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与五维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维——时间,大骗子
  空间是由三维组成的,时间也是一个维度,它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答:它没什么不同。
  物理学家彭罗斯在他的书《引力》中写道:“空间和时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概念。”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融合成一个整体。对一个观察者来说只有空间坐标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另一个观察者看来其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可能都是不同的;同样,在一个观察者看来在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观察者看来可能其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都不同。
  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大相径庭,因为我们不够快。这种观察结果的差异只有两个观察者的相对速度接近光速——这个宇宙的速度上限——时,才会变得明显。
  


  爱因斯坦的物理理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相:时间和空间是紧密交织、不可分割的,如同组成一件织物的经纬线,但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原则上,我们能够沿着三维空间的任意方向旅行,但沿着时间我们只有单向的苦旅,从过去到未来。如何理解这一差异呢?
  纽约克拉克森大学的物理学家劳伦斯·舒尔曼解释说:“这也是因为宇宙的速度有上限。”想象这样一个思想实验: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7点钟,你拉开窗帘。如果太阳已经在6点55分爆炸了,此时你还完全感受不到这一点,在我们的周围仍然充满阳光,因为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8.5分钟。
  在图1(为了方便,只画出了一维时间和二维空间)的这个例子中,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比如正在爆炸的太阳、站在窗边的我们,都可以表示为时间坐标中的一个点。由该点发出的两条光线构成的光锥,其中一个代表光从事件点出发远离事件点在时空中运动,另一个表示光朝着事件点运动。要想让我们在太阳爆炸的当下就在窗边看见,就需要信息的传播速度超过我们所处的光锥,即其速度大于光速,而宇宙不允许这样。
  舒尔曼说:“正是由于宇宙的速度有上限,使得宇宙的部分时空是不可及的。”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对称性,使我们获取的信息只能是从过去流向未来的,这就是时间的单向性。
  五维——进入不可见区域
  宇宙究竟有多少维?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唯一答案。
  将时间看作第四维,这是爱因斯坦理论的精髓。德国数学家卡卢察做了一个更宏伟的设计。1919年,他给爱因斯坦邮寄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提出通过给时空加入第五维将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统一描述为一种力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想法。
  几年后,瑞典数学家克莱因又深化了卡卢察的想法。显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看到四维时空,对此,克莱因的解释是:第五维的空间尺度很小,可能高度卷曲在四维时空的每一点。他开辟了物理学在超空间隐藏的额外维中寻找力的统一性的思路,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弦理论中。
  然而,也许第五维并不像克莱因想象的那么微小。1999年,哈佛大学物理学家丽莎·蓝道尔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巴尔的摩分校的拉曼·桑卓姆利用弦理论分析了高维空间的性质。他们发现,通过引入巨大的第五个维度,可能可以解决一个一直困扰物理界的难题:为什么万有引力比其他的力都要弱?他们的模型认为,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飘浮在一个无穷大的负曲率五维时空之中。电磁力和核力被限制在四维空间内部,万有引力却可以渗透到第五维,因此在我们看来,引力比电磁力和核力要弱得多。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保尔·维森认为,五维时空是存在的,四维是我们生活于斯的时空,第五维虽然不可见,但对这个四维时空的作用产生了许多有质量的额外维粒子。这一方案可能解决了长期困扰粒子物理学界的一个难题:质量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这个理论,粒子的质量有一个几何起源。同时,该理论也解决了大爆炸的奇点问题:大爆炸开始时,宇宙处于无限高的温度和密度状态(注:这一论断并非公认结果)。在这里,基本物理学定律都失效了。而从五维宇宙的观点来看,大爆炸只是一个幻觉,所以也就根本没有这个问题。
  五维空间的存在带来了一些更为精妙的结果。1997年,理论物理学家朱安·马尔达希纳提出一个猜想,某些有五个展开维而且包含引力的弦理论等价于四维无引力量子场论,后者可以看成是前者的全息投影。这使得我们的日常世界如同来自宇宙边界的投影一般缥缈。
