案例、模拟实际工作过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完备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工业机器人 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园林树木学作为园林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教学内容较多,对学生学习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园林树木学课程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以应用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29-01  一、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