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单525’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来源 :农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产稳产是农作物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为进一步了解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品种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利用2008—2009年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高稳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等多种方法对‘长单525’特早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长单525’和对照种‘极早单2号’,二年平均产量分别为9375.8 kg/hm2和8061.8 kg/hm2,主效应值分别为1010.3和-303.6,高稳系数分别为84.9和71.9,变异系数分别为19.6和21,标准差比数分别为0.877和0.822,回归系数分别为0.9011和1.0913,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7和0.9420,决定系数分别为0.9229和0.8874。结果表明:‘长单525’是一个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特早熟区、太行太岳冷凉山区、中南部夏播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关键词:‘长单525’;特早熟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011
  Abstract: High and stable yield is one of the main target traits of crop breeding. In this study, using data from Shanxi Precocious Spring-Sowing Maize District in 2008 and 2009, main effect value,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variation coefficient, standard deviation,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hybrid maize ‘Changdan 525’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further know its productivity,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The average yields of ‘Changdan 525’ and the control hybrid ‘Jizaodan 2’ in two years were 9375.8 kg/hm2 and 8061.8 kg/hm2, the main effect value were 1010.3 and -303.6, the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were 84.9 and 71.9,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ere 19.6 and 21, the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0.877 and 0.822,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ere 0.9011 and 1.091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9607 and 0.9607, and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were 0.9229 and 0.8874,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Changdan 525’ was elite hybrid maize with higher yield, more strong stability, wider adaptability, and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hanxi Precocious Spring-sowing Maize District, Taihang and Taiyue Cold-Mountainous Area, central and southern summer sowing area and corresponding ecological areas.
  Key words: 'Changdan 525'; Precocious Hybrid Maize; Productivity; Stability; Adaptability
  0 引言
  玉米是中国播种面积最大、种植范围最广的农作物,玉米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玉米新品种选育,高产是永恒的主题,稳产是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的基础和保障。在高产前提下的稳产和在稳产基础上的高产,将二者进行有机的遗传整合,是摆在育种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永无止境的课题[1]。‘长单525’(原名‘科早玉3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在2003年以KY9903为母本,以KY41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生产试验,表现优良并同时通过了200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考察鉴定,2010年5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推广,2011年以来,结合山西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山西北部高寒区、太行、太岳冷凉区以及中部复播区进行了一定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2]。为评价该品种的生产应用价值,加速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推广步伐,依据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出早熟高产、抗病稳产、优质广适等特点,利用山西省2008—2009年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统计汇总的资料,应用平均产量、主效应值、变异系数[3]、余世蓉[4]的标准差比数法及温振民等[5]提出的高稳系数法等多种方法,就其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为‘长单525’玉米新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2008年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统计汇总资料,试验试点4个,分布在大同新荣1点、朔州右玉1点、平鲁1点、忻州五寨1点;采用2009年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统计汇总资料,同样分布在大同新荣1点、朔州右玉1点、平鲁1点、忻州五寨1点。区域试验各试点统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行区;生产试验采用间比法设计,1次重复,每品种面积200 m2,20行区。设3行以上保护行,全区收获计产。   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的产量平均数(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S/X)×100%)、主效应值等利用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的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来计算统计,用主效应值和温振民等[5]提出的高稳系数法(HSC=[(X1-S1)/1.10XCK]×100%)对‘长单525’进行高产丰产性分析,用变异系数和俞世蓉[4]提出的标准差比数法(ai=Si/S)对‘长单525’进行稳产广适性分析,用回归系数(b)、相关系数(r)及决定系数(r2)对‘长单525’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单525’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
  ‘长单525’玉米杂交种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2年产量结果见表1。2008年平均单产 9510.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7.1%,增产幅度为12.2%~30.3%,排名第1;2009年平均单产9241.5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5.5%,增产幅度为6.4%~22.9%,排名第2。2年平均单产9375.8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16.3%,排名第1。在参试的8个点次中,各点均表现增产,平均增产幅度为9.3%~26.6%。山西省特早熟玉米生产试验,2009年‘长单525’平均单产9819.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2.6%,表现出品种本身具有的高产稳产性和良好的生产适应性。