  这听起来很神秘,但在很多领域,比如高温超导物理领域这种高—低维理论的等价性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对困难问题的计算上,在马尔达希纳的示意图中,四维理论并不比五维理论更真实地描述世界。这样说来,“宇宙究竟有多少维”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唯一的答案。
其他文献
之前,科学家发现,屎壳郎能够利用银河系光线辨别方向,而他们最新的发现则证实了屎壳郎会通过在粪球上跳舞记录天体排列。  其他动物和昆虫也使用天体位置辨别方向,但是屎壳郎非常独特,它们能对不同天体如太阳、月球和恒星的具体位置进行信息采集,通过应用快照记忆实现导航。它们并不使用较长的过程恢复信息,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快照记忆或者视觉记忆完成正确导航。  屎壳郎在粪球上旋转时,会将天体位置快照存储在大脑中。
期刊
在星际空间深处的某个地方,在远离太阳的无尽黑暗之中,有一颗孤独的行星正在银河系中流浪。它的质量与海王星相当,拥有大气,富含冰。这颗自由运行的行星不受制于任何一颗恒星,漂泊在永恒的黑夜之中。从来没有人见过它,天文学家也无法确切指出它在广袤宇宙中的下落。它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    或者,至少有一部分天文学家是这么认为的。根据目前的情况,这样一颗有趣的巨行星仍是假说中的天体,但天文学家有令人信服
期刊
要说哪一门学科完美地概括了科学的艰涩难懂,一定非量子物理学莫属。科学家告诉我们,量子世界中的微观居民以看似不可能的方式活动: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或者瞬间移位。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奇怪的量子行为对我们所知的宏观世界并没有什么影响。在我们的世界里,一统天下的是牛顿经典物理学。  至少,几年前科学家还是这样想的。    现在,一度被认为可靠的认知开始分崩离析了。量子过程或许没有我们想
期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极小的无线传感器,可以在人体内部检测人的健康状况。这些设备大约只有一粒灰尘大小,在被植入人体内后,可对组织、肌肉及神经进行实时检测,并可以刺激神经和肌肉,或许将来可以用于治疗癫痫等失调疾病或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也可以被用来驱动假肢。  传感器中包含一个压电晶体。这个晶体将人体外发射的超声震动转化为电力,用以驱动器件内一个微小的晶体管,而这个晶体管直接连在一根神经或
期刊
氧气和氢气的平衡关系是维持生命能量的关键指标。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基于地球海洋系统能量和营养循环原理来研究其他星球的海洋。研究人员对比了木卫二和地球制造氧气和氢气的潜能,发现木卫二海洋氧气和氢气循环与地球的情况一样。这种循环是保持海洋化学平衡和生命存活的主要动力。  研究人员认为,木卫二形成之后,其岩石内部持续冷却,因此海底可能存在裂隙,使得岩石与海水发生反应,制造出更多的氢气。在地球海洋
期刊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马泰斯·巴斯在对几组志愿者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发现,愤怒的情绪能够让人产生更多灵感,让人的想法更有创造性。他发现,“愤怒”的志愿者在“无序创新”(又称“无结构思考”)时表现得更加出色。“愤怒能让你的身体更加积极地调用各种资源,让你知道情况不妙,并促使你赶紧逃离这种状况。”巴斯说。  科学家已经意识到,坏脾气也许对很多社交技能都是有好处的,如加强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记忆力、让我们更具说服
期刊
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
期刊
零维的东西存在吗?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为没有维就没有容纳任何东西的空间,因此零维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东西。  确实如此吗?  不一定。  量子点是物理学中的热门研究对象,它就是一个零维半导体结构。它可以是从纳米到微米级别的任何物体,虽然其物理尺度不为零,但因为其内部的电子非常致密,以至于它们没有自由的维度。  被这样束缚住的电子的运行方式非常特殊,具有一些极为有用的特性。首先,因为被束缚在量
期刊
维度是什么  你可能认为如此基础的问题应该早就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了,可惜并非如此。事实上,给维度下定义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  对维度最直观、最古老的描述是:一个系统所拥有的维数是物体能够移动的独立方向的数目。上和下是一个维度,因为上和下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向上走就是远离下方。左和右、前和后也一样,但上和右、下和后等之间就没有这种关系。所以古希腊几何学家说: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  到目前为止,一切还
期刊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列子》上,有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说的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忽然塌下来,为此茶不思饭不想,每日辗转反侧。直到有位智者为他讲解了天体构成之后,他终于释然,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这便是成语“杞人忧天”的来历。这则小寓言在中国流传了2000多年,我们总是以故事中那位不知名的杞国人为例教育后来者:不要总是为那些毫无根据或者没有必要的事情担忧。依我看,这则故事中的所谓智者,自然不可能懂得天体力
期刊