  2.2 ‘长单525’丰产性分析
  ‘长单525’特早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指标参数计算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该品种主效应值2008年是1109.6,为12个参加区域试验品种中的第1位;该品种主效应值2009年是911.3,为16个参加区域试验品种中的第2位。2008—2009年2年平均主效应值为1010.3,是2年所有参试品种的第1位,主效应值最高,表现出品种具有的高产丰产性最好,说明‘长单525’是一个丰产性能好的玉米杂交种。玉米新品种的高稳系数是又一个体现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是某个参试品种的表型产量中减去环境因素部分产量后的纯遗传基础产量与目标品种产量的百分比,高稳系数(HSC)值越大表明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越好。‘长单525’在2年区试中,其HSC值为78.9%~90.9%,平均84.9%,对照‘极早单2号’HSC值71.3%~72.4%,平均71.9%,二者相比‘长单525’平均高13%,进一步表明该品种具有良好的高产稳产特性。
  2.3 ‘长单525’稳产性分析
  一方面,‘长单525’的高稳系数高,在说明其高产丰产性好的同时,也表明了其可靠的稳产性。由表2统计的产量变异系数看,2年分别为14.5%和24.7%,平均变异19.6%,低于区试对照‘极早单2号’的21%,说明‘长单525’在主效应值大,高稳系数高,具有良好高产丰产性的同时,与对照‘极早单2号’相比,具有较低的变异系数,是一个相对变异程度小且相对稳定性好的新品种。另从标准差比数(ai)分析,2年ai值分别为0.729和1.025,其│ai-1│值2008年为0.271,2009年其│ai-1│值为0.025,平均0.148,而对照‘极早单2号’2年ai值分别为0.872和0.773,其│ai-1│值2008年为0.128,2009年其│ai-1│值为0.227,平均0.1775。这同样说明了该品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的变异程度相对较低,平均稳定性相对较好。
  2.4 ‘长单525’适应性分析
  参试品种的产量几乎都是随着环境指数而上升,二者间存在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回归系数b就成为重要的适应性参数,这种以环境指数为参照数而统计出来的稳定性参数正是说明了其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把2008—2009年分年度各区域试验点的参加试验品种平均产量视为环境指数,用参加试验品种在各相应试点的产量视为依变数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用回归系数b值作为品种适应性评价指标,相关系数r值为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决定系数r2作为衡量品种适应性是否稳定的参数[6]。
  对‘长单525’和‘极早单2号’等参试品种作回归和相关分析,不同年份统计分析的相关系数、回归系数以及建立的回归方程见表2。‘长单525’在2年的区域试验中,相关系数(r)均在0.96以上,决定系数(r2)均在0.92以上,对照品种‘极早单2号’相关系数(r)均在0.94以上,决定系数(r2)均在0.88以上,表明用回归系数(b)来说明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是可靠和稳定的。‘长单525’玉米杂交种2008年回归系数b值为1.2856,表明其对高产环境有特殊适应性,在高产环境条件下种植可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2009年回归系数b值为0.9397,趋近于1,说明其稳产性好,对一般环境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2年区域试验进行综合回归分析看,其回归系数b值为0.9011,进一步表明其不但对特殊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对一般环境也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从以上综合分析看,该品种是一个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单交种。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分析表明,‘长单525’玉米杂交种的主要特点是:①丰产性好:该品种2年平均主效应值为1010.3,主效应值最高,居所有参试品种的第1位;该品种2年其HSC值平均84.9%,HSC值最大。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区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375.8 kg/hm2,比‘极早单2号’增产16.3%;2009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819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2.6%。②稳产性强:该品种标准差比数为0.729~1.025,平均0.877,趋近于1,而对照‘极早单2号’为0.773~0.872,平均0.822,其稳定性较对照强;高稳系数为78.9%~90.9%,也明显高于‘极早单2号’(71.3%~72.4%),平均高出13个百分点。从产量变异系数看,‘长单525’为14.5%~24.7%,平均19.6%,而‘极早单2号’平均为21.0%,一方面说明该品种较对照品种的产量潜力大,同时也反映了该品种产量的相对稳定性。③适应性广:2008年‘长单525’玉米杂交种回归系数b值为1.2856,2009年为0.9397。对‘长单525’进行综合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b值是0.9011,进一步表明其不但对特殊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对一般环境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说明该品种对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长单525’山西长治春播90天左右,山西北部高寒山区春播120天左右,山西中南部复播90天左右,已在山西、甘肃、黑龙江等省(市)玉米生产上生产应用,受到当地农民种植户的欢迎。‘长单525’品质优良、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稳产性好,适应范围广,既适宜山西北部高寒地区以及太行太岳冷凉山区生产应用,也适宜国内多生态类型的相应区域推广种植。   评价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已有多种衡量方法与相关研究报道,育种工作者一般采用产量平均数较对照增产的百分数来评价产量水平和丰产性,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回归系数等来评价产量的稳定性,方法虽然简便适用,可是把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剥离开来,各自表述,时有高产性与稳产性互不相关的结论。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是近来被广泛认可的将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和其稳定性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方法。应用高稳系数法对‘长单525’进行研究分析,所得结果与一些在玉米[7-15]和大豆[16]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高稳系数法是建立在作物产量高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把遗传基础与环境的适应能力结合起来对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能体现稳产基础上的高产和高产前提下的稳产的育种理念,但对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未予考虑,这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较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几种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对照,结合品种抗病、耐瘠等抗逆性和生育期等田间记载观察资料,进行全面的评定。本研究应用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目标针对‘长单525’进行了综合分析,所得结果同以往评价方法报道一致,同‘长单525’生产示范表现一致,不足之处是本研究对‘长单525’和对照‘极早单2号’进行了针对性比较,对2年参加试验的28个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及各统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没做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等.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17-19.
  [3] 马育华.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5.
  [4] 俞世蓉.作物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问题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12(3):17-23.
  [5] 温振民,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6] 李中青,李齐霞,宋殿珍,等.潞玉13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1):7-9.
  [7] 张动敏,陈玲,梁新棉,等.区域试验中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方法的探讨[J].作物杂志,2003(4):47-49.
  [8] 王兵伟,时成俏,覃德斌,等.玉米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J].种子,2009,28(1):105-108.
  [9] 王江民,李雁.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玉米科学,1998,6(4):26-28.
  [10] 岳海旺,卜俊周,陈淑萍,等.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8):51-52.
  [11] 彭云承,加尔肯,石书兵,等.中熟杂交玉米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7(2):18,55
  [12] 王磊,孙海昆,焦宏业,等.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邯玉66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16-17.
  [13] 石海春,潘绍伦,柯永培,等.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玉米科学,2008,16(1):62-66
  [14] 李德全,王进军.辽宁省主要玉米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比较[J].中国种业,2012(2):38-39.
  [15] 彭守华,尉纪强,林喜中,等.应用高稳系数(HSC)分析玉米新杂交种高产稳产性[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18(4):20-22.
  [16] 张勇跃,刘志坚,张仙美,等.大豆区试中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方法比较[J].杂粮作物,2002,22(2):90-93.
其他文献
摘 要:《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课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学习效果。通过归纳过去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弱点,从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自身3个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以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能力为基
期刊
摘 要:2008—2012年间,北京口岸共截获有害生物3618种次,其中以2011年最多,达到1092种次,2008年奥运年最低为441种次。截获的有害生物中以昆虫种次最多,为1970种次,其次是真菌1161种次,线虫列第3位,285种次;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昆虫种次最多,93种次,其次是线虫,61种次,病毒(类病毒)排第3,18种次。检疫性昆虫截获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检疫性线虫和病毒(类病毒
期刊
摘 要:为了探究在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特性,通过室内不同浓度PEG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以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各PEG浓度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4个玉米品种种子的萌发及相关指标均有显著的延缓效应:种子发芽率(GR)、发芽势(GP)、平均发芽速(GV)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下降趋势;D第一粒、D峰值所需天数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向后推移1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归纳了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桔小实蝇的分布与为害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其目前分布于中国的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四川、海南、云南、台湾等省份或地区,为害近300种果蔬植物,主要为害果实,世代相互重叠,具有群集取食的习性。接着从形态鉴定检测、声波检测及分子检测3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桔小实蝇的检测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为适应水果进出口贸易快速通关的大局进一步开
期刊
摘 要:对园林苗木生长过程中柑橘灰象甲的生活习性(趋嫩性、选择性、避光性、假死性、交配习性、越冬习性等)进行观察,并从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防治试验,形成初步观察和试验结果,旨在为园林苗木害虫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柑橘灰象甲;危害习性;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667.2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2013-0545  Abstract: This pape
期刊
摘 要:了解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光和特性和产量性状的效应,为进一步利用大赖草外源基因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光合仪测定灌浆初期旗叶光合指标,收获后调查产量性状,对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代换系和亲本‘中国春’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0个异染色体系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普通小麦‘中国春’,但除H和L染色体附加系外,均差异不显著;大赖草A、F染色体有增加气孔导度的正向效应;大赖草K染色体具有提高蒸腾速率的正向
期刊
摘 要:为推动微生物肥料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实现果园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生产,笔者总结了国内报道的有关微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资料,介绍了微生物肥料概念和分类,概述了微生物肥料在果树上的效应研究,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建议今后果园应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果树;影响效应;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379  Abst
期刊
摘 要:木薯优良品种选育一直是木薯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多倍体育种为木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笔者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木薯多倍体的技术方法、多倍体嵌合体分离策略以及鉴定手段,指出影响木薯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木薯多倍体诱导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木薯;多倍体;秋水仙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
期刊
摘 要:为了实现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改善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恢复与保护存在的林分密度大、质量低、分化严重、天然更新差、病虫害频繁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开展人工造林、科学经营、加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措施,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及环境承载
期刊
摘 要:为快速测定蓖麻籽的含油率,缩短采购检验的时间,保持被检测样品的完整性,使用Perten DA7200型近红外仪测定了46份蓖麻籽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值,并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对应蓖麻籽样品的含油率,并将这二者拟合建立了定标模型。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含油率的相关性为0.9655,定标方程的偏差为0.000003913,定标方程的预测能力良好,可替代传统含油率测定方式,实现快速无损测定蓖麻籽含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